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電動車領先世界 美媒分析成功秘訣

博客文章

中國電動車領先世界 美媒分析成功秘訣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電動車領先世界 美媒分析成功秘訣

2023年07月20日 14:27 最後更新:20:48

在短短幾年內,中國已成為全球電動車市場的主宰者。7月3日中國電動車的生產突破2000萬輛。而由生產1000萬輛至第2000萬輛,中國只用了17個月的時間。「產量越來越多,用時越來越短」,內媒評論稱這背後是政策和市場雙重支撐,也是技術和體系共同「加持」。

7月3日中國電動車生產突破2000萬輛。網上圖片

7月3日中國電動車生產突破2000萬輛。網上圖片

彭博社網站17日刊發題為《中國如何在電動汽車領域擊敗所有人成為世界領先者》的報道,分析中國成功的秘訣。

報道首先列舉各項數據,指出中國的成功令人驚嘆。去年,電動汽車佔中國乘用車總銷量的四分之一,這遠超美國和歐洲的佔比。而且中國的步伐還在加快。匯豐銀行預計,到2030年,中國的電動汽車普及率將達到90%。

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567萬輛,超過全球總交付量的一半。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中國今年將佔全球1410萬輛電動乘用車銷量的60%左右。

不僅購車者多,匯豐銀行分析師在最近一份報告中寫道,製造方面也是一片繁榮——在全球銷售的所有電動汽車中,中國品牌約佔一半。

報道指出充足的基礎設施顯然有助於人們選擇電動汽車。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充電網絡,僅2022年一年就新增了64.9萬個公共充電樁,佔全球所有新增充電樁的70%以上。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在種種進展的鼓舞下,電動汽車製造商紛紛在中國推出新車型。今年,在各家公司努力超越競爭對手之際,市場上爆發了價格戰。分析人士預計,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將出現一些整合。

報道分析總結出中國在培育電動汽車行業的幾大策略。

消費者補貼:中國有一項實施了超過10年的為電動汽車購買者提供最多可達6萬元的補貼政策。盡管國家補貼於2022年終止,但一些地方政府仍在繼續發放補貼。

減稅:在2025年前,購買30萬元以下新能源汽車無需繳納稅率為10%的車輛購置稅;2026年至2027年,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同時每輛汽車減稅額不超過1.5萬元。據估計,這項自2014年開始實施的措施到2027年底的減稅金額將達到8350億元。在美國,去年通過的《通脹削減法案》包含針對購買電動汽車和清潔製造的2700億美元稅收優惠措施以及針對清潔能源項目的近120億美元貸款。

製造商補貼:政府對電動汽車製造商的直接支持幫助許多企業運轉起來。盡管出現了企業數量過多的情況,但相關努力已培育出比亞迪等成功企業。比亞迪已成為中國最暢銷的汽車品牌,它結束了大眾汽車公司在中國長達數十年的統治。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基礎設施:政府補貼的充電站隨處可見,這降低了司機的成本、緩解了續航焦慮。歸功於與製造商達成的協議,充電標准是統一的,因此每個人都使用同樣的插頭。截至5月底,中國擁有636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超過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

油車障礙:購買和擁有燃油車的吸引力越來越小。各城市通過新車牌搖號(北京)和拍賣(上海)等措施來限制上路汽車數量,以治理擁堵。與此同時,電動汽車司機則可以較為輕松地獲得綠色車牌,展示他們的環保行為。城市街道上,綠色車牌越來越顯眼。

生產規定:中國於2017年開始對汽車行業實行雙積分制,對生產清潔能源汽車獎勵正積分,生產高油耗汽車則會產生負積分。積分為負的生產商的汽車可能會被逐出市場。為免受懲罰,製造商可以從有正積分的競爭對手——比如特斯拉或比亞迪——那裡購買積分。

政府採購:一些地方政府將公共交通和出租車改為電動汽車,並鼓勵地方機構採購電動汽車。結果是,也生產巴士的比亞迪公司和廣汽集團等電動汽車製造商獲得了穩定的業務。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中國與印尼外長防長「2+2」對話機制4月21日落幕,作為中國在全球建立的第一個「2+2」部長級對話機制,印尼為何是首選?有內媒分析認為,這除了跟中國與印尼地緣戰略位置有關,同時也與兩國長年經貿發展成績亮眼有一定關聯。

4月21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國防部長董軍與印尼外長蘇吉約諾、國防部長沙夫里共同主持中印尼外長「2+2」對話機制首次會議。

4月21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國防部長董軍與印尼外長蘇吉約諾、國防部長沙夫里共同主持中印尼外長「2+2」對話機制首次會議。

上海《新民時報》刊文指出,按照新華社、中新社等媒體所言,過去的一年,在中國和印尼兩國元首的共同擘畫下,「命運共同體邁上新台階」。

而邁上新台階的標誌具體的展現,就是中國在全球建立的第一個「2+2」部長級對話機制時,印尼成了首選。而印尼之所以也選擇中國為「2+2」對話夥伴,同樣源於中國是印尼的友好鄰邦,兩國在海疆上也有直接連接。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印尼外長蘇吉約諾。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印尼外長蘇吉約諾。

另一方面,也因為印尼有發展的需求。

印尼是東盟大國,其近年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有統計表明,印尼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大約相當於本世紀第一個十年末期的中國。也正因此,十五六年前中國推進的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等等,其經驗如今正好到印尼派用場。例如,雅萬高鐵的成功通車,使得印尼成了東南亞第一個擁有高鐵的國度。而中國的一些螺旋槳支線客機早已在印尼的航空公司投入使用。未來,諸如C909、C919等噴氣式客機,也可能應用到印尼航空市場。

C919和ARJ21飛機去年2月在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尼五國開展演示飛行。

C919和ARJ21飛機去年2月在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尼五國開展演示飛行。

今年一季度,中國不鏽鋼出口中,有不少就是發往印度尼西亞,與出口日韓相當。印尼的發展,借助了中國的「東風」。與此同時,中國也收穫了印尼的市場。而印尼的諸如椰青等農產品也運往中國。

簡言之,中國與印尼之間的互通有無,在當下世界貿易格局下,對雙方來說,都顯得彌足珍貴。

文章指出,「2+2」機制可以看到國防、外交方面的相互提攜,相互關聯。這一模式是近年來全新的國與國交往模式。比起元首外交之難得,「2+2」模式雙方接觸的機會要大很多,且又比單純的外長會、防長會能夠加深交往,甚至不用動用政府諸如總理層級官員聯絡,會晤起來比較方便。

相比美日印澳、日本英國的類似對話機制,中國、印尼所開展的「2+2」對話機制相當不同。中國與印尼的「2+2」機制,主要體現印尼同中國關係的全方位、高水平和戰略性。在當前動盪和充滿挑戰的國際形勢下,和平穩定與開放合作尤顯重要。

簡單來講,就是兩國關係要達到「你好我好大家好」。這當然不是說中國或者印尼是純充當和事佬的角色。而是指兩國發展關係,要達到中國好、印尼好,同時對周邊發出更多善意,對全球也做出更多貢獻。

如今的世界,某些地方某些領域充滿波譎雲詭之氣象。比如印尼附近的菲律賓,原本與中國好好的關係,就因為領導人更替,而變得單方面的劍拔弩張。中國根本不想與菲律賓交惡,可菲律賓屢屢挑釁。

這時候就需要一個類似如今的印尼這樣的國度,能在東盟內部起到示範作用。天下哪有如此胸懷天下的大國?地球哪有如此顧及鄰居發展的雙邊關係?周邊朋友看明白了,局勢也就明白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