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故宮館長想過做後鑊 蜑家窮小孩人生多奇妙

博客文章

香港故宮館長想過做後鑊 蜑家窮小孩人生多奇妙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香港故宮館長想過做後鑊 蜑家窮小孩人生多奇妙

2022年10月30日 15:10 最後更新:22:45

香港故宮館館長吳志華今早上港台《舊日的足跡》節目,接受車淑梅訪問,細說自己的奇妙人生旅程。原來他是在住家艇長大的水上窮小子,曾諗過做後鑊,卻因一次經歷,走上一條截然不同的路。

香港故宮館館長吳志華(左)上淑梅姐節目,細說由艇戶窮小孩到館長的奇妙人生之旅。

香港故宮館館長吳志華(左)上淑梅姐節目,細說由艇戶窮小孩到館長的奇妙人生之旅。

他說,從未想過自己會與西九龍結下不解緣。他在塘尾道留產所出世,七兄弟姊妹住在大角咀避風塘4米長的住家艇上,爸爸是苦力,媽媽是本地水上人,她當時已沒再打魚,而是用小舢舨由碼頭接戴人客到不同的船上,小時候他都有幫手摇櫓,工作很粗重,所以練就一副好體魄。

吳志華大學時第一次訪北京故宮,感覺震撼,之後一生與博物館結下不解緣。

吳志華大學時第一次訪北京故宮,感覺震撼,之後一生與博物館結下不解緣。

他說住家艇上没有電,只用火水燈和火水爐,自己就在這裏居住到升初中。這段日子很清苦,卻也愉快,他最難忘12歲那年,學人在艇上整叉燒包,強迫四個弟妹吃光,當時自己很有滿足感,也一度想過以廚師為職業。「其實這也和我現在的工作相似,就是在眾多文物中,如何去選取,再用什麼方法去呈現,這與烹調一樣,根據食客的愛好,選什麼食材煮什麼菜式」。

他升上初中時,大角嘴避風塘填海,一家人搬到葵涌公屋。母親當時叫他不如去車房工作,他卻仍想讀書,沒有理會。中四那年,他去了一間啤牌廠做暑期工,老闆想他中學畢業後去幫手,說三年後會升他做廠長,但他沒答應,一心要繼續學業。

本來讀書麻麻的他,中四那年突然開竅,數學成績突飛猛進。他說所以現在管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盤數都不錯,可能與此有關。

他當年在中大新亞讀歷史系(圖右二),受其文化精神熏陶,影響他日後選擇的人生路。

他當年在中大新亞讀歷史系(圖右二),受其文化精神熏陶,影響他日後選擇的人生路。

他中學畢業後考進中大歷史系,對中國歷史的興趣漸濃。他第一次接觸北京故宫,是讀中大一年班時,與同學到北京旅行,當踏入這個有600多年歷史的地方,內裡蘊藏着很多令自己開心與不開心的歷史,如八國聯軍就由故宮午門進入,感覺好震撼!他那時只是遊客,想不到日後與自己的事業有緊密關連。

中大畢業後,他教了3個月書,十分開心,但那時卻獲政府取錄為博物館二級助理館長,當時內心有一陣子掙扎,但始終覺得博物館是做學術研究的好地方,所以選了這份工,這個抉擇影響了他一生。

他第一個管理的博物館,是大埔鐵路博物館,手下只有3名員工,每日工作的看管幾個火車頭,還計劃將一個失散的火車頭由菲律賓運回港,都幾有趣。之後先後調到三棟屋博物館和山頂警隊博物館,與文物結下深厚情緣。

問他作為香港故宮館館長,會推介那三件珍藏文物?他說首先會推介在1號展廳中,乾隆皇帝為紀念愛妻的一個一米高的金塔。這件文物本來一直放在重華宮,那裡是是乾隆仍時太子時,與太太生活的地方,他們青梅竹馬,至太太36歲太太風寒病逝,金塔內也放有二人的遺物。

第二件推介的文物,是在3號展廳的明代青花瓷器葫蘆扁壼,其具西方元素的形狀,可能來自埃及,花紋有好多伊斯蘭文,代表中國文化從來是開放與包容。

第三件推介的文物在5號展廳,放在中央的那個紅白藍玻璃花瓶,紅白藍代表香港永不言敗、力爭上游的精神,那個花瓶是結合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對玻璃的努力,自康熙見意大利玻璃之美,在紫禁城養心殿設立了一間玻璃廠,招聘好多海外精英一直鑽研,至乾隆年代才成功燒出這個紅白藍玻璃花瓶,線條顏色好現代,其實已有300多年歷史,証明做好一件事的執著,代代努力一定成功。

他與乾隆皇同是愛妻號,「我和太太都有着共同興趣,旅行一定行博物館,因為太太和我是中文大學歷史系同學,不過我和她相距幾千年,她讀考古學,我選近代史,兩個不同世界與文明。」

幾年前,他曾患重病,請假半年,因而改變了工作態度,沒有這樣的急進,當時得到身邊兩位女士的支持,太太和上司都贊成他離開政府出任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

曾幾何時,有反對聲音說建館有政治目的,他說其實建館的初心是為文化藝術發展,绝無政治因素在內,故此他立定主意一定要將它做好,時間可以證明一切,也讓觀眾知道,這並非北京故宮的分館。開館已經差不多四個月,入場人數比預期為好,差不多50萬人,已到達了上限,也證明了觀眾對香港故宫館非常支持。

