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火星研究將有新進展?新疆生態研究所發現首個能在火星存活的植物

兩岸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兩岸

      兩岸

      火星研究將有新進展?新疆生態研究所發現首個能在火星存活的植物

      2024年07月20日 10:20 最後更新:10:38

      火星研究將有新進展?中國科學家發現一種生長在荒漠中的苔蘚可以在模擬火星嚴酷條件下生存,或將幫助人類在火星上建立全新的生態系統。

      首個能在火星存活的植物

      據天山網報導,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在《The Innovation》期刊中,宣布發現了一種生長在荒漠中的苔蘚可以在模擬火星嚴酷條件下生存。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齒肋赤蘚在-196°C生存

      這種名為「齒肋赤蘚」的荒漠苔蘚,能夠承受超過自身98%的細胞脫水、零下196°C的超低溫速凍,以及超過5000格雷(Gy)的伽馬輻照,並在模擬火星條件下存活並再生。這意味著齒肋赤蘚可能成為首批登陸火星的地球生物。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打破極端生命體對環境的「耐受」紀錄

      這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的研究員李小雙團隊發表。李小雙表示,這項研究打破了極端生命體對環境的「耐受」紀錄,為人類在外太空的探索和建立宜居星球提供了啟示,並為開拓地外新家園提供了理想的工具。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齒肋赤蘚是一種全球分布的荒漠苔蘚,主要集中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它在大部分時間內呈現完全脫水的黑褐色休眠狀態,但一旦遇到水,它能迅速恢復生長,形成一片「荒漠中的綠毯」。

      齒肋赤蘚葉片重疊  能減少水分蒸發

      齒肋赤蘚的葉片重疊,能減少水分蒸發;葉頂端的白色芒尖能反射強烈的陽光;而芒尖的發育創新實現了「自上而下」吸水模式,是一種高效的從大氣中集水並輸送水分的智慧裝置。在生理和代謝層面上,齒肋赤蘚能保留關鍵的代謝產物,如蔗糖和麥芽糖等。它還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通過積累高水平的抗氧化酶來保護自身免受損害。正是這些特徵造就了齒肋赤蘚對極端環境的耐受力。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能改善土壤和大氣環境

      此外,齒肋赤蘚還能透過保水固沙、促進碳氮循環和改善土壤肥力等方式改善土壤和大氣環境,有利於其他荒漠植物的生存和定居。

      美國「好奇號」探測器在火星探勘中,發現了一塊歷史岩石,其中含有「長鏈烷烴」有機物,這可能成為判斷火星是否曾經存在生命的新證據。

      「好奇號」探測器檢測到火星迄今為止最大的有機化合物

      據《Tech Explorist》報導,美國太空總署的「好奇號」探測器在火星探勘中發現了一塊約37億年歷史的岩石樣本,從中檢測到火星迄今為止最大的有機化合物,這可能成為火星是否曾經存在生命的新證據。

      含有有機化合物「長鏈烷烴」

      根據報導,這塊歷史岩石含有有機化合物「長鏈烷烴」(如癸烷、十一烷和十二烷),這些是脂肪酸的殘餘物,可以通過無生命的化學反應生成,同時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體細胞膜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塊岩石位於火星的黃刀灣,屬於一處古老的火星湖床,擁有火星過去較溫暖、較潮濕時期所需的所有生命必要成分。專家指出,有機化合物的發現為科學家在火星上辨識生命遺跡提供了最佳機會。

      好奇號 示意圖

      好奇號 示意圖

      曾在古老的泥岩中發現了有機物的痕跡

      據《衛報》報導,自2012年登陸火星以來,好奇號探測器已在蓋爾隕石坑行駛了約32公里。儘管它在古老的泥岩中發現了有機物的痕跡,但這些都是相對較短的碳鏈分子。

      生命的有機特徵可以在火星岩石中保存數十億年

      然而,這一發現表明生命的有機特徵可以在火星岩石中保存數十億年,如果火星曾經存在生命,那麼它的遺跡最終可能被發現。目前,科學家將對這些樣本進行進一步分析,以尋找更大的有機物,並提供更多含有偶數碳的脂肪酸的證據。

      火星 示意圖

      火星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