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在喀布爾的中國人講述「驚魂一日」:沒想到政權會垮得這麼快 喀布爾街頭很平靜

博客文章

在喀布爾的中國人講述「驚魂一日」:沒想到政權會垮得這麼快 喀布爾街頭很平靜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在喀布爾的中國人講述「驚魂一日」:沒想到政權會垮得這麼快 喀布爾街頭很平靜

2021年08月16日 18:24 最後更新:18:29

當地時間8月15日,塔利班武裝進入喀布爾,阿富汗政局變天。外媒稱阿富汗總統加尼及副總統當日已乘機前往塔吉克斯坦,並將逃往第3國。在此之前,在喀布爾的多數中國人已經乘包機回到祖國。

《環球網》記者15日晚聯繫到了一名沒有離開喀布爾的中國人,因為安全問題,他不願意透露自己的姓名,可以稱他為「張先生」。在對話中,他向記者講述了喀布爾的驚魂一日。

以下是環球網記者與他的對話:

塔利班攻入總統府。

塔利班攻入總統府。

環球網:喀布爾的驚魂一天你在哪兒,經歷了什麼?現在喀布爾街頭是什麼景象?

張先生: 喀布爾大概從14日晚上11點鐘開始停電,全城停電,一直停到今天早上6點,然後8點鐘來了兩個小時電後,又停到現在。整個一天我們營地是全部封鎖的,包括當地僱員都不上班了,我們現在這裡的安保人員,也不能出門。我們所有的食物跟燃油都有儲存,飲水也是有地下水,還有我們儲存的礦泉水。現在這個網絡也還是可以的,我們用的是華為的網絡設備,非常靠譜,網絡一直是比較通暢的。

現在喀布爾街頭已經出現歡迎塔利班的人群。個人感覺最大的改變是街頭的檢查站和警察站全部都沒有人了。以前喀布爾幾乎每個區與區之間都有很嚴格的檢查站,都有警察的特種部隊。現在通通沒有人,也沒有政府軍,也沒有塔利班接手。我們從朋友發的消息來看,外圍的那些塔利班,在喀布爾郊區的塔利班已經開始執勤了。

現在喀布爾的街上整體來說不亂,街上現在什麼人都沒有,警察也沒有,普通民眾也很少。就看今天晚上和明天晚上吧,近期會不會發生一些騷亂。之前聽說塔利班沒有進城,現在塔利班已經進城了,同時,在Police District 9(喀布爾行政區域)、Police District 1-15的公園裡都已經出現塔利班了。

另外,天上的直升機一直在飛,主要是美軍的直升機,來來回回得有20、30趟吧。偶爾也會有武裝飛機飛過。街上有槍聲,不過很少。

喀布爾天上的直升機一直在飛,主要是美軍的直升機。

喀布爾天上的直升機一直在飛,主要是美軍的直升機。

環球網:你怎麼看美軍的撤離?

張先生:我對美國人撤離沒有太多的想法,他們早就說要出逃撤離了,這次的撤離只不過是體現在了美國和國際媒體上。我感覺各國政府都嚴重低估了塔利班的能力,美國人遲早是要撤的。也許真的是西貢時刻重演吧,我個人認為美國的失敗幾乎是毋庸置疑的了。

環球網:你身邊的阿富汗朋友是不是很擔心塔利班政權會回到上世紀90年代的執政方式,你自己存不存在這樣的擔心?

張先生:據我觀察,身邊的阿富汗朋友態度還是很割裂的,普什圖人普遍告訴我,塔利班不可怕(塔利班主要由普什圖人組成),以前執政也沒什麼問題。而塔吉克族和哈薩克族比較中立,覺得誰執政都無所謂,政府也挺腐敗的,換誰都無所謂。哈扎拉人比較反塔利班,認為他們一定會抵抗到底。

至於新的塔利班政權會不會回到上世紀那種執政方式我不知道,也不敢回答,現在的塔利班表現得還是比較開明的,做了很多改變,包括允許女性不用強制裹頭巾,同時也允許一些女性接受教育,但是以後究竟會怎麼樣誰也不知道。

環球網:你怎麼看美軍的撤離?

張先生:我對美國人撤離沒有太多的想法,他們早就說要出逃撤離了,這次的撤離只不過是體現在了美國和國際媒體上。我感覺各國政府都嚴重低估了塔利班的能力,美國人遲早是要撤的。也許真的是西貢時刻重演吧,我個人認為美國的失敗幾乎是毋庸置疑的了。

環球網:你瞭解的喀布爾最新的局勢是怎樣的?

張先生:目前我看阿富汗最新的局勢的話,阿富汗政權崩潰的如此之快,那麼留給塔利班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去治理這個爛攤子。塔利班在國內最大的問題,已經不是原來的政府和美軍了,反而是那些恐怖組織,包括基地組織、IS、巴基斯坦塔利班、還有一些聖戰組織,這些組織廣泛分布在鄉村和阿富汗南部,北方的組織也有可能趁機搞事。塔利班上台之後肯定會清算內政部、情報局這些有仇恨的人,可這些人一旦被清算之後,原來對付上述恐怖組織的主力就沒有了,塔利班執政後怎麼對付去這些恐怖組織,我覺得還有待觀察。

環球網:親歷一個國家這麼大的動蕩,心裡是怎樣的感受?

