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內地出現新祝福語「龍行龘龘」,三個龍字點解釋?
央視新聞圖片
龍年到了!內地今年最流行的祝福語魔術與「龍行龘龘」,許多社交平台都使用「龘」來表達祝賀,就連《央視》2024春晚的主題也是「龍行龘龘」。
央視春晚圖片
三個龍字到底如何解釋呢?「龘」字非常特殊且罕見,粤音發音是「踏」,形容龍在飛翔的樣子。另外,字形和音讀與「龖」相同,也有相同的意思。據香港中文大學的漢語多功能字庫網站,收錄了「龘」字,它形容了龍飛的狀態。而「龍行龘龘」一詞出自南梁顧野王所撰寫的聲韻學書籍《玉篇·龍部》:「龘,龍行龘龘也」,形容了群龍飛翔的樣子。
微博圖片
上海文藝出版社有限公司副總編輯、《編輯學刊》主編王敏指出,儘管「龍行龘龘」形容了龍飛翔的樣子,但實際上它與迎接新春並沒有直接的關聯。這只是一種新年的祝福語,使用了「龘龘」這個連續六個龍字的組合,讓人聯想到「六六大順」,滿足了迎接龍年的喜悅心情。
微博圖片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第一大節,在中華文明史上有著重要地位。12月4日,「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正式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春節,也稱為農曆新年,是農曆正月初一,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讓世世代代的家庭團聚在一起。人們繼承了懸掛紅燈籠、燃放煙火、在門上掛上紅色捲軸的傳統,希望可以辟邪並帶來好運。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過年期間,大衆除了參加公共慶典之外,也祭祀天地和祖先,並向長輩、親友及鄰裡拜年,表達美好祝愿。
文化遺產司司長單鋼新。影片截圖
這項里程碑標誌著中國第44個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成為入選次數最多的國家。 文化遺產司司長單鋼新表示,「春節的申遺將進一步增強中國人民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為世界文化多樣性注入充滿活力的中國元素。」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近年來,中國系統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評價。今年,中國再次當選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成員。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據不完全統計,如今有近20個國家和地區將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春節民俗活動已走進近20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文化盛事。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