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向九龍城靠背壟道/浙江街發展計劃、重建公務員合作社項目業主,發出收購建議,向合資格自住業主提出以實用面積每平方呎15385元收購物業。
市建局靠背壟道/浙江街發展計劃。 市建局圖片
除了小部分早前已繳付補地價的自住業主外,大部分屬尚未繳付補地價而需支付「劃一補地價呎價」。扣除「劃一補地價呎價」後,未繳付補地價單位的自住業主所獲補償為實用面積每平方呎14208元。項目涉及共466個業權,業主將有60日時間考慮市建局的收購物業建議。
市建局。
考慮到未補地價的前社員需將部分市建局的收購補償用作繳付補地價,政府和市建局為合資格的前合作社社員作特別重置安排,讓他們可購買由房協在啟德的專用安置屋邨的資助出售房屋單位,作為選購市建局提供的啟德「煥然壹居」和「樓換樓」計劃單位以外,另一個重置居所選擇。在彈性的重置方案下,亦容許合資格的前合作社社員可以在這3類重置單位中,購買最多兩個單位。
市建局靠背壟道/浙江街發展計劃。 市建局圖片
項目涉及28個合作社,其中9個合作社於項目開展時仍未解散。在市建局協助下,這9個合作社的社員自2022年7月起,陸續完成散社程序並取得業權成為業主。最後一名前社員亦於上月取得業權成為業主。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星期日(4月13日)發表網誌,提到因應九龍城「龍城」區蘊藏豐富潮州、泰國文化,以及商舖林立的地區特色,當局團隊借鑒中上環「城蹤遊」的成功經驗,計劃將「3B」體系,帶進「龍城」區。
市建局計劃利用AR技術,重現飛機在九龍城一帶低飛的歷史場景。 (網誌圖片)
韋志成表示利用已改善的建設環境(Built environment)、地區經濟(Business environment)及社區連結(local Bonding)三方相互協同而構成的「3B」體系,不但加強地區特色,促進城市新貌、帶動人流和提振經濟;更是啟動地區持續發展、構建「有溫度」市區更新的重要一步。
泰國工會組織Thai Regional Alliance in Hong Kong主席Bungon Tamasorn日前在大型掛畫前「打卡」,她大讚畫作充滿泰國特色。網誌圖片
他指曾在網誌提到,希望透過不同的市區更新手法,更鮮明及立體地展現九龍城「龍城」區的「型格」形象,並逐步將它提升為「型格社區」。因此,在未來的一年,市建局在推展「龍城」區的地區更新項目之餘,更會投放資源,以上述「3B」體系為基礎並發揮相互裨益,彰顯「龍城」區的獨特個性之餘,更為在地的商戶創造更多機遇,加強地區的活力和持續發展。
為了促進舊區新貌並加強地區特色(Built environment),市建局團隊將以潮州、泰國和舊啟德機場為主題,為龍崗道兩旁的商舖度身訂造具特色的店面設計,希望能透過美化這街道兩旁的店面,加強「成行成市」的氛圍和提升街區的活力。此外,亦會在「龍城」區的大廈外牆或街道利用擴增實境(AR)技術,重現昔日飛機在「龍城」區低飛的獨特景象。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左六)星期六與其他主禮嘉賓一同出席「龍城美食潑水泰繽紛2025」活動,感受泰國新年的熱鬧氣氛,更「打卡」留念。網誌圖片
此外,市建局團隊將借鑒此早前在中上環推出「小街道大聯盟」計劃成功經驗,與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商討,研究將計劃拓展至「龍城」區,範圍涵蓋龍崗道至城南道一帶的商戶,吸引旅客及市民探索社區外,亦透過消費帶旺地區經濟(Business environment)。
網誌圖片
另外,市建局團隊夥拍在「龍城」區服務泰裔人士多年的樂善堂李賢義少數族裔支援中心(樂善堂),在上月舉辦藝術創作工作坊,邀請區內50多個泰人家庭、學生和長者等,以潑水節和泰國特色為主題,創作獨一無二的畫作。作品將交予設計師整理和數碼化,並拼貼成三幅合共90米長的大型掛畫,懸掛在打鼓嶺道休憩花園的工程圍板上(下圖),為潑水節的活動增添色彩、加強地區的獨有個性,同時活動亦增強泰人之間和社區的凝聚力(local Bo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