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鄭和航海圖》 世界最早航海圖集

史空穿梭

《鄭和航海圖》 世界最早航海圖集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鄭和航海圖》 世界最早航海圖集

2018年01月04日 10:00 最後更新:17:40

《鄭和航海圖》是鄭和下西洋的偉大航海成就之一。它繼承前人航海經驗的基礎上,以鄭和船隊的遠航實踐為依據,經過整理加工而繪製的,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

《鄭和航海圖》局部 (網上圖片)

《鄭和航海圖》局部 (網上圖片)

航海圖以南京為起點,出海後沿海岸南下,一直到達中南半島、馬來半島海岸,穿越馬六甲海峽,經錫蘭山(即今斯里蘭卡)到達溜山國(今馬爾代夫)。在這裏,開始分為兩條航線,一條橫渡印度洋到非洲東岸;另一條從溜山國橫渡阿拉伯到霍爾木茲海峽。

更多相片

《鄭和航海圖》局部 (網上圖片)

《鄭和航海圖》局部 (網上圖片)

明代福船 (網上圖片)

明代福船 (網上圖片)

鄭和船隊遠赴阿拉伯國家。(網上圖片)

鄭和船隊遠赴阿拉伯國家。(網上圖片)

鄭和船隊正在補給。(網上圖片)

鄭和船隊正在補給。(網上圖片)

明代福船 (網上圖片)

明代福船 (網上圖片)

圖中對山嶽、島嶼、橋樑、寺院,城市等物標,是採用中國傳統的山水畫立體寫景形式繪製的,形象直觀,易於航行中辨認。主要國家和州、縣、衛、所、巡司等則用方框標出,以示其重要。

鄭和船隊遠赴阿拉伯國家。(網上圖片)

鄭和船隊遠赴阿拉伯國家。(網上圖片)

航海地圖高20.3厘米,全長560厘米,繪製了530多個地名,包括了亞非海岸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往返航線各50多條,更附有很多用作導航的定位數據,很具實用價值。充分說明當時中國海船的遠航經驗甚為豐富,航海技術水平已達到相當完善的程度。

鄭和船隊正在補給。(網上圖片)

鄭和船隊正在補給。(網上圖片)

當然,和現代的航海圖作對比,發現這幅航海圖的比例和現實有很大出入,並不準確,但這無損對航海的實用性。該圖集除了成為當時遠洋的重要航海工具外,還對後人研究中國古代航海史和亞非航線的開闢,起重要的作用。

往下看更多文章

「間不容髮」時枚乘勸劉濞 劉濞不顧終謀反

2024年12月16日 20:00

「間不容髮」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西漢枚乘所寫的《上書諫吳王》,當中有言:「系絕於天,不可復結,墜入深淵,難以復出,其出不出,間不容髮。」

劉邦建立漢王朝後,第一個問題就是要決定到底要採用怎樣的治國制度。採用封建制的周朝雖國祚長久,但國勢衰弱;採用郡縣制的秦朝雖國勢強大,但在趙高亂朝後,秦朝便因無人屏藩王室而迅速滅亡。因此劉邦想出了一個折衷的方法,那就是郡縣制與分封制並行,也是後來所說的「郡國制」。

春秋時期霸主的出現也正是周天子難以號召天下的證明。(網上圖片)

春秋時期霸主的出現也正是周天子難以號召天下的證明。(網上圖片)

然而後來漢高祖為了防止大權旁落而大肆分封同姓族人,以致於出現諸侯勢大的情況。因為當時很多諸侯都恃着自己地方勢力強大而漠視中央命令,所以文、景帝兩帝都開始着手削藩之事。

在眾諸侯國當中,最為叛逆的莫過於吳國。統治者吳王劉濞為人極為剽悍勇猛,更是對殺死自己兒子的劉啟(即後來漢景帝)懷恨在心。在痛失愛子之時,劉濞便發誓要為子報仇。因此面對朝廷削藩的動作,他只好加快自己的謀反計劃。他不僅在封國內大量鑄錢、煮鹽,甚至一度招納工商和任俠奸人,只為了進一步擴張割據勢力。劉啟即位後自然知道劉濞並不會就此罷休,所以也開始思考應對之策。

影視劇中的漢吳國太子劉賢。當時劉賢入宮朝見,並與皇太子劉啟喝酒後發生爭執。神智不消的劉啟二話不說就抄起一個棋盤,並砸向劉賢的頭顱,劉賢當場死亡。劉賢死後,漢文帝命人將其屍體送回吳國埋葬,怒不可遏的吳王劉濞把屍體送回首都長安,以羞辱朝廷。(網上圖片)

影視劇中的漢吳國太子劉賢。當時劉賢入宮朝見,並與皇太子劉啟喝酒後發生爭執。神智不消的劉啟二話不說就抄起一個棋盤,並砸向劉賢的頭顱,劉賢當場死亡。劉賢死後,漢文帝命人將其屍體送回吳國埋葬,怒不可遏的吳王劉濞把屍體送回首都長安,以羞辱朝廷。(網上圖片)

御史大夫晁錯能言善辯,才能傑出,所以深得劉啟的欣賞。見劉啟因吳國一事而急得焦頭爛額時,他便毫不猶豫提出加強中央集權的削藩政策。隨着三十多個命令規章的推動,劉濞也日漸感受到中央皇室對自己的打壓。儘管明白到自己的領土早晚也會被削減,但他還是想放手一搏,於是便聯絡其他的幾個諸侯準備起兵反抗。

知道劉濞打算造反時,侍從枚乘便馬上進言道:「請大王三思!現在的情況就好比頭上懸有千鈞重物,而腳下卻是萬丈深淵,再愚笨的人也知道情況非常緊急。一旦做錯了選擇,那麼就像驚馬落崖、緊弦斷裂一樣,難以回頭。儘管現在形勢危急得容不下一根頭髮,但只要現大王您回心轉意,一切都還來得及補救!」

七國之亂(網上圖片)

七國之亂(網上圖片)

可是劉濞沒有採納枚乘的建議,仍然決定謀反。於是在公元前159年,吳、楚、趙、膠西、膠東、淄川、濟南等七國的諸侯王便同時起來造反,這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只是如枚乘所言般,叛軍很快被漢軍擊敗。吳王劉濞死於丹徒,而其後人則是下落不明。就此,昔日輝煌一時的吳王家族也就此在歷史上失去了痕跡。

後人據枚乘的話提煉出「間不容髮」這個成語,原意是指空隙中容不下一根頭髮;即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或情勢危急到極點。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