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闢謠,指甲上長小白點並不是缺鈣的表現,而是由3成因造成。

示意圖。設計圖片
指甲白點與缺鈣無直接關聯
傳言指甲是身體健康的晴雨表,可反映身體健康狀況。因此,不少人看見指甲上出現白色小白點後,誤以為是身體缺鈣而瘋狂補充鈣質。實際上,指甲上的白點與缺鈣之間並無直接關聯。
缺鈣真實症狀
鈣質是維持人體健康的關鍵元素,主要存在骨骼和牙齒中,幫助保持堅固性。另外,它還在血液凝結、肌肉收縮、神經傳導以及心臟功能中發揮重要作用。真正的缺鈣主要反映在以下2個方面:
1. 骨骼裡面的鈣質流失,引起骨質減少甚至骨質疏鬆。
2. 血液循環的鈣離子減少,出現低鈣血症,進而影響全身功能。

示意圖。設計圖片
缺鈣具體表現
由於輕度缺鈣通常沒有症狀,難以被感知,因此很多人並不清楚缺鈣對身體的具體影響。若是明顯缺鈣時,身體會出現以下變化:
1. 出現抽筋、面部抽搐、肌肉震顫等
2. 骨骼脆弱,容易出現骨折和牙齒脫落
3. 兒童可能發生佝僂病,表現為囟門閉合延遲、O型腿、發育延遲以及肌張力下降
4. 其他非特異性症狀,包括吞咽困難、頭暈、焦慮、易怒、低血壓、腸絞痛、脊柱或髖部疼痛、壓縮性骨折以及身高下降等。

示意圖。設計圖片
缺鈣與皮膚的關聯
缺鈣與皮膚關聯比想像中要弱,通常不會出現明顯的皮膚異常,不過偶爾會出現指甲變脆、指甲分離以及頭髮變脆(易折斷)等情況。由於鈣在中樞神經系統的不同部位都可能起作用。因此,極少數情況下,可能出現四肢皮膚(尤其是手指部位)的麻木或刺痛。
指甲與缺鈣關係不大
指甲的主要成分不是鈣,鈣只佔指甲成分的0.2%重量,而硫元素的比例高達10%。另外,鈣並非決定指甲硬度的重要成分,這與鈣在骨骼、牙齒的「主角」作用完全不同。因此,指甲出現白點,幾乎與缺鈣無關聯。
指甲上的白點是什麼?
醫學上,指甲上的白點被稱為「點狀白甲」,這是一種常見的指甲異常現象,主要是由於指甲基質受到局部損傷後出現的變化。
1. 意外撞擊或夾傷
輕微的撞擊或夾傷導致指甲在一段時間後出現泛白現象。
2. 咬指甲或摳指甲
咬指甲或摳指甲導致指甲出現白點,不過這些行為常見於兒童和容易焦慮的成人。

示意圖。設計圖片
3. 美甲
美甲過程中對指甲或指甲根部的損傷也可能導致白點的出現。
點狀白甲的特點
1. 部位和數量不固定
白點可出現在手指甲或腳指甲上,數量從一兩個到多個不等。
2. 大小和形態
通常大小在1到3毫米之間,只影響指甲表層,白色部分在按壓下不變色,也不會消失。
3. 生長移動
這些白點會隨著指甲的生長逐漸向指甲遠端移動,平均每月移動1到3毫米,與指甲的生長速度相符。

Getty示意圖
其他類型的白甲
除了點狀白甲,其他類型的白甲也可能與不同的健康狀況相關:
1. 完全性白甲(全白甲)
整個指甲發白時,可能與肝硬化、潰瘍性結腸炎或家族遺傳有關。
2. 部分白甲
指甲大部分區域異常發白,可能與腎炎、霍奇金病、麻風、轉移性癌症等有關。
3. 米氏線
指甲出現多條均勻、橫向平行的白色條帶則稱為「米氏線」,這可能與藥物使用、心臟衰竭、腎功能衰竭、砷中毒或鉈中毒等有關。
雖然這些特殊的白甲類型很少見,且通常伴有其他更明顯的症狀,一般人無需過度擔心。不過,如果觀察到這些指甲變化,建議咨詢醫生進行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
如何正確處理指甲白點
1. 回顧近期的生活習慣
如果指甲出現白點,大多數情況下會隨指甲生長逐漸消失,無需過於焦慮,也不需要做任何的藥物治療,建議先觀察是否近期有可能導致指甲受損的行為,如碰撞、啃咬指甲或美甲等,並盡量避免二次創傷。另外,還應注意減少指甲接觸化學品的頻率,注意保持指甲的清潔衛生,定期修剪指甲。

Getty示意圖
2. 觀察指甲變化
留意白點的類型和分佈,如果白點不斷擴大或沒有隨指甲生長移動,建議咨詢醫生。特別是患有慢性疾病(如肝病、腎病、消化系統疾病)且病情控制不佳時,可能與指甲變化有關。
避免自行診斷和治療
由於白甲成因多樣,不建議自行使用藥物。如有必要,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檢查和診斷,這有助於明確原因並進行針對性治療。如果擔心缺鈣問題,也應在醫生指導下進針對性地評估和檢查,相關的項目很多,諸如抽血檢查血鈣、甲狀旁腺激素、1,25(OH)2D、鹼性磷酸酶等相關檢查,甚至骨密度檢查,結合這些醫學檢測,才能更好地確定有沒有缺鈣。
雖然鈣對人體至關重要,但指甲上的白點與缺鈣的直接聯繫並不大,這些白點通常是由輕微外傷、咬指甲或美甲等局部損傷造成的,並會隨著指甲生長逐漸消失,因此無需過多擔憂。
科學對待健康謠言
面對指甲白點是缺鈣的表現等謠言,應保持科學和理性的態度,通過醫生的指導進行專業的評估和檢查,而不是僅僅根據指甲上的白點來判斷。通過正確的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採取適當的措施來維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