張先生:說實話,這次的震動對我來說其實並沒有那麼大,因為我們心裡知道遲早有一天會發生的,遲早有一天塔利班會來,只是日期的問題,唯一沒想到就是這個政權垮台就在今日。沒想到這麼快。

環球網:中國使館對中國公民提供了怎樣的保護?

張先生:使館很早就給我們發出消息了,從六月份到七月份一直在給我們發消息,一直在給予我們幫助。使館還是很給力的。使館平時也是很關心我們的,中國使館是很棒的。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當前,歐盟和美國正在多個敏感議題上需要進行談判,任何一方都有動機想要獲取對方的訊息。英國《金融時報》4月14日就報道,歐盟為赴美公幹的官員,發放一次性手機,因恐遭監視。

歐委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下星期一(21日)將赴美,會見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和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討論當前的關稅問題;而21日至26日,經濟事務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金融服務委員阿爾布開克、國際合作委員西克拉也將在華盛頓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春季年會。

《金融時報》報道,歐盟為赴美公幹的官員,發放一次性手機,恐遭監視。

《金融時報》報道,歐盟為赴美公幹的官員,發放一次性手機,恐遭監視。

據報道指,歐盟委員會向部分前往美國的工作人員發放一次性手機和基本型的筆記型電腦,以避免間諜活動的風險。

《金融時報》引述4位知情人士透露,下周前往IMF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的委員和高級官員已經收到了新的指示。一位官員表示,將美國視為潛在安全風險凸顯了自特朗普1月份再任總統以來,美國與歐洲關係惡化。

特朗普指責歐盟成立的目的是「壓榨美國」,並宣布對歐盟出口徵收20%的所謂「對等關稅」,歐盟早前批準對價值210億歐元的美國產品施加25%的反制關稅。特朗普9日宣布暫緩實施所謂「對等關稅」後,歐盟也宣布將關稅措施延後實施90天,以應對特朗普對鋼鋁徵收關稅的談判。

在俄烏戰事上,特朗普又向俄羅斯示好,向烏克蘭施壓,要求其透過暫停軍事援助交出資產控制權,並威脅要撤回歐洲的安全保障,從而引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重新武裝行動。另一位歐盟官員表示,「跨大西洋聯盟已經結束」。白宮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對報道暫未有回應。

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將赴美與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舉行關稅會談。

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將赴美與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舉行關稅會談。

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星期一在華盛頓與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舉行會談,試圖解決不斷升級的貿易戰。 

美國也抨擊歐盟對其科技公司的監管,並聲稱布魯塞爾正在壓制言論自由和操縱選舉,例如羅馬尼亞一位總統候選人因受益於​TikTok帳戶支持率激增而被有爭議地排除在外。

3名委員將於4月21日至 26 日前往華盛頓參加IMF和世界銀行會議,包括經濟委員 Valdis Dombrovskis、金融服務主管阿爾伯克基、以及負責發展援助的西凱拉(Jozef Síkela)。委員會證實,最近已更新了對美國的安全建議,但表示並未以書面形式作有關使用一次性手機的具體指示。

報道稱,歐盟外交部門已參與其中。官員表示,針對所有前往美國的工作人員的指導意見中,包括建議他們應在邊境關閉手機,並將其放在特殊的套子裡,以防止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被監視。

智庫布魯塞爾地緣政治研究所所長範米德拉爾(Luuk van Middelaar)表示,這項建議並不令人意外,因華盛頓它是一個傾向於使用法外手段來擴大其利益和權力的對手。他說,2013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政府就曾面臨監聽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電話的指控。

他說,美國民主黨政府也使用同樣的手段。前往美國旅行還有額外的風險,邊境工作人員有權扣押遊客的手機和電腦並檢查其內容。 來自歐洲的遊客和訪問學者因在手機或筆記型電腦上發布批評特朗普政府政策的社交媒體評論或文件而被拒絕入境。

今年3月,法國政府表示,一名法國研究人員因對美國研究政策發表「個人觀點」而被拒入境並遣返法國。據《法新社》報道,美國官員認為這些信息「可以被定性為恐怖主義」,導致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一度介入調查,但目前相關指控已被撤銷。

《金融時報》早前也指,特朗普上台後,收緊移民和入境政策,大批來自歐洲和加拿大遊客在入境時遭受美國邊防警衛的敵意。目前,英國、德國、丹麥等歐洲多國已更新了國人到美國的旅遊警示。

據悉,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一直有搜查過境旅客的手機、電腦、相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先例。但溫哥華移民律師辛迪·斯威策表示,據其經驗,之前美邊境檢查人員僅針對毒品走私等涉嫌犯罪的入境者行使此權力,但近期類似檢查似乎擴大至「隨時」和「隨機」的入境者,令不少歐洲人對赴美旅遊產生了負面情緒。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