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紅花嶺郊野公園的蓮麻坑鉛礦洞,當局完成活化工作,成為開放式博物館,上月底向公眾開放。
蓮麻坑鉛礦洞早年荒廢後,成為香港其中一個重要的蝙蝠棲息地。洞內部分位置設有圍欄,不對外開放,原因之一為保護蝙蝠的家園。政府新聞網圖片
蓮麻坑鉛礦洞是香港其中一個具重要經濟價值的天然礦藏,曾是本地規模最大的鉛礦場,主要出產方鉛礦,以及小量閃鋅礦和銀,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
政府新聞網引述漁農自然護理署郊野公園護理主任陳浩鵬說,這裏的採礦活動在1936年至1939年間最為蓬勃,近2000名工人24小時日以繼夜開採。礦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軍佔領,戰後受國際鉛價下跌、天災、工潮等多重因素影響,最終在1950年代末停運。
紅花嶺郊野公園設有兩條郊遊徑,貫通西面的蓮麻坑村和東面的沙頭角山咀。政府新聞網圖片
當局在礦洞一帶逐步增設各種設施,包括解說牌、路標、涼亭、長椅等,提升遊覽體驗。礦洞有多個工作層,隧道綿延超過2100米,但大部分不開放,當局設置圍欄,除了防止遊客誤闖,更為保護蝙蝠家園。
陳浩鵬說,在礦洞記錄到10種蝙蝠,佔全港有記錄的蝙蝠品種約四成,包括南長翼蝠、大蹄蝠等。
礦洞作為漁護署和土拓署首個合作活化的開放式博物館項目,部門冀可為日後郊野公園的同類型活化項目作示範。
陳浩鵬表示,蓮麻坑鉛礦洞曾是本港規模最大的鉛礦場,其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政府新聞網圖片
世界的災難讓人心情低落?工作時覺得精疲力竭?在生病或動手術前需要多一點力氣來面對?面對這樣的病患,除了開藥品處方箋外,瑞士小鎮醫生還可以開另一種處方箋:博物館處方。
瑞士小鎮試行「博物館處方」療癒身心
據外媒報導,納沙泰爾當局正在推行這項為期兩年的試驗計劃,以約1萬1300瑞士法郎(約9.9萬港元)預算,派發500張處方箋,供那些相信他們的病人透過參觀鎮上的博物館,得以改善病情的醫生所用。如果計劃成功,未來可望延伸到諸如舞蹈、劇場等其他藝術活動。
報告:藝術可促進心理健康
該計劃基於世界衛生組織(WHO)2019 年的一項報告,該報告發現藝術可促進心理健康,減少創傷的影響並降低認知能力下降、虛弱和「過早死亡」等風險。
藝術作為一種預防藥物,有助於放鬆心情,而且參觀博物館需要起身走出家門,進行長時間行走、站立等體力活動。
文化中介經理:藝術治療可造福可能是患有抑鬱症的人、行走困難的人或是慢性病患者
當地文化中介(cultural mediation)經理妮維斯基(Marianne de Reynier Nevsky)說,這種藝術治療可造福,「可能是患有抑鬱症的人、行走困難的人或是慢性病患者」。
外科手術主管:患者獲得身體健康和智力鍛鍊的機會
納沙泰爾醫療網外科手術主管蘇維恩(Marc-Olivier Sauvain)表示,他已經給兩名準備動手術的病人開了博物館處方。未來一旦對照組建立,計劃將進一步擴大。他的看診重點將放在那些承認自己已經失去外出習慣的病人身上。他希望他們動起來。蘇維恩相信患者將充分受益於免費參觀博物館的處方,「我們將給他們一個獲得身體健康和智力鍛鍊的機會」。
AP圖片
到當地民族誌(ethnography)博物館參觀的退休教師費利格(Carla Fragniere Filliger)說:「我覺得這是很棒的點子」,「應該要有全世界所有博物館的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