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塔利班5大當家逐個睇 從神學士到軍事家

博客文章

塔利班5大當家逐個睇 從神學士到軍事家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塔利班5大當家逐個睇 從神學士到軍事家

2021年08月17日 17:52 最後更新:18:12

阿富汗變天,塔利班上台。一班手持槍械的塔利班進駐總統府,到處合影留念。世人才驀然發現,對塔利班的領導人所知甚少。

「前度劉郎今又來。」一夜之間,20年前被以美軍擊敗的塔利班,如今重新回到了喀布爾。但部份塔利班核心人物已經不在了。

更多相片
塔利班的創始人奧馬爾。

塔利班的創始人奧馬爾。

2016年5月25日,阿富汗伊斯蘭新聞社向媒體發佈的塔利班新任最高領導人阿洪紮達的照片。

2016年5月25日,阿富汗伊斯蘭新聞社向媒體發佈的塔利班新任最高領導人阿洪紮達的照片。

塔利班的金字塔權力結構。BBC圖片

塔利班的金字塔權力結構。BBC圖片

巴拉達爾。

巴拉達爾。

攻陷喀布爾後,巴拉達爾代表塔利班發表視頻講話。

攻陷喀布爾後,巴拉達爾代表塔利班發表視頻講話。

哈卡尼。

哈卡尼。

穆罕默德·亞庫伯。

穆罕默德·亞庫伯。

斯坦尼克扎伊。

斯坦尼克扎伊。

哈基姆。

哈基姆。

塔利班的創始人奧馬爾。

塔利班的創始人奧馬爾。

塔利班的創始人叫毛拉穆罕默德·奧馬爾(1960年-2013年4月23日)。奧馬爾是普什圖人,出生在阿富汗坎達哈省。奧馬爾幼年時候家裡極為貧窮,他很小的時候就要維持生計,後來進入巴基斯坦開伯爾-普什圖省的伊斯蘭學校學習。1979年蘇聯侵略阿富汗之際,他成為聖戰者,同蘇聯傀儡政權阿富汗民主共和國的軍隊展開遊擊戰。他作戰英勇,在對蘇軍作戰中曾四度負傷,在一場戰鬥中,奧馬爾失去了右眼。養傷期間途經奎達的一所伊斯蘭學校,在此期間他與被譽為「全球聖戰之父」阿紮姆相識並拜他為師,廣泛傳播聖戰思想。

1989年,蘇聯軍隊自阿富汗撤退,阿富汗隨即爆發了內戰。1992年,奧馬爾回到坎達哈,組建伊斯蘭學校,這就是塔利班這個名字的意思:「神學士」的由來。1994年,奧馬爾決定武裝起義。他召集了伊斯蘭學校中的學生,又召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難民組建了著名的聖戰組織塔利班,最後在1996年上台執政。

奧馬爾在1996年-2001年擔任政教合一的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的最高領導人,擁有「信士的埃米爾」稱號。奧馬爾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他幾乎不在公眾場合露面,對於媒體來說他是一個神秘人物。2001年九一一事件以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發動阿富汗戰爭,推翻塔利班政權,奧馬爾逃亡到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山區繼續抵抗。他被美國政府懸賞1000萬美元通緝。到2015年7月,阿富汗政府證實,奧馬爾因為肺結核病,於2013年4月23日於巴基斯坦卡拉奇的一家醫院逝世。美國政府也認為此消息高度可信。塔利班的二把手阿赫塔爾·穆罕默德·曼蘇爾繼承其位。

不過曼蘇爾是一個短命領袖。在塔利班掌權期間,他於1996年至2001年擔任阿富汗的民航部長。曼蘇爾於2010年被任命為奧馬爾的代理人。2016年5月21日,美國方面表示曼蘇爾可能已在當日一次美軍無人機行動中被炸死,塔利班後承認曼蘇爾的死訊。

2016年5月25日,阿富汗伊斯蘭新聞社向媒體發佈的塔利班新任最高領導人阿洪紮達的照片。

2016年5月25日,阿富汗伊斯蘭新聞社向媒體發佈的塔利班新任最高領導人阿洪紮達的照片。

現任塔利班最高領袖希巴圖拉·阿洪紮達,同樣是神秘而低調,具體棲身之處至今是個謎。唯一一張公開照中,他蓄大鬍子、戴白頭巾,神情嚴肅而堅毅。

現年60歲的阿洪紮達是普什圖族人,1961年出生於坎達哈省努爾紮伊部落。坎達哈是塔利班大本營,阿洪紮達順勢成為阿塔的早期成員,曾在一所伊斯蘭學校擔任教師,許多阿塔高層人士都在那裡聽過他的課,對他十分尊敬。1996年塔利班掌控政權後,阿洪扎達出任伊斯蘭教法院的首席法官,深得信任。

