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事是不能做到的!
隨父母居於荷蘭的4歲女童Saharsha,自出世以來已不斷突破自己,每一步路都是一個挑戰!她於1歲確診患上腦麻痺,嚴重影響活動能力,本來只能坐在輪椅上,父母不甘心,帶著她走遍多國尋醫,她現時已能利用助行架自己行走。她父母說,希望女兒能保持自信,相信自己能跨過難關。
網上圖片
「腦麻痺症不會妨礙我們做任何事。」媽媽Nabanita說,當初女兒1歲時還不懂走路,只會在地上滾,連坐立都要用手支撐,便帶她去看物理治療師,「他只看了一眼便轉介我們到神經科醫生」。她形容,得知女兒患病那一刻「心碎了」,但很快便振作起來,「Saharsha的笑容像點亮了夜空一樣,很溫暖,我們要讓她接受最好的治療」。
網上圖片
Nabanita和丈夫Harald帶著女兒到處尋醫,短短3年間已到訪過新加坡、澳洲、美國等多個國家。可是,直至去年也沒有醫生有信心能醫治Saharsha。「他們都說她的核心肌肉太弱,只能坐輪椅,但我們很幸運終於遇上相信Saharsha的醫生。」
網上圖片
Saharsha去年接受手術,切斷部份導致肌肉痙攣的脊椎神經,並接受復康治療,現時已經可以利用助行架慢慢走路,甚至嘗試只以拐杖步行一段短距離,進步神速。「沒有任何事比看著她走路更讓我們驕傲。」Nabanita感動的說,每次女兒走路時流露的笑容,都是苦練多時得來的成果。
網上圖片
不過也有些路人會向Saharsha投以奇怪的眼光。Nabanita憶述,有次她跟女兒到商場購物時,「有女士形容Saharsha為『很可憐的女孩』,但我禮貌的回答她說:『她只是一個很快樂地逛街的3歲小孩,不用同情她。』」她說,女兒雖然要用助行架走路,但與普通人無異,不應受到限制。
網上圖片
她又反問,「誰說我想看似『正常』呢」,只要女兒擁有善良的心和懂得無條件的愛人就行了。他們還為女兒開設Instagram帳戶,分享日常生活照片。Nabanita說:「希望能給予她信心跨過難關,成為一個更堅強的人,以面對別人的偏見甚至欺凌。」
浙江79歲退休教師身患癌症仍堅持支教,10年間與妻子走遍5省山區點亮孩子們的「科學夢」。
網上圖
教師退休後熱衷開展科普實驗演示
綜合內媒報導,浙江寧波一名79歲教師忻元華退休後與妻子滕崇遠赴各地山區支教的事蹟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忻元華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工業自動化專業,曾在教育系統工作超過40年。2006年,忻元華從浙江省寧波工程學院副校長職位退休後,沒有像多數退休工作者一樣選擇悠閒度日,而是熱衷於開發科學小實驗,經常應邀前往中小學及村社開展科普實驗演示,持續將近10年並樂此不疲。
網上圖
古稀之年踏上科普支教路
2015年,忻元華偶然看見一則招募赴江西上饒山區支教的招牌啟事。雖然已經超出應聘年齡,不過對教育事業滿懷激情的他還是毫不猶豫報名參加。最終,年近7旬的忻元華被「破格」錄取,成為隊伍中唯一一名科普義工,也是年齡最大的老師。忻元華表示,「200多個支教報名者選24個志願者,會搞科普實驗的極少,我就被選上了」。此後,他帶著自製的實驗教具隨隊伍跋山涉水,走遍江西上饒、廣西邊境、甘肅隴西、湖南漵浦及四川金沙江等地,成為山區孩子們心中的「魔法爺爺」。
教師與妻攜手赴山區支教
看到孩子們對科學課的熱情,忻元華更加堅定了通過科普實驗為孩子們開啟「科學之窗」的決心。即使支教任務結束,忻元華也未因此停下腳步,而是選擇利用空閒時間收集科普資料,開發和研製新的實驗道具,「我不希望孩子們認為科技的東西高不可攀,我想告訴他們,只要大膽思考、動手實踐,好多問題都能解決」。妻子滕崇也被忻元華支教的熱情所打動,自此也開始積極參與到支教活動中。1人負責科普實驗課,1人講授心理健康課,2人被孩子們親切稱呼為「魔法爺爺」與「知心奶奶」。
網上圖
身患癌症仍堅持支教
2021年,忻元華被診斷出患有前列腺癌,儘管醫生強烈建議立即進行手術。不過,忻元華當時已經計劃赴涼山州鹽源縣和木里縣支教,馬上手術會耽誤行程。於是,忻元華與家人商量後說服了兒子,最終決定先去支教。面對惡劣的支教環境,忻元華夫婦並沒有退卻,「在洛俄依甘鄉,幾乎沒有平地,從住處到學校實驗教室每天上下要爬六百多級台階,只要保持好的心態,惡劣的條件都可以克服」。夫婦攜手努力,不僅為邊遠山區的孩子們進行科普,而且在他們心中種下了希望的種子。
夫婦10年間為3萬餘名孩子打開科技之窗
截止至2024年,忻元華夫婦10年間已經走遍江西上饒、廣西邊境、甘肅隴西、湖南漵浦、四川金沙江彝族山寨和涼山等五省山區,其中六次前往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為20多個民族的3萬餘名孩子打開了科技之窗,點亮了他們的「科學夢」。
網上圖
教師創立銀齡教師支教團
在寧波市委老幹部局和寧波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忻元華夫婦去年牽頭成立了「忻元華銀齡教師支教團」。發出招募通知後,有超過40名退休教師報名參加。考慮到首期支教團尚處於摸索階段,最終選出了11名教師與忻元華夫婦共13人前往涼山支教,這些團員平均年齡在70歲以下,分別教授語文、外語、數學等多個學科。未來,支教團隊成員數量將計劃擴充至50人。此外,學校青年師生也深受忻元華校長的感召,自發組建了「忻元華科普支教團」。他們跟隨忻元華的腳步,深入大涼山,為山區的孩子們照亮「科學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