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塔利班5大當家逐個睇 從神學士到軍事家

博客文章

塔利班5大當家逐個睇 從神學士到軍事家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塔利班5大當家逐個睇 從神學士到軍事家

2021年08月17日 17:52 最後更新:18:12

阿富汗變天,塔利班上台。一班手持槍械的塔利班進駐總統府,到處合影留念。世人才驀然發現,對塔利班的領導人所知甚少。

「前度劉郎今又來。」一夜之間,20年前被以美軍擊敗的塔利班,如今重新回到了喀布爾。但部份塔利班核心人物已經不在了。

更多相片
塔利班的創始人奧馬爾。

塔利班的創始人奧馬爾。

2016年5月25日,阿富汗伊斯蘭新聞社向媒體發佈的塔利班新任最高領導人阿洪紮達的照片。

2016年5月25日,阿富汗伊斯蘭新聞社向媒體發佈的塔利班新任最高領導人阿洪紮達的照片。

塔利班的金字塔權力結構。BBC圖片

塔利班的金字塔權力結構。BBC圖片

巴拉達爾。

巴拉達爾。

攻陷喀布爾後,巴拉達爾代表塔利班發表視頻講話。

攻陷喀布爾後,巴拉達爾代表塔利班發表視頻講話。

哈卡尼。

哈卡尼。

穆罕默德·亞庫伯。

穆罕默德·亞庫伯。

斯坦尼克扎伊。

斯坦尼克扎伊。

哈基姆。

哈基姆。

塔利班的創始人奧馬爾。

塔利班的創始人奧馬爾。

塔利班的創始人叫毛拉穆罕默德·奧馬爾(1960年-2013年4月23日)。奧馬爾是普什圖人,出生在阿富汗坎達哈省。奧馬爾幼年時候家裡極為貧窮,他很小的時候就要維持生計,後來進入巴基斯坦開伯爾-普什圖省的伊斯蘭學校學習。1979年蘇聯侵略阿富汗之際,他成為聖戰者,同蘇聯傀儡政權阿富汗民主共和國的軍隊展開遊擊戰。他作戰英勇,在對蘇軍作戰中曾四度負傷,在一場戰鬥中,奧馬爾失去了右眼。養傷期間途經奎達的一所伊斯蘭學校,在此期間他與被譽為「全球聖戰之父」阿紮姆相識並拜他為師,廣泛傳播聖戰思想。

1989年,蘇聯軍隊自阿富汗撤退,阿富汗隨即爆發了內戰。1992年,奧馬爾回到坎達哈,組建伊斯蘭學校,這就是塔利班這個名字的意思:「神學士」的由來。1994年,奧馬爾決定武裝起義。他召集了伊斯蘭學校中的學生,又召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難民組建了著名的聖戰組織塔利班,最後在1996年上台執政。

奧馬爾在1996年-2001年擔任政教合一的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的最高領導人,擁有「信士的埃米爾」稱號。奧馬爾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他幾乎不在公眾場合露面,對於媒體來說他是一個神秘人物。2001年九一一事件以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發動阿富汗戰爭,推翻塔利班政權,奧馬爾逃亡到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山區繼續抵抗。他被美國政府懸賞1000萬美元通緝。到2015年7月,阿富汗政府證實,奧馬爾因為肺結核病,於2013年4月23日於巴基斯坦卡拉奇的一家醫院逝世。美國政府也認為此消息高度可信。塔利班的二把手阿赫塔爾·穆罕默德·曼蘇爾繼承其位。

不過曼蘇爾是一個短命領袖。在塔利班掌權期間,他於1996年至2001年擔任阿富汗的民航部長。曼蘇爾於2010年被任命為奧馬爾的代理人。2016年5月21日,美國方面表示曼蘇爾可能已在當日一次美軍無人機行動中被炸死,塔利班後承認曼蘇爾的死訊。

2016年5月25日,阿富汗伊斯蘭新聞社向媒體發佈的塔利班新任最高領導人阿洪紮達的照片。

2016年5月25日,阿富汗伊斯蘭新聞社向媒體發佈的塔利班新任最高領導人阿洪紮達的照片。

現任塔利班最高領袖希巴圖拉·阿洪紮達,同樣是神秘而低調,具體棲身之處至今是個謎。唯一一張公開照中,他蓄大鬍子、戴白頭巾,神情嚴肅而堅毅。

現年60歲的阿洪紮達是普什圖族人,1961年出生於坎達哈省努爾紮伊部落。坎達哈是塔利班大本營,阿洪紮達順勢成為阿塔的早期成員,曾在一所伊斯蘭學校擔任教師,許多阿塔高層人士都在那裡聽過他的課,對他十分尊敬。1996年塔利班掌控政權後,阿洪扎達出任伊斯蘭教法院的首席法官,深得信任。