聽過阿洪扎達講學的人回憶,他宗教知識淵博,善於言辭。當年,塔利班第2任「當家人」曼蘇爾的合法地位受到挑戰時,正是阿洪扎達竭力說服大家承認曼蘇爾為最高領袖,他因此成為曼蘇爾的副手。曼蘇爾也順理成章地在遺囑中指定阿洪扎達為接班人。

與阿塔其他首領不同的是,阿洪扎達並不以軍事成就出名。他深居簡出,專注於宗教研究和法庭事務。他的父親也是宗教學者,靠信徒們供給的金錢或糧食養活全家。

宗教修養無疑是阿塔「當家人」的重要資本。作為象徵教法權威的精神偶像,阿洪扎達發佈了阿塔大部分教令,間接指揮著塔利班的「槍桿子」。他的名字海巴圖拉也有「來自真主的禮物」之意。阿塔內部則尊稱阿洪扎達為「毛拉」,這是對伊斯蘭神職人員的稱謂。

而且,阿洪扎達本人個性冷靜。據他的學生回憶,在一次授課中,一名男子突然從學生中站起來,對著阿洪扎達扣下手槍扳機,但手槍卻卡殼了。在一片混亂中,阿洪扎達紋絲不動。

當然,在阿塔內部,不強硬很難生存。掌權以來,阿洪扎達塑造了「能打也能談」的強硬派人設。

他當上阿塔「一把手」當天,就在喀布爾製造了一起爆炸案。他當時不願和阿富汗政府和談,稱要將阿塔「帶回奧馬爾時代」。他還要求外國軍隊停止「佔領」阿富汗,稱這是達成和平協議的前提。2019年開齋節,阿富汗政府呼籲雙方停火,阿洪扎達則強硬回應:「你們不要以為我們會給奮戰在前線的戰士潑冷水,更不要以為我們會在達成目標前忘記這40年的犧牲。」

關於阿洪扎達「死亡」的報道不時見諸媒體。《印度斯坦時報》曾報道說,阿洪扎達在2020年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一次爆炸中喪生。還有媒體說他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傳聞當然是假的。自從他2016年掌權,就努力整頓各地零散武裝,建立「正規化」軍事力量,並配發制式迷彩服。

阿洪扎達亦深知光靠打難以實現目標。他曾向美國政府發出「緩和」信號,說塔利班願意遵守和平協議,敦促美方不要「浪費」和平協議提供的機遇。他還表示,阿塔願與各國建立「良好、強健的外交、經濟和政治關係」,保證不會允許任何人利用阿領土威脅別國安全,承諾盡力保護各國使領館、人道主義組織和外國投資者在阿安全。

近幾年,阿塔在和平問題上也展現出空前的彈性和靈活度。「理智」或許是阿洪扎達當下希望展現的形象。外界認為和他進行和談也許比其前任更容易。

塔利班的金字塔權力結構。BBC圖片

塔利班的金字塔權力結構。BBC圖片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錢峰話,在阿塔的金字塔權力結構中,阿洪扎達之下有3名副手,分別是1. 主管政治事務的巴拉達爾、2. 主管軍事的穆罕默德·亞庫伯、3. 主管「哈卡尼網絡」(即盤踞在巴基斯坦的武裝組織)的西拉柱丁·哈卡尼。除此之外,阿卜杜勒-哈基姆·哈卡尼以老資歷裁判長身份監督塔利班的司法架構,穆罕默德·阿巴斯·斯坦尼克扎伊主攻外交。

不同於隱秘低調、不為世人熟知的塔利班最高領袖,以這5人為代表的阿塔高級領導層用他們的具體行動,為外界呈現出該組織的行事風格。

巴拉達爾。

巴拉達爾。

而這5人中,巴拉達爾尤受外界關注。

生於1968年、現年53歲的巴拉達爾是阿塔的政治委員會負責人,在早先《紐約時報》的報道中,巴拉達爾被稱為塔利班創辦人奧馬爾的「親密戰友」和拉登的重要合作夥伴。

2006年後,巴拉達爾逐漸接替奧馬爾,成為塔利班的實際掌控者。塔利班政權前外交部長艾哈邁德·穆塔瓦基表示:「奧馬爾把權交給了巴拉達爾,這是奧馬爾的主意。奧馬爾要待在一個安全的地方,因為他的頭太值錢。」

