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全球3月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跌至48.3,按月再跌0.7個百分點,新增訂單創9個月以來最大跌幅。
今次數據反映香港私營經濟於首季尾轉差,倒退程度亦較2月嚴重。中國內地和海外接的業務量雙雙減少,因此整體訂單在3月大幅下滑,創去年7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需求走弱也造成就業人數進一步下降,職位減幅擴大至2023年8月以來最嚴重。企業的經營情緒持續轉弱,前景展望滑落至2020年12月以來最淡。
採購活動與庫存水平亦同時下滑,走勢與新訂單相符。不過,產出量在需求減弱下依然微升,供應商也縮短供貨時間,是9個月以來首次。
標普全球公布,今年2月份標普全球香港PMI降至49.0,跌穿50持平線,顯示營商環境自去年9月以來首次轉差。
與今年1月份標普全球香港PMI為51.0比較,2月份數據下降2個百分點,跌幅是8個月以來最顯著的一次。
數據顯示,香港私營經濟於首季中段轉差,在出口需求降低的不利影響下,新增訂單重現跌幅,繼而對營商活動造成負擔。經營情緒同時低迷,導致企業壓縮編制,並且減持庫存。
另一方面,整體投入價格在2月加速上升,但有見於需求下滑,企業也只能向客戶轉嫁部分成本升幅。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研究部副總監Jingyi Pan指出,上述數據反映香港營商環境於2025開年後轉差。隨著本土和出口需求下滑,經營活動在連升4月後倒跌;而新訂單指數和產出預期指數等前瞻性指標也在暗示,業務營運將於未來數月更加縮減。
他進一步指出,整體商業信心滑落至一年半最低,這需要更大力道的政策支持,才能提振進一步低迷的悲觀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