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對於有言論指,急症室收費增至400元會導致私營醫療加價,他質疑這個言論是真確抑或誤導引致公眾恐慌。
盧寵茂表示,公立醫院門診每年有200萬診症人次,當中約六成是第四及第五類病人,超過一半在日間到急症室,認為他們有空間可以看私家醫生。他說,如果最終有10%的第四及第五類病人轉看私家醫生,相信這個門診量不會令到私營診所即時生意好而加價。
盧寵茂形容「急症室是門常開」,24小時提供服務,毋須預約,非常方便,第四及第五類病人相對不危急,有部分人更是濫用,包括為取得病假紙,期望透過共付收費,導向市民考慮另一些醫療選擇。
盧寵茂提到,兒童發高燒屬於第三類病人,相信他們的父母不會因為收費增至400元而不帶子女看病,而第三類病人當中,部分需要入院治療,由於急症室人手有限,如果能夠減少第四及第五類病人可以令到第三類病人更快獲得診治。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今日主持新一屆粵港澳大灣區專責小組首次會議,強調「創新」對促進三地機制對接、規則銜接和人才連接尤其重要,能更充分地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升大灣區的創新能力。
小組深入討論律政司《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行動綱領》各項政策措施的最新進展及未來工作重點,包括制定大灣區仲裁員名冊,進一步便利三地仲裁員在大灣區提供法律與爭議解決服務;及建立大灣區法律資訊平台,為企業及市民就跨境營商及生活提供實用的法律資訊。
張國鈞表示,律政司一直本著「守正創新」精神與不同持份者合作,集思廣益,積極落實《行動綱領》,以用好大灣區「一國、兩制、三法域」的獨特優勢,認為小組首次加入內地及澳門的律師,有助律政司從不同法域的視覺了解問題。
張國鈞提到,其中一名新成員、網紅「西DorSi」謝承益旅居內地,有助律政司更掌握巿民對大灣區各種政策措施的意見,亦有助律政司向社會大眾做好解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