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張文宏分析印度疫情失控 印度B.1.617突變病毒株好厲害 已在20多個國家被驗出

博客文章

張文宏分析印度疫情失控 印度B.1.617突變病毒株好厲害 已在20多個國家被驗出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張文宏分析印度疫情失控 印度B.1.617突變病毒株好厲害 已在20多個國家被驗出

2021年04月26日 11:22 最後更新:16:00

4月25日,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在網上發文,談印度疫情失控的深層原因和走向。以下是張文宏的分析:

據報道,截至當地時間4月24日8時,過去24小時內,印度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46786例,累計確診16610481例。由於疫情不斷惡化,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數急劇增長。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

印度流行病毒株出現了雙突變,但不是此次疫情完全失控的原因

印度B.1.617的雙突變株自2020年10月在印度被檢出,因含有S蛋白上E484Q和L452R的突變,被稱為「雙突變」病毒株。在印度的突變株中,B.1.617所佔比例即高於B.1.1.7和B.1.351突變株。B.1.617的比例自4月份開始顯著增加,所佔比例已經超過70%。

目前多個國家已經對印度航班禁航。截至2021年4月20日,B.1.617的雙突變株已在20多個國家被檢出,其他國家並未發生類似印度的疫情大爆發。根據基因組數據提示的流行趨勢來看,B.1.617(印度突變株)的傳播性和B.1.17(英國突變株)相當,高於B.1.351(南非株)。

印度的死亡率在4月迅速上升。

自4月16日起,每日死亡人數突破1300人,達到了新冠疫情暴發每日死亡人數的新高,其趨勢與印度範圍內B1.617佔比逐漸增高相對應。4月25日左右的每日死亡人數上升至接近2000人。主要的原因還是醫療擠兌了。當氧氣供給都跟不上的時候,很多年輕的病人都可能會死去,原本他們只要有一口氧氣吸就能活下來的。印度目前最需要的是氧氣,氧氣勝過任何藥物,可以降低年輕病人死亡。

截至2021年4月24日,根據官方數據,印度累計感染率為1.16%。離群體免疫70%的水平估計需要幾十年的時間。還要額外至少死亡數百萬人。如果在1918年大流感後的今天還走到這一步,則政府勢必需要被人民問責。因此,印度後續的局勢存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

印度疫情是否標誌著疫苗的失敗?

根據突變株對於血清中和以及疫苗的影響研究發現,接種當地疫苗和康復者血清的樣本雖然對B.1.617中和活性下降2倍左右。但是仍對突變株有效,目前雖然印度疫苗的接種總量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但因其國內的人口基數較大,單劑疫苗接種比例為8.0% ,疫苗的接種比例較低,目前根本達不到阻止疫情傳播的程度。以色列雖然有英國突變株流行,對疫苗的作用略有下降,但是今天以色列疫苗接種率加自然感染或的保護率達到70%以上,宣佈疫情得到完全控制。再次顯示當前疫苗仍然是對付疫情的重要法寶。

至於印度後續的疫情走勢。今天3月份印度的社會管控出現了放鬆,多次舉辦各種傳統文化節,徹底放棄社交距離的措施。且疫情剛暴發時,政府對疫情處理也不夠積極,才會出現4月內疫情進一步發展。即使是現在馬上加快疫苗接種,也已經來不及了,更大的暴發還在後面。後續只有採取極其嚴格的公共衛生措施,政府採取堅決的正確應對,百姓有很好的配合,才能度過目前的危機。

睇完張文宏醫生的分析,發現印度爆發和雙重突變病毒有關。

這種變種病毒命名為B.1.617。該變體由印度政府於3月下旬首次報道出來。

但英國指最早可以追溯時間是去年10月,在英國已首次發現這種印度雙重變種病毒。

印度雙重變種病毒B.1.617。Le Monde圖片

印度雙重變種病毒B.1.617。Le Monde圖片

突變來源:病毒的兩個主要的突變名為E484Q和L452R。科學家相信這兩種突變可以幫助印度雙重突變病毒更快地傳播。現時已經在21個國家或地區檢測到這種病毒,尚幸並未引發如印度那樣的大爆發。

