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與香港有一段恩怨情仇,大家可能忘記了,是郭台銘間接把我們會生蛋的母鵝捧走,發咗達還要口不擇言,真人物也。
內地有人說,富士康和蘋果「回來了」,其實一場誤會;富士康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揚偉向《環球時報》親口否認富士康「外遷」,報導指,之前所謂「富士康跑了」的說法,「相當程度上來自西方媒體的炒作」,蘋果公司CEO庫克今年3月訪華時曾鄭重聲明,蘋果與中國供應鏈是雙贏關係,沒有比中國更重要的地方。《亞洲週刊》報導,7月下旬富士康投資河南鄭州投資10億元人民幣,建設新總部大樓的項目,消息指蘋果新款手機iPhone16系列仍然在中國組裝。
富士康是台商,又是世界最大的代工廠,有著特殊企業地位。2007年蘋果iPhone面世,技術性能都獨步天下,唯有產能很成問題,如果在美國生產的話,成本過高,市場可以接受1萬美元的智能手機嗎?最終鄭州地方政府支持蘋果的生產,結果iPhone在市場勝出,蘋果股價節節上升,率先成為萬億美元市值公司。
在內地做功夫拉關係的何只是富士康?蘋果也是傾情投入。《紐約時報》2016年12月報導「中國蘋果城」的成功故事,其中提到2005年蘋果iPod是在中國南方製造的,「為了遵守中國的嚴格法規,iPod被裝載到貨輪上發到香港。通常的情況是,貨輪抵達香港後,它只是掉個頭,就返回中國大陸。」香港躺著也賺錢,是不是?但在蘋果公司的立場就心不甘情不願。
「蘋果和其他跨國公司希望有一個更好的體系」,2007年iPhone面世,蘋果要求中國放鬆限制,允許蘋果產品更容易進入內地市場。「蘋果和其他跨國公司認為,把貨物運到香港既浪費時間、也浪費精力。他們想把貨物從中國的工廠大門口直接送到公司在國內的商店和經銷中心。」經過各方各層的考慮,結果出台了一個多贏的解決方案,富士康把工廠建在距離鄭州機場幾英里的距離內,便利蘋果全球發貨效率。與此同時,富士康在鄭州及多個地市辦廠提供最高峰逾百萬職位,更大貢獻是富士康在內地代工的成功,吸引其他外國大品牌爭取而至,不消幾年,在「築巢引鳳」的效應之下,中國成為全球電子產業供應鏈。
不過,郭台銘為富士康製造「馬太效應」,把所有最好的全歸其所有,甚至反客為主。2019年郭台銘在電視節目脫口而出,稱他不怕北京,講明可以隨時打包走人,事關他為內地創造工作機會,是給大陸人飯吃。作為香港局外人,我想問郭台銘,你有本事說給大陸人飯吃,但有無「吉士」話你幫美國老闆蘋果賺大錢?還有香港原本可以「過水濕腳」,從iPhone身上賺到一筆,我們啞忍了富士康也算吧,何解說你有本事給中國人吃飯?再說,之前西方媒體大肆報導富士康走了,何解這位連北京也不怕的郭台銘,沒有主動和高調的駁斥不當言論,反而見到郭台銘興致勃勃的跑去美國主持當地新廠興建儀式?
也許,凡事都要向前看,富士康能為幾十萬內地人士提供崗位,帶動一個重要產業鏈,香港現階段無這個本事,我們也不提過往的事了,祖國好,香港好,大家好!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