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各顯神通,政經文化取向都不太一樣,不同派系知識份子能夠在不同諸侯國發揮專長,形成百家爭鳴局面。一講到哲學思想,真的容易令人瞓著,但近年影星劉德華主演的《墨攻》,讓人較易去理解百家爭鳴。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戰國時期,十萬趙國軍隊攻打只有四千守兵的燕國梁城,於是向以守城著稱的墨家求救。革離信守墨家教條,與梁城軍民團結抵抗趙軍,最終以少勝多。不論劇情與史實異同,故事的確能帶出「非攻」,即是避免戰爭的墨家思想主張。
網上圖片
整套《墨攻》中所展現的,不難看得出墨子的軍事主張。史籍《墨子》原本七十一篇,在流傳下來的五十三篇中,除了表達一些哲學思想以及「非攻」主張,亦有十一篇專講軍事,注重「城守」。
當中《備高臨》篇,專講築起高台防敵,居高臨下攻城;《備梯》篇闡述如何抵禦敵方雲梯的進攻;《備水》、《備蛾傅》等篇,則探討如何應付敵方放水、挖地道及像螞蟻一樣密集攀登攻城,面對各種情況都幾乎各有對策。
清《四庫全書》中的《墨子》 (網上圖片)
為了實現「兼愛」的理想世界,墨者很多務實政經方案,而《墨子》中的「城守」各篇,除了有對當時先進軍事技術的借鑒與記錄,更有總結墨家在反侵略戰爭中的軍事發明。
諸子百家會去到不同諸侯國,各諸侯解釋自己的主張,務求獲得重用實踐。據《漢書·藝文志》記載,諸子百家數得上名字的流派共有189家,但最終只有10家被發展成學派。除了墨家,還有儒家、道家、法家是比較出名。到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為「正統」,統治漢族思想、文化兩千多年。
「引狼入室」這個成語出自於元朝張國賓所寫的《羅李郎》,在第一折中有言:「我不是引的狼來屋里窩,尋的蚰蜒鉆耳朵。」
相傳在古代有個牧羊人整天都在同一片山谷裡放羊,村民見他年輕不知事,便常常告誡他小心野狼出沒。可是,純真的牧羊人似乎並不打算把村民善言的提醒放在心上。他總是單純的笑著說自己會多加留意,然後又施施然地躺回樹下休息,一副亳無戒備的模樣。有見及此,村民也不再多說,便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繼續工作去了。
網上圖片
一天,正當牧羊人像往日一樣,百無聊賴的放著羊時,突然他眼梢瞥見一頭鬼鬼祟祟的狼正在向羊群靠近。心中一懸,腦海馬上想起當初村民們的提醒。他不自覺的緊攥了一下拳頭,無聲的戒賭著這位不速之客。然而,這只狼在離他們一距離後就再也沒有貿然前進,只在遠處觀看。牧羊人一看,懸起來的心又再次平靜下來。見野狼沒有進一步動,牧羊人也就安心的躺回樹下。
網上圖片
就這樣日復日的,野狼就這樣在同一個地方打轉。牠沒有靠近羊群,也沒有傷害任何一只羊。慢慢的,牧羊人漸漸地對狼放松了戒心,甚至牧羊人覺得有一頭野狼就附近跟著也是件好事。因為這樣他就可以不用再提防別的野獸,可以安心偷懶了。再後來,他索性把狼當成了牧羊狗,讓牠看管羊群。沒想到,野狼聽到牧羊人這樣說,也不感到奇怪,反而乖乖地幫助見牧羊人管理羊群。此時,牧羊人心裡想著:村民都說狼最壞,我看只是他們都沒有好好了解野狼……
有一天牧羊人剛好有事要進城去,就照樣把羊群托付給狼看管。狼假作乖巧的點了點頭,沒想到當牧羊人的身影遠去後,野狼就沖著山林中大聲嚎叫了幾聲。聽到同伴的嚎叫聲後,其他的狼都往羊群耶邊移動。最後,羊都被野狼們吃掉了。等到牧羊人從城裡回來,就剩下一片血色,以及心中無限的悔意。他啊,就是不了解狼的本性,才被狼的偽善給欺騙了。
網上圖片
後人由此提煉出「引狼入室」這個成語,意思是指把狼招引到室內,用來比喻自己把壞人或敵人招引進來,結果給自己帶來了不可想象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