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再上升 一重要指標首次與美國持平

博客文章

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再上升 一重要指標首次與美國持平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再上升 一重要指標首次與美國持平

2022年10月03日 11:50 最後更新:11:52

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上排名繼續提升,在以創新能力和產出為基礎的經濟體年度排名中,中國上升至第11名。

從2020年的第14名,到2021年的第12名,再到2022年的第11名,近年來持續穩步提升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彰顯了中國的創新實力、創新能力、創新活力和創新潛力。

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上排名繼續提升。

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上排名繼續提升。

這項最新指數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中國在132個經濟體中排名第11位,是唯一進入前20名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中國在區域發展方面也在向前邁進。在該指數對世界百強科技集群的排名中,深圳-香港-廣州居第2位,北京居第3位。此外,中國首次與美國持平,各自擁有21個頂尖的科技集群。

據巴基斯坦《科技時報》網站報導,隨著中國政府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支出大幅增加,中國在過去10年裡顯著提升了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

最新數據顯示,十年來,全社會研發投入從1.03萬億元增長到2.79萬億元,研發強度從1.91%提高到2.44%,每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數量由2012年的42.6人年預計提高到75.3人年,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從2012年的3.2件提升至2021年的19.1件……

中醫AI機器人為市民把脈。

中醫AI機器人為市民把脈。

歐洲《現代外交》網站指出,在中國,人工智能是創造新產業模式的重點發展領域之一。

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設備和智能機器人都將成為得到支援的重點項目。

考慮到國家的高度重視,科研投資的增加和有利於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可望加速產業轉型。與此同時,人臉識別、語言識別、智能機器人和其他細分應用領域將繼續擴張,並進一步促進它們的市場行銷。

中國和中國的企業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歷史機遇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可以預見,智慧技術和產業將為中國經濟新常態注入新動力。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今年面臨新冠疫情、美國和歐洲進入長期衰退週期以及俄烏衝突外溢效應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挑戰。

中國構築了世界上最大的光纖網路。

中國構築了世界上最大的光纖網路。

阿根廷《號角報》網站就關注到,中國為了促進經濟復蘇,對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系統性投資。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包括全面部署5G,推廣最先進的連接技術等。在過去的5年裡,中國已建成185.4萬個5G基站,為超過4.5億5G互聯網使用者提供服務。

中國構築了世界上最大的光纖網路,覆蓋了整個國家的城市和農村中心地區。在此基礎上,中國集群通信系統行業取得長足發展,遠遠領先於美國和歐洲。

5G連接基礎設施是中國向數字經濟轉型的核心。數字經濟到2022年已經占到中國GDP的40%以上。

中國的5G基站已經超過了全球總數的60%,而現在的目標是將整個實體經濟與數位結構結合起來。中國有望通過加快部署物聯網來實現這一目標。

不斷完善的中國空間站,同樣是中國科技實力持續提升的例証之一。

不斷完善的中國空間站,同樣是中國科技實力持續提升的例証之一。

這些數據和實例,充分體現了中國的科技事業發生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變化,中國開啟了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的新階段,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大國。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城市

又到拜山祭祖的清明時節,廣東、廣西和海南三省因地緣及文化習俗十分相似,而被網民戲稱為「華南F3」。而三地特種兵式跋山涉水的「硬核」拜山方式亦在網上爆紅,成為熱話。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然而近年來除了像以前一樣爬懸崖,漫山遍野找「祖先」之外,「華南F3」的民眾還動用了高科技,出動了無人機和機器狗,令祭祖更添科技感。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清明拜山似野外生存訓練

據內地媒體報導,「華南F3」的民眾每年清明拜山都被戲稱為「野外生存訓練」。據廣西南寧的韋女士透露,她的家族從3月3日就開始了掃墓祭祖活動,要祭拜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晚清。近期家人去翻修太奶的墳墓,該墳墓位於30米高的山洞裡,到達那裡需要攀爬十幾分鐘的懸崖。

華南F3民眾爬懸崖尋找祖先的墳墓(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爬懸崖尋找祖先的墳墓(網上圖片)

當地民眾為祭祖從小被訓練爬山

韋女士也提到這種特種祭祖訓練從小就開始了,她自己從小就爬山,小時候也不害怕,父輩們會教授安全技巧,「在懸崖上踩得特別穩」。在她的家族裡,每個人都有豐富的爬山經驗,就算遇到懸崖「我阿叔能單手爬上去」。

無人機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無人機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動用無人機和機械狗減輕上山負擔

近年來,「華南F3」民眾的清明祭祖更添加了不少科技感。廣西來賓的韋先生稱,從2021年起,他開始用無人機幫助本村和附近的村民祭祖。韋先生所在的村子附近都是三、四百米的高山,老一輩人的墳墓都葬在山頂。為減輕村民上山的負擔,韋先生用無人機幫忙運送雞鴨魚肉等祭品上山,一般一趟能運五、六十斤。

機械狗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機械狗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也有人利用GPS找路 用科技改變拜山模式

除了無人機,機械狗也成為今年祭祖的好幫手。從網上曝光的影片,可見有人用機械狗運送祭品。由於山高路遠、林深密布,為防找不到祖墳,有人用手機上的運動軟件記錄上墳路線;還有人用上測量儀器,只要輸入坐標,機器狗就能跟隨GPS找到墳墓位置。令網友們紛紛感嘆:「科技改變生活。」

用GPS定位祖墳(網上圖片)

用GPS定位祖墳(網上圖片)

華南F3「二次葬」習俗:文化與環境因素使然

網上有人總結華南F3地區不少共同特點,包括彩禮低、重拜山、愛沖涼等,還有和喪禮習俗有關的「二次葬」,又稱「撿骨葬」。此習俗要求在先人過世三年以上,甚至更長時間後,將先人的遺骨撿出,放入金瓮之中,再選擇風水佳地,挑選良辰吉日進行下葬。

據了解,「二次葬」習俗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南方地區蟲蟻眾多,為了保護先人的遺骸不受蟲蟻侵害,故而有了二次葬的做法。而更重要的原因,則與嶺南文化的昌盛以及歷史上的人口南遷有關。南宋詩人陸游有一名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當年南遷的故人懷念故土,心中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叶落归根,將先人的遺骸遷葬回故土,於是逐漸形成了二次葬這一獨特的風俗。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