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甯漢豪:北都已施工新發展區未來5年料產出約570公頃熟地

政事

甯漢豪:北都已施工新發展區未來5年料產出約570公頃熟地
政事

政事

甯漢豪:北都已施工新發展區未來5年料產出約570公頃熟地

2025年02月11日 15:58 最後更新:21:37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向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匯報了香港現時造地工作的進展,以及特區政府如何審時度勢有序推出土地,並特別匯報了北部都會區的整體規劃與發展概況。甯漢豪說,北都預計在未來10年可以提供約1700公頃熟地,其中已施工的新發展區,包括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厦村、元朗南及新田科技城,未來五年預計產出約570公頃熟地。

北部都會區。政府網站圖片

北部都會區。政府網站圖片

發展局在社交專頁表示,甯漢豪日前參與了夏寶龍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的調研,以及在前海主持召開的座談會。座談會持續近四小時,就香港在新形勢下進一步識變應變求變、加快改革促興和進一步加强粵港合作、更好融入大灣區進行深入交流。她感謝夏寶龍的鼓勵,表示會繼續帶領發展局團隊勇於改革、敢於破局、不斷創新,讓土地發展提速提效,更好發揮香港獨特優勢,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大局觀,為香港、整個大灣區以至國家的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資料圖片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資料圖片

甯漢豪向夏寶龍表示,現時北都已進入落實階段,並會採用多元開發模式,例如今年開始首次以「片區開發」模式,陸續就三個「片區」進行招標。在造地期間,有關政策局亦會為產業用地的使用做好部署。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向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匯報了香港現時造地工作的進展。發展局FB圖片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向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匯報了香港現時造地工作的進展。發展局FB圖片

甯漢豪又提到,現時土地發展項目不單涉及房屋或一般商業用地發展,也重視為優勢產業提供土地,並為香港帶來一些新亮點,例如善用優美自然環境在三個地點,尖鼻咀和白泥、南丫島及南大嶼,發展生態旅遊,很快便會展開市場意向調查。另一個新亮點就是推動遊艇旅遊,相關市場意向調查今年上半年陸續展開。

Tags:

元朗

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建議,將洪水橋新發展區土地整合,並改劃發展北都大學城。

北部都會區。資料圖片。

北部都會區。資料圖片。

24年施政報告提到,政府已在北部都會區預留最少80公頃用地,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建議將洪水橋新發展區內原本被劃為其他用途的土地,包括位於洪水橋南北面的部分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工業及物流用地,整合並改劃用作發展北都大學城,令區內發展「大學城」的土地由原本只有約5公頃,增加至24至48公頃。

劉國勳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洪水橋目前規劃是2018年的決定,他提倡「動態規劃」,政府重新檢視洪水橋/厦村的規劃,因應本地及外地學院都對「大學城」的反應積極,建議整合土地並更新土地用途,用作發展「大學城」,配合北都其他科研創新園區,培育及培訓本地人才。

他指出,目前政府規劃的「大學城」分散於牛潭尾、新界北新市鎮及洪水橋/厦村三個地段,當中洪水橋於去年已啟動收地並已基本完成,相信會比未啟動收地的牛尾潭,更快能提供土地,發展「大學城」。港鐵洪水橋站預計於2030年落成,在毗鄰建設「大學城」,將能充分利用一帶地段周邊交通配套。他認為考慮到整體發展時機、土地準備情況及交通配套等,洪水橋是三個選址中,最有優勢發展「大學城」的地方。

劉國勳。巴士的報記者攝

劉國勳。巴士的報記者攝

劉國勳又建議政府考慮教育用地重新規劃時,應融合「產學研居」的社群概念,包括引入與重點課程相關的企業、研究所及學生宿舍及人才公寓等,從而更大程度發揮各設施間的協同作用,而洪水橋規劃本身有住宅及產業,可與大學城產生協同效應。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