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新科學家》報道,有大學研究實驗顯示,人們在食用人工甜味劑後,大腦管理食欲的區域活動增強,進而會出現更多饑餓感。
After people consumed the artificial sweetener sucralose, blood flow to brain regions involved in hunger increased https://t.co/iJ6ikkHaXR
— New Scientist (@newscientist) April 7, 2025
南加州大學進行實驗 75名成人參與
南加州大學的研究者佩奇與同事做了一項實驗,邀請75名成年人分別飲用加入人工甜味劑的飲品、加入糖的飲品及水,然後分析這些人的大腦活動以及產生的饑餓感。這些參與者的年齡在18至35歲之間,他們在禁食後分別飲用這幾種飲品。

示意圖
喝甜味劑飲品產生的饑餓感比含糖飲料更明顯
佩奇與同事還跟蹤了這些人喝下飲品之後的大腦活動。在飲用加入人工甜味劑的飲品後,人們大腦管理食欲區域的活動基本都有所增強,血流量增加了3%,而他們在喝下水或含糖飲品後,大腦管理食欲區域的活動有所減弱,血流量減少約6%。參與實驗的人表示,喝甜味劑飲品產生的饑餓感比含糖飲料更明顯。
Your zero-calorie sweetener is actually changing how your brain works https://t.co/8uY4mcQcvw pic.twitter.com/s7DXOHLZBR
— New York Post (@nypost) March 29, 2025
甜味劑會誤導大腦 檢測不到飽腹訊號
與糖不同,人工甜味劑不能觸發相關激素的釋放,大腦不會收到自己此時是否應該進食的訊號。「如果你沒有收到那個訊號,你就會繼續感覺到饑餓。」佩奇說,人工甜味劑會誤導大腦——讓大腦感受到甜味,但檢測不到其他飽腹訊號。「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工甜味劑會讓人們越發渴望吃甜食。」
Artificial sweetener found in diet drinks (sucralose) linked to brain changes that increase appetite, study finds - CNN https://t.co/YuTXGnp15U
— Tom Vierhile (@TomVierhile) March 29, 2025
籲食品監管機構重新評估甜味劑安全性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研究員比德表示,食品監管機構應該考慮重新評估人工甜味劑的安全性,「人工甜味劑不但不會減少人們的食物攝入,還會引起更多的食物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