聽過阿洪扎達講學的人回憶,他宗教知識淵博,善於言辭。當年,塔利班第2任「當家人」曼蘇爾的合法地位受到挑戰時,正是阿洪扎達竭力說服大家承認曼蘇爾為最高領袖,他因此成為曼蘇爾的副手。曼蘇爾也順理成章地在遺囑中指定阿洪扎達為接班人。

與阿塔其他首領不同的是,阿洪扎達並不以軍事成就出名。他深居簡出,專注於宗教研究和法庭事務。他的父親也是宗教學者,靠信徒們供給的金錢或糧食養活全家。

宗教修養無疑是阿塔「當家人」的重要資本。作為象徵教法權威的精神偶像,阿洪扎達發佈了阿塔大部分教令,間接指揮著塔利班的「槍桿子」。他的名字海巴圖拉也有「來自真主的禮物」之意。阿塔內部則尊稱阿洪扎達為「毛拉」,這是對伊斯蘭神職人員的稱謂。

而且,阿洪扎達本人個性冷靜。據他的學生回憶,在一次授課中,一名男子突然從學生中站起來,對著阿洪扎達扣下手槍扳機,但手槍卻卡殼了。在一片混亂中,阿洪扎達紋絲不動。

當然,在阿塔內部,不強硬很難生存。掌權以來,阿洪扎達塑造了「能打也能談」的強硬派人設。

他當上阿塔「一把手」當天,就在喀布爾製造了一起爆炸案。他當時不願和阿富汗政府和談,稱要將阿塔「帶回奧馬爾時代」。他還要求外國軍隊停止「佔領」阿富汗,稱這是達成和平協議的前提。2019年開齋節,阿富汗政府呼籲雙方停火,阿洪扎達則強硬回應:「你們不要以為我們會給奮戰在前線的戰士潑冷水,更不要以為我們會在達成目標前忘記這40年的犧牲。」

關於阿洪扎達「死亡」的報道不時見諸媒體。《印度斯坦時報》曾報道說,阿洪扎達在2020年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一次爆炸中喪生。還有媒體說他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傳聞當然是假的。自從他2016年掌權,就努力整頓各地零散武裝,建立「正規化」軍事力量,並配發制式迷彩服。

阿洪扎達亦深知光靠打難以實現目標。他曾向美國政府發出「緩和」信號,說塔利班願意遵守和平協議,敦促美方不要「浪費」和平協議提供的機遇。他還表示,阿塔願與各國建立「良好、強健的外交、經濟和政治關係」,保證不會允許任何人利用阿領土威脅別國安全,承諾盡力保護各國使領館、人道主義組織和外國投資者在阿安全。

近幾年,阿塔在和平問題上也展現出空前的彈性和靈活度。「理智」或許是阿洪扎達當下希望展現的形象。外界認為和他進行和談也許比其前任更容易。

塔利班的金字塔權力結構。BBC圖片

塔利班的金字塔權力結構。BBC圖片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錢峰話,在阿塔的金字塔權力結構中,阿洪扎達之下有3名副手,分別是1. 主管政治事務的巴拉達爾、2. 主管軍事的穆罕默德·亞庫伯、3. 主管「哈卡尼網絡」(即盤踞在巴基斯坦的武裝組織)的西拉柱丁·哈卡尼。除此之外,阿卜杜勒-哈基姆·哈卡尼以老資歷裁判長身份監督塔利班的司法架構,穆罕默德·阿巴斯·斯坦尼克扎伊主攻外交。

不同於隱秘低調、不為世人熟知的塔利班最高領袖,以這5人為代表的阿塔高級領導層用他們的具體行動,為外界呈現出該組織的行事風格。

巴拉達爾。

巴拉達爾。

而這5人中,巴拉達爾尤受外界關注。

生於1968年、現年53歲的巴拉達爾是阿塔的政治委員會負責人,在早先《紐約時報》的報道中,巴拉達爾被稱為塔利班創辦人奧馬爾的「親密戰友」和拉登的重要合作夥伴。

2006年後,巴拉達爾逐漸接替奧馬爾,成為塔利班的實際掌控者。塔利班政權前外交部長艾哈邁德·穆塔瓦基表示:「奧馬爾把權交給了巴拉達爾,這是奧馬爾的主意。奧馬爾要待在一個安全的地方,因為他的頭太值錢。」

