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世紀,走到21世紀的第2個10年,美國還可堅持下去嗎?答案是否認的。

AP圖片
上世紀70年代,美國的頂峰落在越戰和石油危機之上,象徵美國勝過蘇聯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亦於1972年完成最後一次載人登月而結束,美國從此下行,但由於過程中沒有一個超脫的大國出現,很多當美國根本沒有衰落,連相對衰落也談不上。終於,等到2023年,這一年中國正式登場。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今天在北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以發表題為〈建設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講話,其中提到「新冠疫情暴發後,『一帶一路』成為生命之路和健康之路。中國向各國提供了上百億個口罩和23億劑疫苗,同20多個國家合作生產疫苗,為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夥伴抗擊疫情作出獨特貢獻。中國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也得到70多個國家的寶貴支援。」說明中國不單只是《紐約時報》之前所描述的「勝疫國」,中國比西方更值得尊敬的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即與一帶一路一脈相承的大同精神。
有論者認為,習近平透過「一帶一路」實現「中國夢」是為了掌握實際國內權力,同時為了與歐美抗衡。不過,無論「一帶一路」如何被別人猜測,這項舉世項目取得絕大部分的成功。根據官方資料,截至2023年6月,中國已與152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一帶一路」合作方案。自2013年以來「一帶一路」至今累計的參與金額已經突破1萬億美元關口。
為什麼如此成功?習近平提到,「我們深刻認識到,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只要各國有合作的願望、協調的行動,天塹可以變通途,『陸鎖國』可以變成『陸聯國』,發展的窪地可以變成繁榮的高地。」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發言,可以增加我們對事情的理解,他指「一帶一路」倡議很好地對接各地區的一體化進程。「這與眾所周知的俄方提議相契合,即形成大歐亞空間,一個志同道合者進行合作和互動的空間,各種一體化進程將實現對接,包括『一帶一路』、上合組織、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以及俄羅斯與後蘇聯空間夥伴在成功發展的歐亞經濟聯盟。」
明白了,一帶一路是開闢了由西方幾百年來建設「海權時代」以外的另一個經濟與戰略的空間,從此世界有西方之外的軍事、經濟、文化、貿易、金融的組織。這不是說中西方要互相抗衡,「一帶一路」是劃出一個世界更大的餅,同時打破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的「閉關封鎖」。習近平意有所指的申明「一帶一路」的立場——不搞意識形態對立,不搞地緣政治博弈,也不搞集團政治對抗,反對單邊制裁,反對經濟脅迫,也反對「脫鉤斷鏈」。
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兩年前在美國保守派行動大會(CPAC)表示,需要確保下一個世紀不是「中國世紀」。此話怎說?特朗普成功爭取反對華盛頓精英,以及華爾街利益集團而贏得2016年的大選,滿足了衰退下美國白人中下階層的民粹心態,但這是一種美式選舉遊戲而已,美國沒有改變,美國也改變不了什麼,不知天高地厚要逆轉時代,你和其他美國人還未夠格。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