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的期間,兩地一度無法免檢疫通關,引起部分有團聚或經商需要的市民失望和不滿。可是,雖然自今年年初起,因應國內及香港的情況漸趨穩定,兩地已經全面恢復通關,但是令人託異的是,兩地的人員往來未能回復疫情前的水平。
筆者抽出3月5日的通關數字,與疫情前的平均每日出入境數字做比較,可以看到絕大部分關口的離境人數都有所下跌。以羅湖管制站為例,2019年的每日出境平均數字約108,870人次,而當日數字約65,000人,跌幅逾41%;至於西九龍高鐵站,2019年的每日出境平均數字為52,000人次,當日數字則為17,719人,跌幅超過65%;在文錦渡方面,2019年的每日出境平均數字約4,640人次,當日數字為1,221人,跌幅約75%;而中國客運碼頭,2019年的每日出境平均數字約5,300人次,當日數字為1,124人,跌幅接近80%。
在眾多出入兩地的關口中,只有落馬州支線錄得顯著的升幅,當日數字為48,612人,而2019年平均數字則為32,220人。可是,評估各個關口的數字,整體出境人數減少乃是不爭的事實。考慮到筆者刻意採用的是一個星期日的數據,與疫情前的全年平均數字對比,可以想像,非假日時段的出境情況就更不理想。
回鄉證續領難 輪候時間逾四個月
內地的發展一日千里,相信早已吸引不少港人慕名見識參觀。加上兩地家庭數目愈來愈多,商貿往來及文化交流亦日益緊密,正常而言,應該有大量市民在結束三年的檢疫限制後,希望早日回到內地與親友團聚、經商或是旅遊。可是,實際情況未如想像般熾熱,相信除了因為兩地的交通班次及效率並未回復至疫情前的水平之外,亦與部分港人未能成功換領俗稱「回鄉證」的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有關。
儘管回鄉證的有效年期為十年,不過由於過去三年受到疫情影響,社會普遍以為短期內通關無望,因此就算回鄉證的有效日期已過,許多市民都未有辦理續領。而對於原本就沒有回鄉證的人士而言,在通關受阻下更是沒有申領的打算。因此,當兩地政府在年初突然逐步放寬通關限制,便引來大批需要續證或首次申領證件的市民蜂擁而至,令負責提供代辦服務的香港中旅證件服務有限公司大感吃力,不勝負荷。
以筆者在地區服務的經驗為例,每日都有數名市民要求協助預約換領回鄉證。可惜的是,從2月下旬開始就出現嚴重的「額滿潮」,即使在2月預約,也要待到4月才可辦理領證手續。而從3月上旬起,預約人士需於至5月下旬或6月方可取得名額。直至近日,輪候時間更加進一步延長至7月下旬,情況令人相當憂慮。
由於4月有清明節,不少港人都會趁著假期回鄉祭祖。至於5月則是內地的黃金週,也是部分兩地家庭團聚及外遊的熱門時間。而6月、7月更是踏入暑假,最適合一家大小到內地遊玩甚至暫住。如今辦理回鄉證的輪候時間過長,無異打亂了不少港人的行程計劃,尤其對需要經常往返兩地工幹,或是在內地進行投資或商業活動的人士,更是造成極大的不便。假如輪候換證時間過長的情況持續,香港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的人才及資金的流失,進而拖慢經濟復甦的步伐。
酌情處理過期證件 延長服務時間疏導人潮
有見及此,筆者建議當局可以考慮酌情處理過期回鄉證的問題。鑑於過去三年港人無法北上,意味著證件的十年的使用期限實際上只有七年,因此當局不妨考慮為過去三個月至半年過期的證件提供特別延長優惠,容許他們在證件到期日後仍可額外繼續使用一年以疏導這股「換證潮」。雖然有意見認為有關做法可能導致當局無法更新及核實持證人的資料,可能造成國家安全的漏洞,但是筆者相信持證人士願意申領證件及進入內地,從事反中亂港行為的機會本來就不大。而是次酌情處理是因應疫情肆虐的關係而適度延長使用期限,不代表持證人士以後無需再次續證及提交相關證明資料,因此有關建議對內地帶來的安全風險其實極低。
當然,如果當局認為有關建議在行政上或法律上不可行,就可以考慮延長證件服務中心的營業時間,以應付這次突如其來的換證潮。現時五間中心的開放時間為逢星期一至六,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相當於一周服務54小時。如果中心能夠額外增聘人手,將六個工作天的開放時間延長至晚上九時,並且安排星期日及公眾假期維持服務,則一周服務時數可以增加36小時至90小時。假設在延長開放時間後,服務中心的效率維持不變,那麼,有關做法就可以將現時輪候時間超過四個月的誇張情況,大幅縮減至大約輪候40天,使問題得到大幅改善。由於估計這股換證潮只會持續半年左右,所以有關的特別安排建議也只是暫時性。當輪候情況顯著好轉,服務中心就可以回復正常的辦公時間,相信操作難度應該不大。
兩地通關是順應人願,但要真正讓兩地人民方便往來,還是要「必先利其器」,讓港人盡快取得合規格的證件以符合相關要求。希望社會各界都會響應國家領導人的要求,「排解民生憂難」,在回鄉證換領問題上為廣大市民紓困解難。
黃遠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