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龍年祝福語「龍行龘龘」火出圈 三個龍字點讀?有何寓意?

兩岸

龍年祝福語「龍行龘龘」火出圈  三個龍字點讀?有何寓意?
兩岸

兩岸

龍年祝福語「龍行龘龘」火出圈 三個龍字點讀?有何寓意?

2024年02月11日 10:20 最後更新:11:18

龍年內地出現新祝福語「龍行龘龘」,三個龍字點解釋?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龍年到了!內地今年最流行的祝福語魔術與「龍行龘龘」,許多社交平台都使用「龘」來表達祝賀,就連《央視》2024春晚的主題也是「龍行龘龘」。

央視春晚圖片

央視春晚圖片

三個龍字到底如何解釋呢?「龘」字非常特殊且罕見,粤音發音是「踏」,形容龍在飛翔的樣子。另外,字形和音讀與「龖」相同,也有相同的意思。據香港中文大學的漢語多功能字庫網站,收錄了「龘」字,它形容了龍飛的狀態。而「龍行龘龘」一詞出自南梁顧野王所撰寫的聲韻學書籍《玉篇·龍部》:「龘,龍行龘龘也」,形容了群龍飛翔的樣子。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上海文藝出版社有限公司副總編輯、《編輯學刊》主編王敏指出,儘管「龍行龘龘」形容了龍飛翔的樣子,但實際上它與迎接新春並沒有直接的關聯。這只是一種新年的祝福語,使用了「龘龘」這個連續六個龍字的組合,讓人聯想到「六六大順」,滿足了迎接龍年的喜悅心情。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中國文化中心前,燈籠高掛,慶祝中國新年。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圖片

布達佩斯中國文化中心啟動運營

去年5月,習近平主席對匈牙利進行國事訪問期間,中匈兩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與匈牙利文化與創新部關於布達佩斯中國文化中心啟動運營的聯合公報》,標誌著布達佩斯中國文化中心正式啟動運營。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圖片

2月3日正值蛇年新春大年初六,匈中雙語學校大廳人頭攢動,來自中國的古箏表演團隊正在這裏演出。這是布達佩斯中國文化中心參與舉辦的蛇年春節慶祝活動之一。

《漁舟唱晚》和匈牙利民歌一起登場

「夕陽映照萬頃碧波,漁民悠然自得,滿載豐收的漁船隨波漸遠。現在,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第一個節目——《漁舟唱晚》登場。」兩名小主持人用中文和匈牙利語分別報幕。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圖片

《漁舟唱晚》曲調歡快,《廣陵散》氣勢磅礴,《雲裳訴》令人潸然,《戰颱風》扣人心弦。觀眾熱烈的掌聲未畢,音樂家們又坐定,一曲匈牙利民歌令在場的匈牙利小觀眾們分外驚喜。

「演出非常精彩!春節慶典是我們學校非常重要的活動。今天的古箏表演讓學生們沉浸式感受中國春節文化。」匈中雙語學校校長埃爾代伊·蘇珊娜在演出後表示。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圖片

「為了讓活動更加本土化、更具活力,中心充分瞭解當地民眾的意見並讓匈牙利籍雇員參與到活動組織中。」布達佩斯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金浩說,目前文化中心團隊有4名中國雇員,4名當地雇員,「每場活動,大家都群策群力,匈牙利籍雇員為我們提供了很多靈感,安東尼婭便是其中之一。」

10歲開始學習中文

安東尼婭10歲起便在匈中雙語學校學習中文。「我從小就喜歡中國文化,想學習中文。」安東尼婭表示,她去年9月正式加入布達佩斯中國文化中心,負責前臺接待以及圖書整理等工作。通過參與組織節慶活動,她體會到中國春節喜慶熱鬧的氛圍,瞭解了中國春節文化習俗。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圖片

非遺亮相 驚喜觀衆

為讓活動更加貼合當地民眾需求,布達佩斯中國文化中心也在活動形式上推陳出新。在「指尖上的非遺——中國文化體驗日」2025「歡樂春節」活動上,來自中匈兩國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分別介紹中國非遺蘇繡和匈牙利世界非遺馬丘刺繡獨特的歷史傳統和藝術特點,指導觀眾體驗刺繡技法。「來參加活動的有很多年輕面孔,這讓我非常驚喜。」馬丘刺繡代表性傳承人費利佩·尤迪特高興地說。

匈牙利文化與創新部部長漢科·鮑拉日表示,布達佩斯中國文化中心的運營充分體現兩國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為兩國文化互通、文明互鑒構建新橋樑。新的一年,匈方願同中方攜手共同探索新機遇,打造合作新亮點。

文化交流活動受眾30萬

正式啟動運營以來,布達佩斯中國文化中心線下開展文化交流活動近30場,覆蓋受眾約30萬人次,自媒體平臺帳號粉絲數量達13萬。其中,有好幾名線下「鐵粉」,幾乎場場來參加文化中心組織的活動,年過半百的帕普女士便是其中之一。她告訴記者:「春節對中國人意義非凡,我也同樣喜歡這個熱鬧的節日。這個春節,匈牙利的年味很濃!」今年,帕普有個新目標,她要將中文學得更好。

人民網圖片

人民網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