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大欖郊野公園及港島南發現越冬斑蝶

社會事

大欖郊野公園及港島南發現越冬斑蝶
社會事

社會事

大欖郊野公園及港島南發現越冬斑蝶

2021年01月11日 15:49 最後更新:15:50

過往有記錄的地點中,港島深水灣錄得最多的越冬斑蝶。

香港是斑蝶越冬路線上的其中一個城市,每年約10月開始,便會錄得大量斑蝶從北面較寒冷地區飛來渡冬。環保團體綠色力量今日(11日)公布最新「越冬斑蝶調查」結果,調查發現兩處全新的斑蝶越冬地點,分別位於大欖郊野公園及港島南的一處位置。

更多相片
藍點紫斑蝶。綠色力量圖片

藍點紫斑蝶。綠色力量圖片

虎斑蝶。綠色力量圖片

虎斑蝶。綠色力量圖片

斑蝶群集,2020年11月攝於分流。綠色力量圖片

斑蝶群集,2020年11月攝於分流。綠色力量圖片

斑蝶群集,2020年12月攝於深水灣。綠色力量圖片

斑蝶群集,2020年12月攝於深水灣。綠色力量圖片

擬旖斑蝶。綠色力量圖片

擬旖斑蝶。綠色力量圖片

藍點紫斑蝶。綠色力量圖片

藍點紫斑蝶。綠色力量圖片

調查結果顯示,大欖郊野公園及港島南兩個地點過去均未有任何越冬斑蝶記錄,大欖郊野公園錄得越冬斑蝶838隻;港島南則錄得553隻。兩地均以「烏鴉型」為主,佔比約八至九成。而過往有記錄的地點中,港島深水灣錄得最多的越冬斑蝶,有1,566隻,創該地點歷年新高;其次是大嶼山分流,錄得308隻;屯門小冷水及大嶼山水口分別錄得195隻及98隻。

虎斑蝶。綠色力量圖片

虎斑蝶。綠色力量圖片

綠色力量高級環境事務經理單家驊表示,近10年四個越冬地點錄得的斑蝶數目均呈波動,以今年錄得最多越冬斑蝶的深水灣為例,2014年及2015年的冬季只錄得最低的不足20隻;2017年冬季錄得逾千隻,最新錄得的1,566隻則是自調查12年來最多。

斑蝶群集,2020年11月攝於分流。綠色力量圖片

斑蝶群集,2020年11月攝於分流。綠色力量圖片

單家驊指相比過去歷年於深水灣進行的調查,今年冬季於深水灣出沒的斑蝶位置有所改變,由以往集中在溪澗中上游的較易觀察位置,轉為遠離河道的較隱蔽位置。他估計遠離河道的林木日漸成熟,因而能夠吸引斑蝶,而較少人為干擾的隱蔽位置亦更有利斑蝶群集。

斑蝶群集,2020年12月攝於深水灣。綠色力量圖片

斑蝶群集,2020年12月攝於深水灣。綠色力量圖片

調查由綠色力量進行,於2009年開始,於每年10月開始,至翌年1月結束,記錄越冬斑蝶的數目、類型和習性。本地有13個斑蝶物種,大部份均有群集越冬的習性。每年秋冬,數以萬計的斑蝶會自北方較寒冷地區南下來香港渡冬。目前,人們仍未清楚斑蝶的越冬路線。除了香港,日本、台灣和海南等地也有發現越冬斑蝶,估計可能是同一越冬路線。

擬旖斑蝶。綠色力量圖片

擬旖斑蝶。綠色力量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綠色力量東涌河發現亞洲秘蜻 屬本港首次

2024年09月08日 11:58 最後更新:13:06

環保團體綠色力量在

綠色力量在東涌河研究(綠色力量網頁圖片)

綠色力量在東涌河研究(綠色力量網頁圖片)

發現亞洲秘蜻,是有關蜻蜓物種於香港的首個記錄。有關發現在上月底的一次恒常蜻蜓調查中,在大嶼山東涌灣南部,近東涌河河口的一片濕地錄得。

綠色力量東涌河發現亞洲秘蜻(綠色力量提供照片)

綠色力量東涌河發現亞洲秘蜻(綠色力量提供照片)

綠色力量高級保育經理呂德恒表示,雄性亞洲秘蜻臉部乳白色,胸部褐色,腹部鮮紅色而末端黑色。他說亞洲秘蜻廣泛分布於熱帶亞洲和澳洲北部,雲南、海南、台灣亦曾有記錄,普遍棲息於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今次於東涌河河盆發現其蹤影,正是牠們的典型棲息地。

不過,呂德恒指出,今次錄得亞洲秘蜻的位置,剛好是東涌谷分區計劃大綱圖內劃為住宅(丙類)範圍內的邊陲位置,他憂慮蜻蜓棲息地未來會受住宅發展影響,促請當局必須加大力度保育區內的自然生境,尤其要避免涉及濕地生境的土地改劃。

他說,東涌河及附近的濕地環境,一直以來均孕育不少蜻蜓物種,綠色力量自2012年於東涌河河盆地區進行的蜻蜓調查,已累積錄得61種蜻蜓,佔全港蜻蜓物種接近一半,當中包括具保育價值物種,包括廣東彎尾春蜓和斑灰蜻,連同今次首次發現的亞洲秘蜻,印證了東涌河擁有很高的生態價值,期望東涌西新市鎮擴展工程能致力減少對河盆生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