美國《新聞週刊》曾如此評價巴拉達爾:「一個老奸巨猾、隱秘的人物,他可能比奧馬爾更危險。」2009年7月2日,4650名駐阿富汗聯軍發起旨在打擊塔利班的「利劍攻勢」,僅半個月即陣亡46人。巴拉達爾宣稱對此事負責。

除去擔任塔利班軍事行動的總負責人,巴拉達爾還是塔利班「領導委員會」的負責人,其地位相當重要。

「他控制著所有軍事、政治、宗教和財政大權。」塔利班軍官瓦里·阿卡胡德說。據美國《新聞週刊》報道,巴拉達爾握有人事任免權、主持最高級別軍事及政治會議的權力、以他的名義發佈塔利班最高政治聲明的權力,並且他還掌管著塔利班的組織財產,如人質贖金、「慈善捐贈」等。

在塔利班成員眼中,巴拉達爾為人親和。在與平民見面時,他表現出一種平易近人的態度。在會議中,巴拉達爾甚至會自己做筆記,並不停引用奧馬爾的語錄。與奧馬爾相比,他更開放、更廣納意見,也更耐心。這種個人的親和力,以及出自阿富汗最大最有影響力的普什圖族波帕扎伊部落的身份,使得巴拉達爾成為推動和談、消除部落間分歧的最佳人選。如果有和談,他會將幾個部落領導帶上談判桌。

據曾在塔利班政權擔任部長的阿薩拉·拉赫馬尼回憶,2004年,巴拉達爾曾與時任阿富汗總統的卡爾扎伊達成一項和平協議。2009年初,塔利班人員對卡爾扎伊的哥哥卡亞姆·卡爾扎伊發出和平試探。雖然兩次嘗試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但巴拉達爾仍展現了其在促進和平方面的關鍵作用。

為改善塔利班在當地人心中的形象,巴拉達爾還負責編寫了《袖珍塔利班戰鬥人員行動指南》。該書就避免傷害無辜平民、如何爭取民心以及減少不必要的自殺性襲擊等問題做出詳細規範,是塔利班基層人員的「上崗執勤必讀書目」。

2010年,巴拉達爾曾在巴基斯坦南部城市卡拉奇被巴基斯坦安全部隊抓獲,但於2018年獲釋。目前他擔任阿塔政治委員會負責人以及阿塔駐多哈政治辦事處主任,主要負責開展阿富汗內部談判,同地區國家和國際社會保持溝通等。今年7月28日,巴拉達爾訪問天津,和外交部長王毅會面。他亦曾在多哈與阿富汗政府展開和平談判。

攻陷喀布爾後,巴拉達爾代表塔利班發表視頻講話。

攻陷喀布爾後,巴拉達爾代表塔利班發表視頻講話。

8月16日,作為阿富汗塔利班政治副領導人的巴拉達爾發表視頻講話,他向所有阿富汗人民尤其是喀布爾市民表示祝賀,同時要求塔利班人員為服務和保障人民的好生活繼續努力。

在軍事方面,哈卡尼是此次阿塔在阿富汗全境軍事行動的重要指揮官。他是阿富汗武裝組織「哈卡尼網絡」創始人賈拉魯丁·哈卡尼的兒子,年齡在40歲至50多歲之間。在其父於2018年病逝後,哈卡尼正式接手領導「哈卡尼網絡」。

哈卡尼。

哈卡尼。

「哈卡尼網絡」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在80年代阿富汗人反抗蘇聯入侵的戰爭期間迅速發展,該組織以普什圖扎德蘭部落的哈卡尼家族命名。

1996年,在塔利班奪取首都喀布爾後,老哈卡尼宣佈向塔利班效忠,「哈卡尼網絡」成為塔利班的東部分支。2001年美國入侵阿富汗之後,「哈卡尼網絡」轉而開展各種針對美軍的襲擊,並在2012年成為美國政府認定的「恐怖組織」。

「哈卡尼網絡」長期活躍於阿富汗和與巴基斯坦交界的邊境省份,並負責監督塔利班在邊境的金融和軍事資產,因此哈卡尼也被稱作塔利班的「管家」。此前,他被美國政府懸賞1000萬美元通緝。

身為阿塔最高軍事領導人之一的哈卡尼始終「神龍見首不見尾」。2020年2月20日,他曾在《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我們塔利班想要什麼》,表達了塔利班願意推進和談、終止暴力的意願。

