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進一步調整入境措施,今日(12月23日)起由香港特區、台灣地區和外國入境澳門,取消落地核酸檢測、澳門健康碼為「紅碼」及取消入境翌日起計第3天接受核酸檢測等要求。
相關人士入境後健康碼為「黃碼」,自我健康管理,並自入境翌日起計連續5天,每天進行快測,結果上載至澳門健康碼。第5天上載快測陰性結果後,健康碼就會轉為「綠碼」。
香港早前實施0+3入境管控的時候,3天家居隔離監察不可以進入餐廳酒吧等處所,澳門的情況是怎樣呢?
澳門12月12日起進入大部分公共場所不需要出示健康碼或掃描場所碼。
據澳門高人解畫,目前在澳門進入大部分公共場所,已不需要出示健康碼或掃描場所碼,乘搭交通工具亦不需要,僅要求進入4類重點場所須出示健康碼,包括政府部門、醫療機構、社會服務機構(包括托兒所)及非高等教育學校。
新規定下,基本上可以自由出入博企。
澳門政府未有規定「黃碼」人士不能進入賭場,基本上旅客可以自由出入博企,但娛樂場仍需出示健康碼,而且也有極個別博企內的餐廳需客人出示健康碼。
因為按照指引,其他場所可以根據自身條件決定是否要求入場人士出示健康碼,由場所負責人決定是否允許健康碼紅碼或黃碼的人士進入。
所以簡單理解,澳門5天自我醫學監察期間,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除了政府部門等重點場所之外,大部分地方都可以進入,包括到食肆堂食。
至於娛樂場就暫時好多仍需要出示健康碼,未來要觀察他們會不會取消健康碼的要求。由於法例沒有硬性規定,估計未來部分都會取消。
換言之,澳門打開控疫限制之後,香港去澳門旅遊,好多地方都可以去到。不過如果要經澳門進入內地,就仍然要在入境澳門翌日起計第9天凌晨零時之後,先至可以免隔離通關入得。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政府就控煙措施提出修訂條例草案,相關修訂條例草案星期五(4月25日)刊憲,列明明年1月起分階段實施,條例涵蓋加入完稅煙識別標籤、提高走私私煙罰則、擴大禁煙區、禁止在輪候登上公共交通工具或輪候進入某些地方時吸煙、禁止管有電子煙等另類吸煙產品等,相關條例下周三(30日)將在立法會首讀。
雖然修例引起部分「業界」擔心「趕客」,也有議員憂影響經商及旅客訪港意欲等,但正如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主席湯修齊早前指出,修例已較原訂計劃推遲了一年,本港訂下吸煙率降至7.8%的目標,正面臨挑戰。他形容,現時的控煙修例只是「追落後」,因世界上很多大城市如新加坡、歐盟均已加強控煙政策。
零售點以陳列架在當眼處展示煙草產品的情況極普遍。(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影片截圖)
今次修例涵蓋的,除外界焦點的擴大禁煙區、加強私煙罰則等,亦包括調整傳統吸煙產品的包裝規定,包括全煙害警示包裝;而中期亦有建議禁止銷售點陳列吸煙產品,以防止「另類宣傳」。以此措施為例,已大大落後於其他國家或地區。
儘管香港早於2009年全面禁止煙草廣告,但在零售點以陳列架在當眼處展示煙草產品的情況仍極普遍。目前全球已有逾30個國家禁止在銷售點陳列吸煙產品,如澳洲、加拿大、新加坡、泰國及英國等。最近,連比利時和馬來西亞也實施相關禁令,以減低吸煙產品展示於公眾。
政府於2018年更新煙害圖象警示,增大佔煙包面積,並顯示「請為你的下一代戒煙」健康忠告及戒煙熱線。(吸煙與健康委員會網站)
比利時自2025年4月1日起禁止在銷售點陳列吸煙產品,包括捲煙、雪茄、捲煙紙、水煙和電子煙,法例嚴格規定,零售商必須將吸煙產品存放於抽屜或密閉式儲存架內、或以窗簾、趟門或不透光玻璃門關上,以確保產品不出現於顧客視線之中;存放位置周圍亦不能使用品牌名稱、圖片和燈光等推廣元素。違例零售商將被判監禁1個月至1年,以及罰款2,000歐元至80萬歐元。
澳洲早於2012年成為首個推行全煙害警示包裝的國家。(Tobacco Tactics)
另比利時還禁止超市和其他面積超過400平方米商店售賣吸煙產品,跟禁止銷售點陳列吸煙產品的限制「雙管齊下」,令比利時可在2040年前實現無煙世代。
至於馬來西亞,去年通過了《2024年公共健康吸煙產品管制法令》,禁止零售店和餐廳陳列任何吸煙產品,包括電子煙。雖然禁令今年10月才全面實施,但吉隆坡、檳城等已於本月1日開始執行禁令。
吸煙與健康委員會指,將煙草產品陳列在亮麗、備有燈光及精美設計的貨架上,可提高市民關注及產品滲透度。研究顯示,這些陳列會正常化吸煙行為、促進青少年吸煙、提高年輕人對品牌的認知度、以及觸發吸煙者對吸煙的渴求。據世界衞生組織,禁止銷售點陳列吸煙產品可減少衝動購買行為、提供支持戒煙的環境並限制購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