美國《新聞週刊》曾如此評價巴拉達爾:「一個老奸巨猾、隱秘的人物,他可能比奧馬爾更危險。」2009年7月2日,4650名駐阿富汗聯軍發起旨在打擊塔利班的「利劍攻勢」,僅半個月即陣亡46人。巴拉達爾宣稱對此事負責。

除去擔任塔利班軍事行動的總負責人,巴拉達爾還是塔利班「領導委員會」的負責人,其地位相當重要。

「他控制著所有軍事、政治、宗教和財政大權。」塔利班軍官瓦里·阿卡胡德說。據美國《新聞週刊》報道,巴拉達爾握有人事任免權、主持最高級別軍事及政治會議的權力、以他的名義發佈塔利班最高政治聲明的權力,並且他還掌管著塔利班的組織財產,如人質贖金、「慈善捐贈」等。

在塔利班成員眼中,巴拉達爾為人親和。在與平民見面時,他表現出一種平易近人的態度。在會議中,巴拉達爾甚至會自己做筆記,並不停引用奧馬爾的語錄。與奧馬爾相比,他更開放、更廣納意見,也更耐心。這種個人的親和力,以及出自阿富汗最大最有影響力的普什圖族波帕扎伊部落的身份,使得巴拉達爾成為推動和談、消除部落間分歧的最佳人選。如果有和談,他會將幾個部落領導帶上談判桌。

據曾在塔利班政權擔任部長的阿薩拉·拉赫馬尼回憶,2004年,巴拉達爾曾與時任阿富汗總統的卡爾扎伊達成一項和平協議。2009年初,塔利班人員對卡爾扎伊的哥哥卡亞姆·卡爾扎伊發出和平試探。雖然兩次嘗試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但巴拉達爾仍展現了其在促進和平方面的關鍵作用。

為改善塔利班在當地人心中的形象,巴拉達爾還負責編寫了《袖珍塔利班戰鬥人員行動指南》。該書就避免傷害無辜平民、如何爭取民心以及減少不必要的自殺性襲擊等問題做出詳細規範,是塔利班基層人員的「上崗執勤必讀書目」。

2010年,巴拉達爾曾在巴基斯坦南部城市卡拉奇被巴基斯坦安全部隊抓獲,但於2018年獲釋。目前他擔任阿塔政治委員會負責人以及阿塔駐多哈政治辦事處主任,主要負責開展阿富汗內部談判,同地區國家和國際社會保持溝通等。今年7月28日,巴拉達爾訪問天津,和外交部長王毅會面。他亦曾在多哈與阿富汗政府展開和平談判。

攻陷喀布爾後,巴拉達爾代表塔利班發表視頻講話。

攻陷喀布爾後,巴拉達爾代表塔利班發表視頻講話。

8月16日,作為阿富汗塔利班政治副領導人的巴拉達爾發表視頻講話,他向所有阿富汗人民尤其是喀布爾市民表示祝賀,同時要求塔利班人員為服務和保障人民的好生活繼續努力。

在軍事方面,哈卡尼是此次阿塔在阿富汗全境軍事行動的重要指揮官。他是阿富汗武裝組織「哈卡尼網絡」創始人賈拉魯丁·哈卡尼的兒子,年齡在40歲至50多歲之間。在其父於2018年病逝後,哈卡尼正式接手領導「哈卡尼網絡」。

哈卡尼。

哈卡尼。

「哈卡尼網絡」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在80年代阿富汗人反抗蘇聯入侵的戰爭期間迅速發展,該組織以普什圖扎德蘭部落的哈卡尼家族命名。

1996年,在塔利班奪取首都喀布爾後,老哈卡尼宣佈向塔利班效忠,「哈卡尼網絡」成為塔利班的東部分支。2001年美國入侵阿富汗之後,「哈卡尼網絡」轉而開展各種針對美軍的襲擊,並在2012年成為美國政府認定的「恐怖組織」。

「哈卡尼網絡」長期活躍於阿富汗和與巴基斯坦交界的邊境省份,並負責監督塔利班在邊境的金融和軍事資產,因此哈卡尼也被稱作塔利班的「管家」。此前,他被美國政府懸賞1000萬美元通緝。