據CNN消息,阿富汗總統加尼8月15日曾在總統府與塔利班舉行會見。有8、9名來自卡塔爾的塔利班代表進入了阿富汗總統府,其中就包括哈卡尼的兄弟阿納斯·哈卡尼。

穆罕默德·亞庫伯。

穆罕默德·亞庫伯。

作為塔利班創辦人奧馬爾的長子,32歲的亞庫伯也在阿塔最高領導層扮演著重要角色。「太子」亞庫伯在阿塔內部具有一定威望,一度被外界認為是接棒阿塔領導人職位的人選。

2015年,塔利班第2任領袖曼蘇爾遭美國無人機襲擊身亡後,阿洪扎達成為新領導人。但塔利班另一位部落領袖阿洪德不承認權力交接,分歧導致雙方在數省內發生衝突,塔利班眾多高級官員與士兵因此喪生。

亞庫伯在平息此次爭端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他在2016年推舉新領導人的會議上主動推舉了阿洪扎達。亞庫伯認為,自己缺乏實戰經驗,而且還太年輕。

據美國《外交政策》報道,塔利班最高領導人阿洪扎達曾一度感染新冠病毒,在此期間,亞庫伯承擔了領導塔利班的責任。目前,亞庫伯仍在阿富汗境內,負責監督塔利班的軍事行動。

在阿塔此次「捲土重來」中,「和平」與「對話」是兩個重要詞彙。阿塔方面派出的代表團及談判小組由其二號人物巴拉達爾率領,可見阿塔謀求和平解決事態的誠意。在其團隊成員中,還有兩個身影曾多次出現:斯坦尼克扎伊和哈基姆。

斯坦尼克扎伊。

斯坦尼克扎伊。

斯坦尼克扎伊是塔利班政權的老班底成員,他曾在塔利班執政時期的政府內擔任副部長,並於2015年擔任阿塔駐卡塔爾政治辦公室主任一職,在處理內政外交事務方面有著豐富經驗。早在2016年,中國曾邀請塔利班代表團訪華,團長便是斯塔尼克扎伊。

哈基姆。

哈基姆。

雖然與斯塔尼克扎伊同為談判小組負責人,但哈基姆則並不是一個精熟政務的人。他領導著頗有實力的宗教學者委員會,被外界視為是阿洪扎達最信任的人。

由這5人組成的塔利班核心領導層,率領阿塔在短短20多天內,完成了美方情報機構宣稱3個月方能實現的目標:攻佔喀布爾。在阿塔進入喀布爾後,美國總統拜登失望地說道:「這些年來,我們在阿富汗花費了1萬億美元,但是,阿富汗政府並沒有爭氣。」

不過,速勝的背後仍蟄伏著眾多問題。

此前,阿富汗各地割據勢力紛紛易幟倒戈,但如何敉平各地域的矛盾與衝突,尤其是如何建立符合阿富汗自身國情、廣泛包容的政治架構,仍是一件棘手但需要迅速處理的事情。

正如巴拉達爾在阿塔獲勝前夜發表的聲明中所說,塔利班近期取得的軍事勝利超乎想象,但對於塔利班來說,如何有效治理國家、解決阿富汗人民面臨的問題、滿足他們的願望才是真正的考驗,而考驗剛剛開始。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將美歐跨大西洋關係搞到一團糟,越來越多歐洲遊客放棄赴美旅遊計劃。

歐洲赴美遊客減17%

據《金融時報》4月12日報導,由於特朗普政府收緊移民和入境政策,同時對歐洲國家施壓關稅和安全威脅,美國旅遊業遭受嚴重衝擊,前往美國的歐洲遊客數量急劇下降。

美國國際貿易管理局數據顯示,3月份赴美海外遊客總數同比下降12%,為2021年3月旅遊業因疫情限制而陷入困境以來的最大降幅。同時,在美國至少停留一晚的西歐遊客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7%。其中,來自愛爾蘭、挪威和德國等一些國家的遊客數量大幅下降了20%以上。

加拿大遊客喜歡去拉斯維加斯等地旅遊,但今年的出境游數量也有所下降。

數據顯示,歐洲國家赴美旅遊人數大幅下降。 《金融時報》製圖

數據顯示,歐洲國家赴美旅遊人數大幅下降。 《金融時報》製圖

報道認為,這一趨勢對美國旅遊業構成了威脅,旅遊業佔美國GDP的2.5%。一些航空公司和酒店集團已警告稱,跨大西洋旅行的需求正在減弱,歐洲人對赴美旅遊產生了「負面情緒」。

