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吞下自己種的苦果 李尚福與奧斯汀握手無實質性交流

博客文章

美國吞下自己種的苦果 李尚福與奧斯汀握手無實質性交流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吞下自己種的苦果 李尚福與奧斯汀握手無實質性交流

2023年06月03日 11:04 最後更新:11:19

第20屆香格里拉對話會6月2日晚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開幕,外界重點關注中美防長互動。

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李尚福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被安排在同桌吃飯,但座位並不緊挨著,奧斯汀跨越了2個座位主動走過來與李尚福握手。美方其後表示,雙方沒有進行實質性交流。

李尚福與奧斯汀握手。

李尚福與奧斯汀握手。

原印尼駐華大使易慕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美兩國防長在餐桌上實現握手問候要歸功於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對於一些友好的手勢或問候不會冷言相對,中國的文化足夠豐富,可以接受任何人的問候」。

有關中美防長互動的話題一向是「香會」的焦點。與2019年和2022年兩屆「香會」不同的是,今年「香會」舉行前,美方已將中方「拒絕會晤」的事添油加醋地炒作了好幾遍。因此,今年開幕式前,媒體之間不再互相打聽「中美防長什麼時候見」,而改為討論「中美防長是否會偶遇」。

為什麼不見美方?央視時政評論公眾號「玉淵譚天」發文表示,這個問題可以先從中國見了誰談起。文章認為,中國防長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和誰見,體現了中國的和平觀。

中新防長會談。AP圖片

中新防長會談。AP圖片

6月1日上午,李尚福與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舉行會談。這也是中國代表團本次出訪新加坡的第一項行程。

這次會談後的吹風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的一句話值得關注:關於中國與東盟關係,李部長指出,亞太是我們的共同家園,繁榮穩定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心願。

中方的吹風還提到「落實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今年3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華。期間中新兩國領導人將中新關係提升為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伴關係。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表示,「前瞻性」說的是中新兩國著眼未來,把握世界格局變化,體現了中新兩國的引領力。

世界格局在如何變化?新方曾表示,二戰後全球的和平紅利已經結束。如何捍衛和平?中方在提出全球安全倡議時說過:地區和平穩定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哪個國家的施捨,而是地區國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中新雙方的共識,正在逐漸成為大多數亞洲國家的共識。和平,要靠自己爭取,靠合作去維護,而非哪個國家施捨。

2022年在南海活動的美軍艦軌跡圖。

2022年在南海活動的美軍艦軌跡圖。

另一邊廂,作為一個域外國家,美國在香格里拉對話會前,動作頻頻。

最近,一架美軍偵察機在南海所謂「國際空域」對中國進行抵近偵察。而根據中國南海研究院一份獨家報告顯示,2022年,南海領土主權和海洋管轄權爭端、漁業爭端持續緊張,這背後都有美國的軍售和聯盟倡議在背書。

美國還試圖介入南海區域規則的制定。

去年5月,在美國的領導下,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推出了一項的新計劃,印太海域態勢感知夥伴關係。根據這項計劃,美國與盟友將進行海洋與軍事安全情報的共享,來提升太平洋、東南亞和印度洋地區各國的海域監控能力。

美國要爭奪自己本不應擁有的話事權,使用的一個典型手段,是分化東盟,在東盟國家中把菲律賓單拎出來,攛掇「美日菲」和「美菲澳」安全聯盟。

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周波表示,中美兩軍的關係本身就不好,加上佩洛西「竄訪」台灣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暫停了和美國的所有雙邊交往,如今美方的制裁無疑是給兩軍關係進一步雪上加霜。如果兩軍要交往,必須美方解除對中國防長的制裁,兩軍關係才有可能發展。

至於戰略層面,美國不改變遏華、阻華的心態,中美兩軍有再多的磋商機制,也很難提供什麼保障。

周波又指,所有的國家都希望中美兩國能夠和平相處,甚至包括美國的盟國也不希望中美之間關係很壞而把自己捲進去。他認為,中美防長在本屆「香會」上不會面,本質是美國「吞下去自己種下的苦果」。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印度

又到拜山祭祖的清明時節,廣東、廣西和海南三省因地緣及文化習俗十分相似,而被網民戲稱為「華南F3」。而三地特種兵式跋山涉水的「硬核」拜山方式亦在網上爆紅,成為熱話。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然而近年來除了像以前一樣爬懸崖,漫山遍野找「祖先」之外,「華南F3」的民眾還動用了高科技,出動了無人機和機器狗,令祭祖更添科技感。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清明拜山似野外生存訓練

據內地媒體報導,「華南F3」的民眾每年清明拜山都被戲稱為「野外生存訓練」。據廣西南寧的韋女士透露,她的家族從3月3日就開始了掃墓祭祖活動,要祭拜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晚清。近期家人去翻修太奶的墳墓,該墳墓位於30米高的山洞裡,到達那裡需要攀爬十幾分鐘的懸崖。

華南F3民眾爬懸崖尋找祖先的墳墓(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爬懸崖尋找祖先的墳墓(網上圖片)

當地民眾為祭祖從小被訓練爬山

韋女士也提到這種特種祭祖訓練從小就開始了,她自己從小就爬山,小時候也不害怕,父輩們會教授安全技巧,「在懸崖上踩得特別穩」。在她的家族裡,每個人都有豐富的爬山經驗,就算遇到懸崖「我阿叔能單手爬上去」。

無人機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無人機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動用無人機和機械狗減輕上山負擔

近年來,「華南F3」民眾的清明祭祖更添加了不少科技感。廣西來賓的韋先生稱,從2021年起,他開始用無人機幫助本村和附近的村民祭祖。韋先生所在的村子附近都是三、四百米的高山,老一輩人的墳墓都葬在山頂。為減輕村民上山的負擔,韋先生用無人機幫忙運送雞鴨魚肉等祭品上山,一般一趟能運五、六十斤。

機械狗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機械狗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也有人利用GPS找路 用科技改變拜山模式

除了無人機,機械狗也成為今年祭祖的好幫手。從網上曝光的影片,可見有人用機械狗運送祭品。由於山高路遠、林深密布,為防找不到祖墳,有人用手機上的運動軟件記錄上墳路線;還有人用上測量儀器,只要輸入坐標,機器狗就能跟隨GPS找到墳墓位置。令網友們紛紛感嘆:「科技改變生活。」

用GPS定位祖墳(網上圖片)

用GPS定位祖墳(網上圖片)

華南F3「二次葬」習俗:文化與環境因素使然

網上有人總結華南F3地區不少共同特點,包括彩禮低、重拜山、愛沖涼等,還有和喪禮習俗有關的「二次葬」,又稱「撿骨葬」。此習俗要求在先人過世三年以上,甚至更長時間後,將先人的遺骨撿出,放入金瓮之中,再選擇風水佳地,挑選良辰吉日進行下葬。

據了解,「二次葬」習俗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南方地區蟲蟻眾多,為了保護先人的遺骸不受蟲蟻侵害,故而有了二次葬的做法。而更重要的原因,則與嶺南文化的昌盛以及歷史上的人口南遷有關。南宋詩人陸游有一名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當年南遷的故人懷念故土,心中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叶落归根,將先人的遺骸遷葬回故土,於是逐漸形成了二次葬這一獨特的風俗。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