身為阿塔最高軍事領導人之一的哈卡尼始終「神龍見首不見尾」。2020年2月20日,他曾在《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我們塔利班想要什麼》,表達了塔利班願意推進和談、終止暴力的意願。

據CNN消息,阿富汗總統加尼8月15日曾在總統府與塔利班舉行會見。有8、9名來自卡塔爾的塔利班代表進入了阿富汗總統府,其中就包括哈卡尼的兄弟阿納斯·哈卡尼。

穆罕默德·亞庫伯。

穆罕默德·亞庫伯。

作為塔利班創辦人奧馬爾的長子,32歲的亞庫伯也在阿塔最高領導層扮演著重要角色。「太子」亞庫伯在阿塔內部具有一定威望,一度被外界認為是接棒阿塔領導人職位的人選。

2015年,塔利班第2任領袖曼蘇爾遭美國無人機襲擊身亡後,阿洪扎達成為新領導人。但塔利班另一位部落領袖阿洪德不承認權力交接,分歧導致雙方在數省內發生衝突,塔利班眾多高級官員與士兵因此喪生。

亞庫伯在平息此次爭端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他在2016年推舉新領導人的會議上主動推舉了阿洪扎達。亞庫伯認為,自己缺乏實戰經驗,而且還太年輕。

據美國《外交政策》報道,塔利班最高領導人阿洪扎達曾一度感染新冠病毒,在此期間,亞庫伯承擔了領導塔利班的責任。目前,亞庫伯仍在阿富汗境內,負責監督塔利班的軍事行動。

在阿塔此次「捲土重來」中,「和平」與「對話」是兩個重要詞彙。阿塔方面派出的代表團及談判小組由其二號人物巴拉達爾率領,可見阿塔謀求和平解決事態的誠意。在其團隊成員中,還有兩個身影曾多次出現:斯坦尼克扎伊和哈基姆。

斯坦尼克扎伊。

斯坦尼克扎伊。

斯坦尼克扎伊是塔利班政權的老班底成員,他曾在塔利班執政時期的政府內擔任副部長,並於2015年擔任阿塔駐卡塔爾政治辦公室主任一職,在處理內政外交事務方面有著豐富經驗。早在2016年,中國曾邀請塔利班代表團訪華,團長便是斯塔尼克扎伊。

哈基姆。

哈基姆。

雖然與斯塔尼克扎伊同為談判小組負責人,但哈基姆則並不是一個精熟政務的人。他領導著頗有實力的宗教學者委員會,被外界視為是阿洪扎達最信任的人。

由這5人組成的塔利班核心領導層,率領阿塔在短短20多天內,完成了美方情報機構宣稱3個月方能實現的目標:攻佔喀布爾。在阿塔進入喀布爾後,美國總統拜登失望地說道:「這些年來,我們在阿富汗花費了1萬億美元,但是,阿富汗政府並沒有爭氣。」

不過,速勝的背後仍蟄伏著眾多問題。

此前,阿富汗各地割據勢力紛紛易幟倒戈,但如何敉平各地域的矛盾與衝突,尤其是如何建立符合阿富汗自身國情、廣泛包容的政治架構,仍是一件棘手但需要迅速處理的事情。

正如巴拉達爾在阿塔獲勝前夜發表的聲明中所說,塔利班近期取得的軍事勝利超乎想象,但對於塔利班來說,如何有效治理國家、解決阿富汗人民面臨的問題、滿足他們的願望才是真正的考驗,而考驗剛剛開始。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自拜登政府上台以來,遏制中國芯片産業發展一直是其政策重點之一。據《華爾街日報》12月22日報道,如今距離卸任只剩幾周的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稱,美國試圖限制中國獲得先進半導體技術的努力並沒有阻礙中國的進步,在芯片競賽中「試圖阻撓中國是『白費工夫』(a fool's errand)」。

《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當然,雷蒙多說出這番話是替拜登任內出台的《芯片與科學法案》「賺吆喝」。該法案提出在半導體製造、研發和勞動力等方面投資近530億美元,鼓勵半導體産業到美國投資。《華爾街日報》說,雷蒙多在訪談中表示,聯邦政府對美國國內創新的資金支持「比出口管制更重要」。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AP資料圖片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AP資料圖片

報道稱,雷蒙多認為,努力將中國排除在「敏感技術」之外仍然很重要,但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只不過使中國向全球技術主導地位邁進的步伐「减速」而已。「打敗中國的唯一方法就是走在他們前面。」她說,「我們必須跑得更快,在創新方面超越他們,這才是制勝之道。」