「僅僅兩個月,(特朗普)就毀掉了美國的聲譽,歐盟赴美旅遊人數的減少就是明證。」美國旅遊網站Kayak聯合創始人保羅·英格利什表示:「這不僅是對美國經濟的又一次沉重打擊,也意味著美國聲譽的受損。這可能需要幾代人的時間才能修復。」

國際旅遊業期刊《旅遊經濟學》負責人亞當·薩克斯表示,來自美國機場、加拿大陸路口岸等機構的數據都表明,「很明顯正在發生一些事情……這是對特朗普的反應」。《旅遊經濟學》此前估計,今年美國國際遊客人數將增加9%,但在特朗普宣佈加徵關稅後,預測修正為下降9.4%。

《金融時報》提到,跨大西洋航線是世界上最賺錢的航線,疫情結束後,航空公司對這些航班的需求激增,尤其是高級座位。然而,特朗普上台後,這一趨勢發生改變。

跨大西洋航線陷入困境

英國維珍航空上周警告稱,美國消費者對跨大西洋航班的需求將「略微」放緩。法航荷航首席執行官本·史密斯週三表示,由於市場「略微疲軟」,該航空公司被迫下調經濟艙跨大西洋票價。達美航空總裁格倫·豪恩斯坦表示,該公司來自加拿大的預訂量「大幅」下降。

美國咨詢公司巴克萊的分析師本週表示,他們對跨大西洋航線感到擔憂,預計該航線的盈利能力將「急劇下降」。航空公司的命運與整體經濟狀況息息相關,因為消費者在擔心經濟衰退時往往會推遲飛行。

許多地區赴美航班的外國乘客數量都有所下降。《金融時報》製圖

許多地區赴美航班的外國乘客數量都有所下降。《金融時報》製圖

旅遊預訂網站Omio首席執行官納倫·沙姆表示,第一季度,前往美國的預訂取消率比去年同期高出 16%,而來自英國、德國和法國的遊客的取消率甚至更高,達到40%。

法國酒店巨頭雅高集團首席執行官塞巴斯蒂安·巴贊表示,有關美國邊境拘留的報道,給前往美國的遊客產生了「負面影響」。雅高集團上周表示,今年夏天前往美國的歐洲遊客預訂量下降了25%。

邊境管制引發擔憂

據法新社3月20日報道,一名法國科學家近期前往美國參加會議時,被美國拒絕入境。法國政府方面表示,原因是機場的美國移民官員在檢查他的手機時發現了批評特朗普政府的聊天記錄。美國官方反駁了這一控訴,聲稱該學者掌握了進行敏感科學研究的機密信息,違反了保密協議。

這名法國科學家的經歷並非孤例。《金融時報》指出,特朗普上台後,收緊移民和入境政策,大批來自歐洲和加拿大遊客在入境時遭受美國邊防警衛的敵意。

目前,多個歐洲國家已更新了旅行警告,以應對這一變化。英國政府指出,美國邊境當局「嚴格制定和執行入境規則」,並警告旅行者「如果違反規定,可能會被逮捕或拘留」。德國、丹麥等一些歐洲國家還向跨性別遊客發出了特別警告。

2530億美元市場岌岌可危

報道稱,赴美國際遊客數量的下降,凸顯了特朗普政府激進邊境政策可能對經濟造成的影響。

數據顯示,去年國際遊客在美國旅行及旅遊相關商品和服務上的支出超過2530億美元,佔2024年美國1.3萬億美元旅行支出的19%以上。美國旅遊協會對「令人擔憂的趨勢」發出了警告,並將其歸因於包括「美國受歡迎程度下降」在內的因素。

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旅遊業專家瑪塔·索利戈日前表示:「遊客們處於壓力之下,不希望任何事情讓旅途變得更加艱難。人們正認真考慮是否應前往美國旅遊,這對美國旅遊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擔憂。」

英國藝術家兼作家格洛麗亞·辛克表示,在看到有關遊客被拘留的報道後,她取消了5月份前往舊金山的旅行。辛克是一名跨性別女性,她擔心自己的身份會在邊境引發「不必要的關注」。「邊境似乎不安全。說實話,我不知道自己去了美國後還能不能回來。」

特朗普的關稅等各項政策,導致居住在巴黎的英國退休人員保羅·哈靈頓取消了明年前往華盛頓特區的行程。他說:「我現在正在邀請我的美國朋友來巴黎。特朗普下台之前,我不會踏進美國。」

這一局面何時能夠改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政策的走向。但可以確定的是,重建遊客信心需要時間,而美國旅遊業或將因此付出代價。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