最新消息傳出,有印度研究員表示,印度最近發現新冠肺炎變種病毒株,當中更包含「三重突變」,「三重突變」中還包含E484K突變,這意味著即使感染過其他變異病毒,甚至接種過疫苗的人也有可能再次感染,其傳染性或將更強。世界各地,都要嚴防印度最新的三重突變病毒流入。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又到拜山祭祖的清明時節,廣東、廣西和海南三省因地緣及文化習俗十分相似,而被網民戲稱為「華南F3」。而三地特種兵式跋山涉水的「硬核」拜山方式亦在網上爆紅,成為熱話。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然而近年來除了像以前一樣爬懸崖,漫山遍野找「祖先」之外,「華南F3」的民眾還動用了高科技,出動了無人機和機器狗,令祭祖更添科技感。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清明拜山似野外生存訓練

據內地媒體報導,「華南F3」的民眾每年清明拜山都被戲稱為「野外生存訓練」。據廣西南寧的韋女士透露,她的家族從3月3日就開始了掃墓祭祖活動,要祭拜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晚清。近期家人去翻修太奶的墳墓,該墳墓位於30米高的山洞裡,到達那裡需要攀爬十幾分鐘的懸崖。

華南F3民眾爬懸崖尋找祖先的墳墓(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爬懸崖尋找祖先的墳墓(網上圖片)

當地民眾為祭祖從小被訓練爬山

韋女士也提到這種特種祭祖訓練從小就開始了,她自己從小就爬山,小時候也不害怕,父輩們會教授安全技巧,「在懸崖上踩得特別穩」。在她的家族裡,每個人都有豐富的爬山經驗,就算遇到懸崖「我阿叔能單手爬上去」。

無人機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無人機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動用無人機和機械狗減輕上山負擔

近年來,「華南F3」民眾的清明祭祖更添加了不少科技感。廣西來賓的韋先生稱,從2021年起,他開始用無人機幫助本村和附近的村民祭祖。韋先生所在的村子附近都是三、四百米的高山,老一輩人的墳墓都葬在山頂。為減輕村民上山的負擔,韋先生用無人機幫忙運送雞鴨魚肉等祭品上山,一般一趟能運五、六十斤。

機械狗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機械狗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也有人利用GPS找路 用科技改變拜山模式

除了無人機,機械狗也成為今年祭祖的好幫手。從網上曝光的影片,可見有人用機械狗運送祭品。由於山高路遠、林深密布,為防找不到祖墳,有人用手機上的運動軟件記錄上墳路線;還有人用上測量儀器,只要輸入坐標,機器狗就能跟隨GPS找到墳墓位置。令網友們紛紛感嘆:「科技改變生活。」

用GPS定位祖墳(網上圖片)

用GPS定位祖墳(網上圖片)

華南F3「二次葬」習俗:文化與環境因素使然

網上有人總結華南F3地區不少共同特點,包括彩禮低、重拜山、愛沖涼等,還有和喪禮習俗有關的「二次葬」,又稱「撿骨葬」。此習俗要求在先人過世三年以上,甚至更長時間後,將先人的遺骨撿出,放入金瓮之中,再選擇風水佳地,挑選良辰吉日進行下葬。

據了解,「二次葬」習俗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南方地區蟲蟻眾多,為了保護先人的遺骸不受蟲蟻侵害,故而有了二次葬的做法。而更重要的原因,則與嶺南文化的昌盛以及歷史上的人口南遷有關。南宋詩人陸游有一名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當年南遷的故人懷念故土,心中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叶落归根,將先人的遺骸遷葬回故土,於是逐漸形成了二次葬這一獨特的風俗。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