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關注習近平的「老朋友外交」引關注

博客文章

美國關注習近平的「老朋友外交」引關注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關注習近平的「老朋友外交」引關注

2023年11月16日 10:37 最後更新:11:08

中國的「老朋友外交」引起美國關注,證明這種半民間的外交攻勢起作用了。

11月15日(星期三),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與美國總統拜登在美國舊金山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舉行元首會晤。

之後,習近平還計劃和美國商界人士共進晚宴,並且還邀請了38年前他訪問愛荷華州時招待過他的「老朋友」。

美國官媒美國之音注意到習近平最近的一系列「老朋友」外交,還寫了專文評論。

美國之音指中國最近進行了一系列「老朋友」外交,包括會見了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以及二戰時來到中國的「飛虎隊」老兵。

國家主席習近平2023年7月20日與到訪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會面。

國家主席習近平2023年7月20日與到訪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會面。

習近平和美國商界人士的晚宴,由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舉辦,會門票每張售價2000美元。很多美國大公司買下整桌,以得到和習近平直接見面的機會。

不過,也有一批來自愛荷華的普通居民分文不用出,就可以直接參加晚宴,並且和習近平一起把酒言歡共敘往事。這幾位就是38年前習近平在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之時訪美期間招待過他的愛荷華州居民。

盧卡·巴羅內(Luca Berrone)是「愛荷華老朋友」中的一位。1985年春天,巴羅內作為愛荷華州「友好省州委員會」的負責人,招待前來美國訪問的時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習近平一行人。巴羅內安排他們在愛荷華州的農業和食品等行業參觀訪問,「親密接觸」長達兩周。

巴羅內對來自河北省的5位客人的印象是「交流融洽」、「開朗大方」。他告訴美國之音:「習近平當時聰明好學,我也努力確保他們在訪問期間,盡可能多的學習到關於農業方面的技術和知識。」

2012年,習近平和巴羅內等老友們再次相見。

2012年,習近平和巴羅內等老友們再次相見。

巴羅內當時萬萬沒想到他招待的遠道而來的客人有一天成了中國最高領導人。儘管自1985年離別之後雙方並沒有保持聯繫,2012年習近平重返愛荷華並且和巴羅內等老友們再次相見令他十分意外和感動。2019年3月,當習近平訪問意大利時,身為意大利移民的巴羅內甚至被時任意大利總理的孔特(Giuseppe Conte)邀請到場共同歡迎習近平,這也成為他人生的「高光時刻」。

提及前往中國的歷史,巴羅內指今年6月他還有一次特別「大開眼界」的經歷:去了福州鼓嶺,參加了中美友誼論壇。

巴羅內說的「中美友誼論壇」,指的是2023年6月28日在福州市舉辦的「鼓嶺緣」中美民間友好論壇。鼓嶺的故事源於二十世紀初,一群美國傳教士來到位於福州市郊的避暑勝地鼓嶺生活和傳教。如今他們的後代團聚一堂,重返鼓嶺紀念先人並且舉辦了「民間友好論壇」。習近平在對鼓嶺論壇的賀信中說:「‘鼓嶺之友’的經歷再次證明,中美兩國人民完全可以跨越制度、文化、語言的差異,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中國媒體還專門拍攝紀錄片紀念此事,提及「習近平助美國老人圓夢」的歷史。

新華社於7月1日還專門寫了一篇英文文章,談習近平的「老朋友」外交。文章的題為「習式外交:習近平和他的美國朋友們」。文章以鼓嶺往事開頭,講述習近平和愛荷華老友們的友誼,以及和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的書信往來、在6月會見比爾·蓋茨 (Bill Gates)、和美國伊利諾伊州中學生通信的往事。

2023年6月,習近平在北京會晤蓋茨時稱對方是他2023年見到的第一位美國朋友,並且說「中美關係的基礎在民間,我們始終寄希望於美國人民,希望兩國人民友好下去。」

習近平會見比爾蓋茨。

習近平會見比爾蓋茨。

2023年7月,中國人民最熟悉的「老朋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突然再度訪華,美國之音形容「令所有關注中美關係的人士嘩然」。中國政府給與基辛格超高規格禮遇。習近平與基辛格在50年前基辛格和周恩來見面的釣魚台國賓館五號樓進行會談,強調「中美關係永遠和基辛格這個名字連在一起」,並且用一百個壽桃、老壽星和仙鶴佈置的午宴進行款待,還準備了1972年基辛格陪同時任總統尼克遜訪華時的北京烤鴨、西湖醋魚和兩吃大蝦等菜餚。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John Kerry)幾乎在同時訪問了北京,卻沒有得到和習近平見面的機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 6月訪華和習近平進行了會面,但是令很多中美觀察人士最為關注的細節之一,是人民大會堂的座位安排:布林肯被安排坐在一張長桌子的邊上,離習近平距離很遠,而不是像他的前任那樣坐在習近平的身邊。

習近平會見布林肯。

習近平會見布林肯。

中央電視台稱贊基辛格「在中美關係遭遇挑戰和困難的時刻總是能發出相對客觀、理性的聲音」, 並列出美國民間還有像基辛格一樣的「中國人民老朋友」,比如保險業巨頭莫里斯·格林伯格(Maurice Greenberg)。文章還批評美國國務院「首鼠兩端,自相矛盾」,「實在難拿上台面,更別提政治勇氣」。

