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火星紅色之謎有新解!科學家:潮濕環境下的鐵鏽是關鍵

大視野

火星紅色之謎有新解!科學家:潮濕環境下的鐵鏽是關鍵
大視野

大視野

火星紅色之謎有新解!科學家:潮濕環境下的鐵鏽是關鍵

2025年03月20日 10:20 最後更新:11:41

最新研究指,數十億年來,火星表面的紅色主要來自含水的氧化鐵,而非先前認為的乾燥的赤鐵礦。

氧化鐵的確切成分及形成方式一直存在爭議

科學家們一直知道火星的紅色是由塵埃中「生鏽」的含鐵礦物質形成的,類似地球上鐵生鏽的過程。這些氧化鐵在數十億年來逐漸分解成塵埃,並隨風飄散到火星各處。然而,對於氧化鐵的確切成分以及形成方式一直存在爭議,這也關乎了解當時的火星環境和潛在的宜居性問題。

過去普遍認為火星表面的氧化鐵是赤鐵礦

過去的探測器觀測並未在火星塵埃中找到含水的氧化鐵,因此科學家們普遍認為火星表面的氧化鐵是赤鐵礦,在火星早期濕潤時期後的數十億年內,與火星大氣發生反應後在乾燥的表面形成。

最新研究:火星的紅色與含水的氧化鐵更相符

經由瑞士伯爾尼大學、美國布朗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分析歐洲太空總署和美國太空總署的探測器數據,以及在實驗室對火星塵埃複製品進行新實驗後,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火星的紅色與含水的氧化鐵,即水鐵礦更相符。水鐵礦通常在存在冷水的情況下快速形成,因此應該是在火星表面仍存在水時形成的。

火星生鏽的時間比之前認為的時間要早

布朗大學博士後阿多馬斯.瓦蘭蒂納斯指出,「火星仍然是紅色星球,只是我們對火星為何呈紅色的理解有了變化。水鐵礦只能在表面仍有水時形成,因此火星生鏽的時間比我們之前認為的要早。此外,水鐵礦在火星目前的條件下仍然保持穩定。」歐洲太空總署指出,這項新研究透過太空任務數據和實驗組合首次提供了全面證據,支持了火星表面紅色的新解釋。

火星(AP圖片)

火星(AP圖片)

美國「好奇號」探測器在火星探勘中,發現了一塊歷史岩石,其中含有「長鏈烷烴」有機物,這可能成為判斷火星是否曾經存在生命的新證據。

「好奇號」探測器檢測到火星迄今為止最大的有機化合物

據《Tech Explorist》報導,美國太空總署的「好奇號」探測器在火星探勘中發現了一塊約37億年歷史的岩石樣本,從中檢測到火星迄今為止最大的有機化合物,這可能成為火星是否曾經存在生命的新證據。

含有有機化合物「長鏈烷烴」

根據報導,這塊歷史岩石含有有機化合物「長鏈烷烴」(如癸烷、十一烷和十二烷),這些是脂肪酸的殘餘物,可以通過無生命的化學反應生成,同時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體細胞膜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塊岩石位於火星的黃刀灣,屬於一處古老的火星湖床,擁有火星過去較溫暖、較潮濕時期所需的所有生命必要成分。專家指出,有機化合物的發現為科學家在火星上辨識生命遺跡提供了最佳機會。

好奇號 示意圖

好奇號 示意圖

曾在古老的泥岩中發現了有機物的痕跡

據《衛報》報導,自2012年登陸火星以來,好奇號探測器已在蓋爾隕石坑行駛了約32公里。儘管它在古老的泥岩中發現了有機物的痕跡,但這些都是相對較短的碳鏈分子。

生命的有機特徵可以在火星岩石中保存數十億年

然而,這一發現表明生命的有機特徵可以在火星岩石中保存數十億年,如果火星曾經存在生命,那麼它的遺跡最終可能被發現。目前,科學家將對這些樣本進行進一步分析,以尋找更大的有機物,並提供更多含有偶數碳的脂肪酸的證據。

火星 示意圖

火星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