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衞生組織表示,歐洲、中亞和加拿大青少年吸煙和飲酒的人數正在上升,每2名15歲青少年中有1人以上試過飲酒,每5名青少年中就有1人吸過電子煙。
世界衞生組織。 資料圖片
57%的15歲少年曾飲酒
世衞表示,57%的15歲青少年聲稱試過飲酒,37%青少年在最近一個月內有飲酒,每10人中就有1人曾嚴重醉酒。飲醉過的比例從13歲的5%上升到15歲的20%。
點擊看圖輯
倫敦的電子煙店,有不同口味電子煙發售。 AP資料圖片
倫敦的電子煙店,有不同口味電子煙發售。 AP資料圖片
電子煙成少年主流
電子煙的使用人數也在急劇上升,更超過傳統香煙,32%的15歲青少年嘗試過電子煙,20%在過去一個月曾吸過過電子煙。 相較之下,25%的15歲青少年曾吸過傳統煙,15%則在過去一個月吸過傳統煙。
醉酒。 Unsplash圖片
大麻吸食意外地減少
但吸食大麻率卻有所下降。15歲青少年中,12%的人在2022年嘗試過大麻,而2018年這一百份比為14%。
電子煙在歐洲等地合法銷售。 AP資料圖片
呼籲提高稅收等措施收遏止
為了遏制青少年使用酒精、尼古丁和煙草,世衞希望各國提高相關稅收,限制產品供應和銷售,並強制執行最低法定購買年齡,也呼籲禁止在尼古丁和煙草產品中添加任何調味香料,包括薄荷醇。
青少年吸食電子煙情況嚴重。 Unsplash圖片
專家﹕人類20歲前仍在發育 吸煙飲酒很危險
世衞歐洲區主任克魯格(Hans Kluge)表示,兒童廣泛使用有害物質仍是公共健康的嚴重威脅。人類大腦直到20多歲仍在發育,所以必須保護青少年免受有關產品的影響。
世衞西太平洋區域主任Saia Ma'u Piukala 醫生早前官式訪問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了解兩地的基層醫療發展,行程包括於3月14日參觀位於大埔的「賽馬會流金匯」,認識馬會多年來在推動初老人士(50歲或以上)和長者(60歲或以上)基層醫療發展的貢獻。
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主任Saia Ma'u Piukala 醫生(右三),在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豐盛耆年及長者服務、健康社區)陳載英(右一)和公益慈善研究院聯席秘書長辛保運(左三)陪同下參觀「賽馬會流金匯」,了解中心提供的日間護理服務和基層醫療服務,如營養烹飪班及中醫藥診所等。
參觀當日,Saia Ma'u Piukala 醫生在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豐盛耆年及長者服務、健康社區)陳載英和公益慈善研究院聯席秘書長辛保運陪同下,獲中心代表接待,向他們介紹「賽馬會流金匯」的最新服務和設施,他們更與中心的服務使用者交流。
「賽馬會流金匯」於 2009年成立,提供一站式和多元化的基層醫療及日間護理服務,是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 2006年主導推行的「流金頌:賽馬會長者計劃新里程」下其中一項嶄新的社區服務,旨在加強長者護理服務和改善長者生活質素。
一眾嘉賓參觀「賽馬會流金匯」,了解中心提供的日間護理服務和基層醫療服務。
Saia Ma'u Piukala 醫生表示:「很高興有機會深入了解『賽馬會流金匯』在推動和實踐初老人士及長者基層醫療服務的工作,這些經驗和有關服務所收集的回饋,對世衞在提升環球健康水平,特別是長者基層醫療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豐盛耆年及長者服務、健康社區)陳載英指出:「人口老化對香港乃至世界構成了重大挑戰,對公共醫療系統帶來了沉重的壓力。我們很榮幸能藉這次機會,向世衞代表分享馬會如何以創新模式加強基層醫療服務、構建長者及年齡友善的社區環境。」
一眾嘉賓參觀「賽馬會流金匯」,了解中心提供的日間護理服務和基層醫療服務。
「賽馬會流金匯」採用醫社合作模式,提供多元化的長者服務,包括為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提供日間護理服務、如治療、基本護理和康復訓練等,以提升他們的自理能力,延緩認知能力下降。中心還提供一系列基層醫療服務,如眼科檢查、聽力測試、中醫診症、健康飲食和營養建議,以及有關健康監測的工作坊和培訓等,向長者推廣健康的生活模式和防止過早退化。中心自成立以來已錄得超過 40 萬人次使用其基層醫療及日間護理服務。
近年「賽馬會流金匯」亦開始與多間大學和非政府組織合作,成為多個先導計劃的試點,為進一步擴展至全港作準備。這此計劃包括賽馬會脈脈關心慢性病預防及管理計劃,透過中醫篩查及治療,推廣慢性病的預防和管理;以世衞《老年人綜合照顧指南》為藍本,為50 至 64 歲女士推廣健康身生活的賽馬會「50展新晴」婦女健康計劃;及由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策劃和捐助的賽馬會「e 健樂」電子健康管理計劃,應用電子健康科技,鼓勵長者建立健康管理習慣。
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主任Saia Ma'u Piukala 醫生(右四)參觀「賽馬會流金匯」, 並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豐盛耆年及長者服務、健康社區)陳載英(左四)、 公益慈善研究院聯席秘書長辛保運(右三)、賽馬會藥健同心藥物支援網絡召集人陳肇始教授(左三)、賽馬會耆智園總監郭志銳教授(右二)、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辦公室規劃管理司執行主任劉岳博士(左二)、賽馬會流金匯總經理何貴英(右一)及 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臨床中醫藥)卞兆祥教授(左一)一同合照。
為香港積極構建健康社區外,馬會及其慈善信託基金於2023年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集「智、善、行」(智慧、善款、行動)於一身,致力推廣公益慈善的領先思維,亦為推動專業及效益爲本的公益慈善作出貢獻,包括支持世衞在應對環球衞生挑戰的工作。早前1月在2025瑪希敦王子獎大會上舉辦了一場特別環節,會上宣佈捐款190萬美元(折合約1,480萬港元),支持世衞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推展一項為期三年、在菲律賓、湯加和所羅門群島推動基層醫療層面控制和管理非傳染疾病的先導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