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生痱滋粗鹽「乸」潰瘍會好? 醫生教4招紓緩切勿儘信偏方

生活事

生痱滋粗鹽「乸」潰瘍會好? 醫生教4招紓緩切勿儘信偏方
生活事

生活事

生痱滋粗鹽「乸」潰瘍會好? 醫生教4招紓緩切勿儘信偏方

2022年11月01日 07:00

生痱滋遲遲不好或患上口腔癌

現代人作息混亂、飲食不健康、生活壓力大等是導致口腔潰瘍的主要原因。消費主義下的社會,生活節奏急速,大家對於自己的身體越來越不愛惜;對於口腔潰瘍這一病狀也不以為意,以為純粹是「體熱」、「上火」導致,甚至,誤信偏方。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實情是,口腔潰瘍並非突發,而是一種多發病、常發病。潰瘍的成因目前仍然未明確,但有幾類人士是口腔潰瘍病狀的高發群體,包括:陰虛火旺體質、作息不規律、壓力大。

偏方可以信嗎?

一般而言,潰瘍會在1至2個星期內自然康復。對於坊間傳聞指有方法可以快速消滅潰瘍,到底是否可信?這些方法又有什麼風險呢?

1. 粗鹽「乸」潰瘍

原理: 鹽有消炎殺菌功效,可以令細菌因細胞缺水而死亡。

風險: 除了好痛,更有可能進一步刮損傷口,令潰瘍位置流血,甚至令傷口再次發炎或細菌感染。

2. 連續食5個奇異果

原理:奇異果含豐富的他命B、C, 可加快皮膚傷口癒合,保護口腔黏膜及牙肉健康。也有人認為奇異果清熱,可治療因「熱氣」產生的潰瘍。

風險:潰瘍成因眾多,此方法未必適合所有人。加上奇異果味道偏酸,可能會刺激口腔內的軟組織,加劇口腔潰瘍。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口腔潰瘍的正確處理方法

1.早晚刷牙

口腔潰瘍可能因細菌感染而起,勤刷牙可以減少細菌於口腔生長,減低出現潰瘍的機會或加速傷口癒合。

不過,刷牙時忌過分用力,避免再次弄損潰瘍位置。

2.用溫和暖鹽水或漱口水

鹽水或漱口水具消变殺菌功效,可清潔口腔並減少細菌入侵。

3.補充營養

可多進食豬肝、紅肉、豆腐、麥皮等食物,補充維他命B、鐵質、葉酸及鋅等營養,加速傷口癒合。

應避免進食太酸、太辣或煎炸油膩食物,以免刺激口腔。

4.增強免疫力

盡量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壓力過大,多做運動減壓。

3星期未癒恐患口腔癌

雖然潰瘍很常見,但若然發現傷口多於3星期未癒,則代表可能有

口腔癌危機,應及早求醫作進一步檢查。口腔癌大多是在口腔表皮黏膜細胞的鱗狀細胞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不少患者誤以為只是普通的潰瘍而延誤求醫;亦有部分患者因發現口腔潰瘍呈白斑、紅斑,加上長時間未癒合而求診。

口腔癌的風險因素包括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長期進食過熱的食物、佩戴不合適的牙托,令口腔組織持續受損,亦有可能誘發細胞病變,因此有以上風險因素的人士更應提高警覺。

至於其他人士,尤其是習慣熬夜的夜貓一族,應多休息,提升免疫力,這樣才能避免潰瘍找上門!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同場加映:口腔癌常見症狀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口腔腫瘤是口腔內的硬或軟組織出現不正常的增生或病變,它多發生在長者身上。口腔腫瘤可分為良性和惡性。惡性腫瘤就是口腔癌,它是會蔓延的,並會對生命構成威脅。因此一旦發現口腔組織出現異常現象,就應立即找醫生或牙科醫生作詳細檢查,尋求適當治療。

口腔癌的患者或會出現以下5大症狀:

潰瘍長期不癒,表面組織壞死脫落並向周圍擴展,形成中間凹陷或表面凹凸不平的腫塊。

口腔疼痛,且無故或容易出血。

面部忽然局部麻痺。

頜骨突然腫脹,牙齒無故鬆脫。

頜下或頸部淋巴無故腫脹。

同場加映:口腔癌4大風險因素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醫學界至今還沒確知口腔腫瘤的成因,但以下4大因素跟口腔腫瘤則有關係:

1.化學因素

化學物質例如煙草中的尼古丁和焦油、酒精、或檳榔的汁液等會慢慢地破壞口腔組織。

因此長期吸煙、咀嚼煙草、過量喝酒或咀嚼檳榔都有機會引致口腔腫瘤。

2.物理因素

長期過度吃喝太熱的食物、配戴不合適的假牙托以致口腔組織長期受損。

長期過度曝曬或受放射性物質傷害等,都有可能使口腔内的組織出現病變。

3.受病毒或細菌感染

病如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與口腔腫瘤有密切關係。

4.健康問題

內分泌、免疫系統或新陳代謝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口腔腫瘤。

減肥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健康且簡單的方法是養成「慢慢吃」的習慣。慢慢進食有助於控制食慾,避免過量進食,同時促進更好的消化和營養吸收。

營養師:養成「慢慢吃」的習慣

據《朝鮮日報》報導,來自美國芝加哥的營養師薩馬爾·庫拉布(Samar Kullab)提到,當進食過快時,可能會不自覺地攝取過多的食物,因為從胃部到大腦發送飽足信號需要約20分鐘。如果進食過快,大腦尚未接收到飽腹感就可能已經吃過量。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薩馬爾建議大家從下一餐開始,將每一口食物細嚼慢嚥,並且在吃飯時放下湯匙,讓自己自然放慢進食速度。

有助於控制食慾  減少餐後零食的誘惑

慢慢進食的習慣不僅有助於控制食慾,還能減少餐後零食的誘惑,從而有效預防過量進食。英國伯明翰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咀嚼食物的時間越長,食慾會變得更低,並且能減少飯後對甜食或零食的渴望。這是因為咀嚼有助於提高體內的熱量消耗,尤其是能刺激身體的能量代謝。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研究也證實,慢慢咀嚼的過程中,身體消耗的熱量會比快速進食更多,這有助於提升新陳代謝,進而達到減重的效果。

改善消化功能

除了減少食慾和增加熱量消耗,慢慢吃還能改善消化功能。細嚼慢嚥不僅能將食物磨得更細,還會刺激唾液分泌,唾液中含有一種叫做「澱粉酶」的酶,這有助於分解碳水化合物並促進食物的消化。這種酶還能保持胃酸的平衡,從而預防胃炎或食道炎等消化系統疾病。

有助於提升記憶力和專注力

慢慢進食的另一個好處是對營養吸收有幫助。根據《臨床營養學期刊》的研究,當人們將食物咀嚼更多次數後,能夠更有效地吸收其中的營養成分。例如,將杏仁咀嚼25到40次的人,比只咀嚼10次的人吸收的營養更多。此外,慢慢進食對大腦也有積極影響,因為咀嚼過程能增加流向大腦的血液,提供更多氧氣,這有助於提升記憶力和專注力。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