10月底,習近平來舊金山前,中國官媒又請出了一個重要的「老朋友」--「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飛虎隊」。10月30日,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晤當年的「飛虎隊」還健在的兩名老兵哈里·莫耶(Harry Moyer)和梅爾·麥克馬倫(Mel McMullen)等人。習近平本人跟這兩位老兵也有信件的往來。11月初,中國還邀請飛虎隊老兵及後代參觀重慶史迪威博物館。飛虎隊組建人陳納德將軍(Claire Lee Chennault)的外孫女也前往重慶參加紀念活動。

除了這些「老朋友」之外,習近平還歡迎了美國商界的一些「新朋友」。今年3月,正值中國剛剛解除長達三年的嚴格疫情管控,蘋果公司CEO庫克(Tim Cook) 訪問北京,參加了政府舉辦的發展論壇。之後的6月初,特斯拉CEO馬斯克也跟著訪華,除了訪問上海的特斯拉超級工廠和上海市領導人,還在北京和時任外交部長的秦剛、工業和信息部部長以及商務部部長等人會面。

習近平的「老朋友」外交不僅僅局限於美國人。7月中旬,日本前眾議長、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會長、86歲高齡的河野洋平(Yohei Kono)帶領80多名商界與政界人士第46次訪中國,並且會見國務院總理李強。

7月中旬,78歲高齡的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拄著拐杖第六次訪華。習近平和王毅均接見了杜特爾特,習稱「杜特爾特擔任菲律賓總統期間,本著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依然做出改善對話關係的戰略選擇,中菲關係得以重回正軌並蓬勃發展。」 杜特爾特此次訪華被看做是習近平表明對愈加親美的現任總統小馬可斯(Ferdinand Marcos Jr.)的不滿態度。

雖然中國的「老朋友外交」惹起美國之音的不滿和批評,但恐怕還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才惹起美國官媒的注意。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中國與印尼外長防長「2+2」對話機制4月21日落幕,作為中國在全球建立的第一個「2+2」部長級對話機制,印尼為何是首選?有內媒分析認為,這除了跟中國與印尼地緣戰略位置有關,同時也與兩國長年經貿發展成績亮眼有一定關聯。

4月21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國防部長董軍與印尼外長蘇吉約諾、國防部長沙夫里共同主持中印尼外長「2+2」對話機制首次會議。

4月21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國防部長董軍與印尼外長蘇吉約諾、國防部長沙夫里共同主持中印尼外長「2+2」對話機制首次會議。

上海《新民時報》刊文指出,按照新華社、中新社等媒體所言,過去的一年,在中國和印尼兩國元首的共同擘畫下,「命運共同體邁上新台階」。

而邁上新台階的標誌具體的展現,就是中國在全球建立的第一個「2+2」部長級對話機制時,印尼成了首選。而印尼之所以也選擇中國為「2+2」對話夥伴,同樣源於中國是印尼的友好鄰邦,兩國在海疆上也有直接連接。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印尼外長蘇吉約諾。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印尼外長蘇吉約諾。

另一方面,也因為印尼有發展的需求。

印尼是東盟大國,其近年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有統計表明,印尼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大約相當於本世紀第一個十年末期的中國。也正因此,十五六年前中國推進的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等等,其經驗如今正好到印尼派用場。例如,雅萬高鐵的成功通車,使得印尼成了東南亞第一個擁有高鐵的國度。而中國的一些螺旋槳支線客機早已在印尼的航空公司投入使用。未來,諸如C909、C919等噴氣式客機,也可能應用到印尼航空市場。

C919和ARJ21飛機去年2月在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尼五國開展演示飛行。

C919和ARJ21飛機去年2月在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尼五國開展演示飛行。

今年一季度,中國不鏽鋼出口中,有不少就是發往印度尼西亞,與出口日韓相當。印尼的發展,借助了中國的「東風」。與此同時,中國也收穫了印尼的市場。而印尼的諸如椰青等農產品也運往中國。

簡言之,中國與印尼之間的互通有無,在當下世界貿易格局下,對雙方來說,都顯得彌足珍貴。

文章指出,「2+2」機制可以看到國防、外交方面的相互提攜,相互關聯。這一模式是近年來全新的國與國交往模式。比起元首外交之難得,「2+2」模式雙方接觸的機會要大很多,且又比單純的外長會、防長會能夠加深交往,甚至不用動用政府諸如總理層級官員聯絡,會晤起來比較方便。

相比美日印澳、日本英國的類似對話機制,中國、印尼所開展的「2+2」對話機制相當不同。中國與印尼的「2+2」機制,主要體現印尼同中國關係的全方位、高水平和戰略性。在當前動盪和充滿挑戰的國際形勢下,和平穩定與開放合作尤顯重要。

簡單來講,就是兩國關係要達到「你好我好大家好」。這當然不是說中國或者印尼是純充當和事佬的角色。而是指兩國發展關係,要達到中國好、印尼好,同時對周邊發出更多善意,對全球也做出更多貢獻。

如今的世界,某些地方某些領域充滿波譎雲詭之氣象。比如印尼附近的菲律賓,原本與中國好好的關係,就因為領導人更替,而變得單方面的劍拔弩張。中國根本不想與菲律賓交惡,可菲律賓屢屢挑釁。

這時候就需要一個類似如今的印尼這樣的國度,能在東盟內部起到示範作用。天下哪有如此胸懷天下的大國?地球哪有如此顧及鄰居發展的雙邊關係?周邊朋友看明白了,局勢也就明白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