他說今年10月17日到了60之齡,在「登陸」的那天,第一件事跑到地鐵站取一張申請綠悠卡的申請表,好開心!覺得自己好幸運,也好奇妙,在生命中得到的比付出的多。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地鐵

特普朗打關税之戰,朝令夕改,章法混亂,政策制定粗疏甩漏,難以想像是出自白宫専業團隊的腦袋,令人心生一個疑問:决策核心成員究竟是那門那派高手,竟搞出這個爛局?一位學者朋友同我講,助特朗普謀劃關税政策的「大軍師」納瓦羅,雖掛哈佛博士之銜,卻不學無術,而且在著作中弄虛作假,更甚者,他以偏執錯誤的理據誣陷中國,影響特老闆對華採取激烈手段。

白宫貿易顧問納瓦羅是關稅政策操盤人,他曾在過往的著作中弄虛作假,並對中國大肆誣陷,卻因忠於特朗普獲賞識。

白宫貿易顧問納瓦羅是關稅政策操盤人,他曾在過往的著作中弄虛作假,並對中國大肆誣陷,卻因忠於特朗普獲賞識。

至於團隊另一主力、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出身於金融圈子,因搵銀不擇手段,在華爾街犯眾憎,與納瓦羅堪稱核心團隊的「邪惡孖寶」。他早與特朗普臭味相投,3年多前因力助對方集資打造社媒平台,以及搞加密貨幣生意,大受賞識,終被委以商務部長要職,更擔任這場貿易戰的急先鋒。看這兩人的「故事」,多少可解釋,為何今次關税政策會如此糟糕。

早前特朗普團隊內訌,「寵臣」馬斯克突然發難,直指關稅戰操盤手納瓦羅是「真正的白癡」,「比一袋磚頭還蠢」,雖沒講白叫特朗普炒他,意思已呼之欲出,但這番惡言攻撃,並沒動搖納瓦羅在團隊的地位,皆因他的「忠誠度」和對中國的極端觀點,仍得到特老闆高度賞識。

納瓦羅雖是哈佛經濟學博士,也出過幾本書,但學術地位甚低,一位經濟學教授就指,他對貿易逆差的看法,是基於「連高中一年級學生也不會犯」的錯誤。更惹人非議的,是他在書中,多次引述一位經濟學者Ron Vara的觀點,後來才被人揭發,此學者原來是個虚構人物,乃憑空捏造,他惟有厚着臉皮解釋,那只是個筆名。

他雖不學無術,但其著作對中國「妖魔化」的激進論述,卻吸引了特朗普的眼球,例如他於2016年出版的《致命中國》一書,就處處誇大中國對美國的傷害,其後更將之系統化為「七宗罪」,此書被特朗普激讚「一針見血」,隨之邀請他加入競選團隊,擔任政策顧問。

特朗普首次入主白宫後,納瓦羅也雞犬升天,出任貿易及製造業政策辦公室主任,次年發表針對「中國對美經濟及國安損害」的6大策略,可說是今次對華關稅政策的雛型。

納瓦羅獲「主子」器重的最大本領,除了對華極端觀點外,還有他的「忠心耿耿」。2020年特朗普落選後,他大抱不平,連續發表充滿仇恨的言論,有份煽起極右派的國會山騷亂,因此被國會召去聆訊,他卻拒絕出席,終於被控藐視國會罪,坐了4個月監。

他以「死士」姿態慷慨坐牢,反而成為升官本錢,到特朗普回朝後,自然對他論功行賞,再邀入宮,委以謀劃關稅大戰的重任,成為核心團隊內的大紅人。不過他始終是個不學無術之徒,且對中國過度偏激,更有「欺騙」前科,其推出的政策自然甩漏百出,不但搞亂世界貿易秩序,也令美國企業叫苦連天,難怪馬斯克對他如此氣憤。

「邪惡孖寶」另一成員,是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此君長期在華爾街打滾,聲譽卻不佳,只因過往曾助特朗普集資搞社媒和加密貨幣生意,受到賞識,水鬼陞城隍出任商務部長要職,成為今次關稅戰的先鋒。因關稅政策搞到華爾街雞毛鴨血,他也惹起衆怒,近日叫他下台的聲音此起彼伏。

盧特尼克是投資公司Cantor Fitzgerald投資公司主管,近年大搞加密貨幣交易,正是特朗普家族最有興趣的一瓣,因投其好,彼此關係更加緊密。憑着他與特朗普在商業投資上長期「兩位一體」,加上彼此理念相同,特朗普回朝後即委以重任,這與其能力和經驗,並無直接關係。

反而他在華爾街的聲譽一直不佳,一些與他拍過檔的人,指他往往利用公司資源自我交易,損害投資者利益,又不擇手段壓榨員工,令許多人怒氣冲天,所以給他起了個別號:「華爾街最乞人憎的人」。

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金融圈打滾多年,曾為特朗普集資搞社媒和加密貨幣生意,受到器重,但他為搵銀不擇手段惹非議,被指是「華爾街最乞人憎人物」。

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金融圈打滾多年,曾為特朗普集資搞社媒和加密貨幣生意,受到器重,但他為搵銀不擇手段惹非議,被指是「華爾街最乞人憎人物」。

具這壞品格的「大蠱惑」,如今卻操弄着貿易戰,影響着全球貿易,以至多國(包括美國自己)的民生經濟,能不令人心寒?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