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共同承責 齊打一場硬仗

博客文章

共同承責 齊打一場硬仗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共同承責 齊打一場硬仗

2024年11月08日 18:04 最後更新:20:58

美國總統大選剛過,人大常委會正在北京審議再發債6萬億人民幣救市,而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就到深圳,會見香港的商界人士,推動他們加大投資,支持內地和香港。

夏寶龍寄語香港工商界,可以說是循循善誘,耳提面命。早在去年12月全國港澳研究會十周年的慶祝大會上,夏寶龍提到香港社會各界持份者,應該「深入思考、身體力行」時,亦都特別將工商界拿出來單獨討論,指他們是推到香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應該做到「富而有責、富而有義、富而有愛」,在香港由治及興中,發揮更大作用。

其後夏寶龍在今年9月在北京接見特首李家超的時候,再點名工商界、企業家要堅定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並要求「把愛國愛港熱情轉化為一項一項具體的實際行動,齊心協力推動香港實現由治及興」。

在夏寶龍今次會見商界的前夕,特首李家超昨日(11月7日)出席本地及國際商會聯合舉辦的《施政報告》午餐會時,亦向在場商界人士表示,要做到《施政報告》的各項措施以達致改革,政府無法單打獨鬥,而是共同責任(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特首所指的共同責任,意思是指香港的種種工作,不能夠單靠特區政府獨力完成,要推動香港商界,和特區政府一同努力。

夏寶龍今次會見商界時,講話緊緊圍繞貫徹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突出展示出國家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支持香港高質量發展的決心。明確釋放了中央全力支持香港充分發輝獨特地位和優勢,在助力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更好發揮作用的信號。指香港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迎來了可以輕裝上陣,全力拼經濟、謀發展的最好時期。

中央反覆提醒,推動香港工商界加大力度廿金建香港,主要有兩個背景。

第一,香港正經歷痛苦的轉型。香港過去的經濟比較單一,偏重金融地產,而且經過多年發展之後,無論土地或是工資成本已經變得相當貴,近年出現的北上消費潮,亦都是這一種成本高企、競爭力下降的體現。

香港要負擔得起這一種高成本,就需要有高增長,一定要有各種類型的新產業冒出頭來,從新的金融產業到新的創科產業,要一項又一項的產業發展起來,提質增效,找到新的市場,香港的經濟才能步上新的台階。

不過,搞新生意就必須有人才和資金,在資金方面亦不能單靠政府提供,需要本地和外地的資金,所以如何鼓動本地商界多作投資,亦都是香港經濟能否成功轉型的其中一個關鍵。

第二,地緣政治風險高升。在這個新階段關鍵期,狂人特朗普重回白宮,國際局勢更加嚴峻,香港工商界能做些什麼,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香港由治及興?

面對如此險惡的環境,香港別無他選,只能夠強化自己,應對挑戰。這就讓人想起1997年出現亞洲金融風暴,各國的貨幣受到狙擊,當時南韓的韓圜大跌,南韓的民眾主動捐金出來,支撐國家的幣值。

如今就到了香港各界,特別是工商界貢獻報效的時候。在和平的歲月,大家輕輕鬆鬆就可以享受美好的生活。但是在艱難的時刻,香港人特別是工商界就需要團結起來,為香港這個我們成長發展的地方,作出更多的貢獻。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透過自動化控制人力開支

2024年12月03日 18:11 最後更新:19:16

財政司司長預告本年度財赤會由2月時預計的481億元,倍增至1000億。經濟不好,政府赤字上升,難免令外界感到憂慮。而千億赤字亦導致財政儲備下降,令人擔憂特區政府的財政可持續性。

高額財赤雖然值得擔心,但是香港的家底仍然很厚,一方面政府的收入減少赤字上升,一定程度都是和利息高企影響經濟有關;但另一方面利息高企,亦令外匯基金的投資收益大增。

由於外匯基金獨立於政府的財政,每年只是支付財政儲備存款、特區基金和法定組織存款的數百億收益,會反映在特區政府的帳目收入之內,其餘外匯基金的盈虧都是獨立於財政預算之外。

可以看看過去幾年外匯基金的投資收益。2022年因為當年美國利息減至接近零,外匯基金當年蝕了2024億元。但是隨著過去兩年多美國大幅加息,外匯基金的收益亦水漲船高,2023年外匯基金錄得2127億港元的投資收益,完全抵銷了2022年的虧蝕。而今年首3季外匯基金的投資收益更高達2247億元。按這個走勢,外匯基金今年的投資收益有機會增至近3000億。

如果將這兩條分開的數加起來看,政府盤數蝕1000億,外匯基金的投資收益有3000億,香港整體的財政狀況,就沒有表面看來那麼不健康。

另外,截止去年底外匯基金累計盈餘是6524億港元,如果再加上今年的3000億投資收益,扣除開支之後,外匯基金的累計盈餘都應該超過9000億。

回頭看特區政府的財赤,主要是由於收入減少所致。第一,土地收入,原預計地價收入有330億元,但頭7個月只有37億元。第二,主要收入利得稅,本年度原預計有1802億,截止9月上半年度只錄得71.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1.8%,恐怕全年減幅也較大。第三,印花稅亦按年下跌16%至239.6億。第四,大項中只有薪俸稅有增加,按年增5.4%至83.6億元。總體來說收入是跌的多。

收入下跌和利息高企及地緣政治下美國對內地和香港施壓有關,但隨著美國步向減息周期,今年第4季起股市交投有起色,相信情況會略有改善。但總體而言,仍難望政府的收入短期內會達到平衡。

本來財赤高企,政府就應該要開源節流,但經濟不好,若政府還大幅削減開支,就會出現一個「落雨收遮」的情況,觸發私營部門進一步萎縮,令經濟更差。所以政府推出逆周期措施,維持相當的開支以支撐經濟,是合理的做法。

至於支出方面,政府3大開支項目教育、醫療和社會福利。醫療會隨著人口老化而增加,社福亦難減,唯一教育是可以斟酌的領域,因為隨著出生人口減少,中學及以下的教育開支應該可以削減,以反映收生減少的狀況。固然教育界會對加快殺校有很大的意見校,但從節流來看,這亦是一個可考慮的方向。

另一個可以思考的地方,是整體節省人力成本。政府有超過18萬公務員,仍未聘任的缺口有10%,現在勞工市場仍然緊張,市場薪金高企,叫政府減公務員薪金並不現實,否則公務員流失會更嚴重,政府減薪也會進一步推低消費。

所以政府使用人力資源主要應該考慮的方向,第一是增加外判以減少工資開支,無論如何外判的成本都會較政府請人便宜。第二,加快智能化自動化的步伐,盡量取代用人力做的工作。政府內部部分做事的方法,仍相當古老,效率較低,如果能夠加快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步伐,可以節省人手。當年入境處引入自動過關的設備,十多年後效益反映出來,關口不斷增加擴大,但人手就不用完全成比例增長,節省了大量人手。政府應該順應時代潮流,從這些角度考慮節流,而不是削減服務,否則會對公眾影響太大。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