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樣的膽卻兩個故事

博客文章

一樣的膽卻兩個故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一樣的膽卻兩個故事

2023年09月28日 16:41 最後更新:05月21日 19:13

在這裡分享兩個關於膽的真實故事。

朋友阿呂的母親和我母親都是老當益壯的人,大家都是九十多歲,我們也是一直為她們身體壯健自豪。

後來在同一段時間都出了類似的問題,我媽開始的時候是嘔吐和拉肚子,當時我不在媽媽身邊,只能遙遠提議,我看是脾胃虛弱,要給她吃理中丸試試,但是遙遠控制不了,陪我媽住的家人沒有買給她吃,結果兩三天都沒有好,反而帶她去急症室,醫生看了就讓她進醫院檢查。

檢查後說有發燒、膽管發炎等等,最後是說要切除膽囊,當時是新冠流行時期,我們根本不能探望,也很難和醫生溝通。

阿呂的母親,同樣為了膽發炎的毛病,出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阿呂聽醫生的話,說可以【簡單】用微創把膽囊切除,阿呂跟我聊這事,也是說得很輕鬆的,沒多久就動了手術。

我很擔心麻醉手術會很影響我媽的身體,畢竟是九十多歲的人了,我媽就比較堅定,她在醫院不同意動手術切除膽囊,自己簽名(其實我媽不識字,只會勉強簽名),只做膽管引流,清洗消炎等等。

膽管引流了多天,也是反反復復,沒有很大進展,我們要求下,讓她出院觀察,醫院派人來處理清洗消炎工作。

但問題出來了,她每天根本沒法進食,沒胃口,硬吃了東西又嘔吐出來,東西吃不了,醫生又沒有叫她停服降糖藥,更出現血糖過低的危險情況!

過來的醫護人員就是說,吃了消炎藥【可能】會有嘔吐反應。

我也坐不住,我媽是嘔吐和拉肚子進醫院,搞了那麼久,也是一樣拉肚子和吐,那有好轉?

我跟陪伴我媽的家人強烈要求,給理中丸我媽吃,開始吃了半粒,胃口有了,嘔吐沒有,之後再吃半粒,慢慢都正常了,過幾天回醫院檢查,燒也退了,膽管引流可以拆了。

膽管引流後,食物到胃,卻沒有膽汁到胃,沒有控制機制下,胃口和消化都有問題,中藥對症調理脾胃虛寒後,就一切正常(根本很有可能膽管發炎也是嘔吐引起倒流)。

另外一個故事就悲劇收場,朋友阿呂母親在【輕鬆】微創切除膽囊後,卻一直心率不調,身體不舒服,怎麼治都沒有起色,沒多久就去世了。

雖然有些人會說只是巧合,但是這警惕大家,動手術或者麻醉,特別是老人家,不要輕視這【巧合】。




Lobo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養生之道,在於平衡與和諧

2024年10月28日 17:49 最後更新:17:54

養生,這一古老而又永恆的話題,始終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在現代社會,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大,養生更顯得尤為重要。

養生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我們持之以恆地關注身體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飲食是養生的基礎,均衡的飲食能夠為我們提供充足的營養,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

食療

許多問題源於我們吃錯東西,現在的工業生產食品,又有多少對身體有害?動不動都要説一天攝入量不能超過多少,身體真的需要攝入這些毒物來測試身體的底線嗎?

另外要懂例如涼熱搭配,我多次身體有上火感覺,就吃些下火食物,涼的食物,涼的藥材,生甘草麥冬煮水,就是我經常用的良方。以前不懂中藥,就無數次上火/喉嚨痛/發炎/發燒/感冒,不斷循環……

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物,少吃辛辣油膩和高熱量的食品,這是養生飲食的基本原則。真的沒忍住吃了,就利用涼熱搭配原理,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

動療

除了飲食,適量的運動也是養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運動能夠增強我們的體質,提高免疫力,減少患病的風險。無論是散步、慢跑還是瑜伽,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並堅持下去,你會發現身體變得越來越健康。

 自療

減少依賴藥物,我因為要照顧97歲母親的起居飲食,之前在香港診所診斷出一大堆毛病,我替她管理吃的藥物,評估副作用和作用,本來一天多次吃13種藥,變成就就早上兩粒藥,本來餐前的糖尿藥、癲癇藥、薄血丸、降膽固醇藥、維生素、胃藥、瀉藥、皮膚膏、止痛藥……都避免了,以食療偶爾加針灸和中藥調理,身體狀態更好,也不用擔心影響肝腎。

 心療

當然,養生還包括良好的心態和充足的休息。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要有一顆平常心。同時,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還需要學會放下手機、遠離電子螢幕,給自己一些寧靜的時光。讀書、聽音樂、與家人朋友聊天,這些簡單而又美好的事情,能夠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滋養。

總之,養生之道在於平衡與和諧。我們需要關注身體的每一個細節,通過合理的飲食、適量的運動、良好的心態和充足的休息來保持身體的健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一份從容和淡定,享受美好的人生。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