這並非雷蒙多首次提出這種論調。去年2月,雷蒙多在美國喬治城大學做演講時,就公開闡述過拜登政府應對半導體領域中國競爭的「兩套戰略」。

據美媒當時報道,當被問及《芯片與科學法案》以及美國對中國實施的出口管制如何影響中美關係時,雷蒙多說:「當我考慮我們與中國的競爭時,有一個進攻戰略和一個防禦戰略。防禦戰略就是出口管制,不讓中國獲得我們的超高端技術;但進攻性戰略更重要,這就是投資美國。」

美國總統拜登將《芯片與科學法案》視為其重要的政治遺産。《華爾街日報》提到,本月早些時候,民主黨人拜登自誇其《芯片與科學法案》及相關立法是「羅斯福新政以來對美國最重大的投資」。

然而,鑒於共和黨前總統特朗普明年1月就將重返白宮,拜登政府的芯片産業政策前途難料。今年10月,特朗普曾批評《芯片與科學法案》「實在糟糕」。他反對通過補貼政策鼓勵半導體企業建廠,認為這吸引到的都不是「好公司」。相反,他建議徵收高額關稅,迫使企業「自願」回流美國。

特朗普還提議,加速對投資額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項目的審批,包括豁免相關環境審查程序等,鼓勵企業投資。據悉,這有望促成軟銀一筆價值1000億美元、與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術領域相關的投資在美落地。

對此,雷蒙多承認,拜登政府的一些監管措施阻礙了美國的競爭力,但她也反駁稱,像特朗普這樣「給公司一張空白支票,讓他們為所欲為」,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不過,在美媒看來,《芯片與科學法案》的實施確實面臨挑戰。
《華爾街日報》指出,法案的大部分資金被分配給了大型芯片製造商,如英特爾獲得了近80億美元的聯邦補助,但這個美國半導體巨頭在追趕外國競爭對手方面表現不佳。今年8月,英特爾宣布裁員15%,並將暫停向股東派發股息,這是英特爾有史以來最大規模裁員。在連續多個季度業績不佳後,公司CEO格爾辛格本月早些時候被迫離職。

此外,分析人士也質疑,《芯片與科學法案》是否過度重視芯片製造,而對研發投入不足。美國塔夫茨大學弗萊徹學院教授、《芯片戰爭》一書的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指出,《芯片與科學法案》劃撥資金的80%都是建廠補貼,這種「不平衡」多少有些「令人失望」。

2022年10月和2023年10月,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先後出台出口管制措施,針對中國先進芯片和相關製造設備的進口,意在全面加强打壓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先進制程能力。本月2日,BIS又新增136家中國實體和4家中國實體海外子公司至「實體清單」,管制範圍同樣聚焦在先進AI領域相關芯片和所需設備。
對此,中國也對美國出台了半導體相關的原材料管制措施。12月3日,中方决定加强有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管制,包括:禁止兩用物項對美國軍事用戶或軍事用途出口;原則上不予許可鎵、鍺、銻、超硬材料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對石墨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實施更嚴格的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審查。

在3日的例行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應詢表示,中方此舉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等法律規定作出相關决定。

發言人提到,近年來,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濫用出口管制措施,無端限制有關産品對華出口,並將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制裁清單進行打壓遏制,嚴重破壞國際貿易規則,嚴重損害企業正當合法權益,嚴重破壞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

「中國政府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堅决反對任何泛化國家安全概念的錯誤做法。中方願與有關國家和地區加强出口管制領域對話,共同促進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安全與穩定。」發言人說。

彭博社當時指出,作為數十種關鍵礦産的全球最大供應國,中國擴大出口管制將對美國相關行業造成嚴重影響。更引發這家美媒關注的是,這是中國首次複製美西方此前慣用的「治外法權」,將出口管制延伸至中國境內外的公司,將中國産品或含有中國零部件的産品納入制裁範圍。

「中國在對美國發起反制方面一向比較行動緩慢或謹慎,但現在似乎很明顯的是,中國開始放開手脚了。」總部位於北京的策緯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副總監湯姆•努尼斯特分析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助理教授駱明輝說:「這表明……在芯片方面,中國可以打出一些牌來打擊美國。」

美國知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則投書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中方的反制措施「是一次外科手術式打擊」,「將對美國的關鍵産業産生重要的戰略影響」。他警告即將上任的特朗普政府應謹慎决策,因為「中國手裏還有很多『王牌』(trump cards)」。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