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黃偉綸:西樓角花園重建增綠化屏障 創新設計成鬧市綠洲

政事

黃偉綸:西樓角花園重建增綠化屏障 創新設計成鬧市綠洲
政事

政事

黃偉綸:西樓角花園重建增綠化屏障 創新設計成鬧市綠洲

2021年04月18日 15:05 最後更新:15:13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發表網誌,介紹荃灣西樓角花園如何運用創新的設計意念,令原本瑟縮一角的舊式公園,「變身」為市民喜愛的休閒活動空間,為荃灣鬧市營造一片綠洲。

建築師將半個公園「升高」,興建一個平台花園,並在平台下興建活動中心。

建築師將半個公園「升高」,興建一個平台花園,並在平台下興建活動中心。

西樓角花園建於1987年,佔地2,748平方米,雖然鄰近荃灣港鐵站,但由於缺乏與港鐵站出口及區內行人天橋網絡同一水平的直接通道,使用率一直偏低。重建工程2016年11月展開,建築團隊其中主要的考量,是如何把隱藏在大廈群中的公園「打開」,讓它重現大家眼前。

建築署在公園增設多條樓梯及一條行人吊橋,接駁區內現有行人天橋網絡。

建築署在公園增設多條樓梯及一條行人吊橋,接駁區內現有行人天橋網絡。

建築署建築師盧宜璋說,公園四邊均有一幅2.5米高的圍牆,建築師藉重建拆掉圍牆,改以約1米高的綠化屏障把公園和附近道路隔開,令景觀更開揚。為解決進出西樓角花園的不便,建築署把半個公園「升高」,興建一個平台花園,連接區內行人天橋,直通港鐵站出入口,令公園四通八達。

西樓角花園的平台花園。

西樓角花園的平台花園。

建造團隊以清水混凝土和中國傳統的窯燒青磚作為主要建築材料,並以木條裝飾室內牆壁和屏風。另外,室內高樓底的設計,有利自然風的輸送,減少使用空調;日光亦透過玻璃和高窗進入室內,有助減少照明耗電,同時提高室內空間感。建築師在公園中央設置攀爬植物網,以增加綠蔭,整體規劃上亦保留園內13棵原有的樹木,渉及不同品種,並栽種灌木和草地,為市民提供遮蔭的地方。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表示,本港正舉辦連串活動,紀念及慶祝東江水供港60周年,其中大型藝術展覽「舞動水滴展」,星期二(4月1日)起亮相中環海濱,他聯同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專程前往參觀和「打卡」。

黃偉綸FB圖片

黃偉綸FB圖片

黃偉綸FB圖片

黃偉綸FB圖片

黃偉綸FB圖片

黃偉綸FB圖片

黃偉綸在社交平台說,名為《舞動的水滴》的展品由國際著名藝術家馬興文創作,旨在宣揚東江水為香港注入生命力,並彰顯社會共融的文化氛圍。展覽的焦點之一是將於5月登場、高達28.8米的巨型水滴裝置,為全球最大的水滴藝術裝置。

黃偉綸FB圖片

黃偉綸FB圖片

黃偉綸FB圖片

黃偉綸FB圖片

黃偉綸提到,回首1960年代初,香港曾飽受制水之苦,社會經濟與民生陷入困境。幸得國家伸出援手,全長83公里長的東江—深圳供水工程於1965年建成,從此改寫了香港缺水的歷史,國家從未間斷為供應東江水,亦一直致力穩定東江水的水質和供水量,支持香港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

黃偉綸FB圖片

黃偉綸FB圖片

黃偉綸FB圖片

黃偉綸FB圖片

黃偉綸FB圖片

黃偉綸FB圖片

他衷心感謝國家為香港繁榮穩定提供重要支撐。他今早出席「東江水供港60周年紀念國際水務領袖高峰論壇」,共同探討水務發展的新機遇和合作前景,別具意義。

黃偉綸FB圖片

黃偉綸FB圖片

黃偉綸FB圖片

黃偉綸FB圖片

黃偉綸FB圖片

黃偉綸FB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