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走進北伐先遣隊「鐵軍」的家 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紀念館

歷史長河

走進北伐先遣隊「鐵軍」的家 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紀念館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走進北伐先遣隊「鐵軍」的家 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紀念館

2024年03月15日 10:00

1926年5月,有「鐵軍」之稱的葉挺獨立團奉曾任北伐先遣隊,在攻克武昌等戰鬥中英勇善戰,屢破強敵,以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革命氣概鍛鑄了彪炳千秋的鐵軍精神。葉挺及「鐵軍」的事跡被後世廣為流傳,其獨立團團部舊址更獲改建為紀念館。

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紀念館位於端州區江濱東路西江河畔閱江樓上,1962年7月被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廣東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5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公佈為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19年10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更多相片
紀念館內還原了團部宿舍 (網上圖片)

1926年5月,有「鐵軍」之稱的葉挺獨立團奉曾任北伐先遣隊,在攻克武昌等戰鬥中英勇善戰,屢破強敵,以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革命氣概鍛鑄了彪炳千秋的鐵軍精神。葉挺及「鐵軍」的事跡被後世廣為流傳,其獨立團團部舊址更獲改建為紀念館。

團部設有政治處 (網上圖片)

第一次國共合作後,在兩次東征和平定楊劉叛亂等戰役中,中國共產黨逐漸認識到掌握槍桿子的重要性,奠定了要建立由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隊的思想基礎。周恩來在中共廣東區委擔任區委常委兼軍事部長,他非常重視並派共產黨員掌握軍隊的指揮權。在他的努力下,一支由中共直接掌握的正規革命軍隊葉挺獨立團,於1925年11月21日在肇慶成立,團部駐閱江樓,樓前廣場是練兵場所之一。全團2000余人,幹部大多是共產黨員或共青團員,成立之初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二師第三十四團,1926年1月改稱第四軍獨立團。由於團長是共產黨員葉挺,故通稱葉挺獨立團。

館內的圖片展覽,並有「軍令如山」等昔日宣傳字句 (網上圖片)

葉挺剛從蘇聯紅軍學校學習軍事期滿回國,他根據中共廣東區委領導陳延年、周恩來的指示,到肇慶組建這支由中共掌握的革命武裝。葉挺10月到達肇慶,直接投入具體的組建工作。周恩來把中共掌握的鐵甲車隊大部人員編入葉挺獨立團,並從黃埔軍校選派了一批有豐富鬥爭經驗的共產黨員到葉挺獨立團,為葉挺獨立團成為中共掌握的一支堅強的革命軍隊打下了良好基礎。

葉劍英元帥題字「北伐先鋒」(網上圖片)

葉挺獨立團駐防肇慶期間,進行了嚴格的軍事政治訓練,積極參與了各項社會活動,宣傳革命思想,維護社會秩序,打擊反動地主和土匪武裝,大力支援了西江地區的農民運動,使西江地區的農民運動出現了全盛時期。1926年5月,葉挺獨立團奉命擔任北伐先遣隊,在北伐戰爭中屢建奇功,在淥田、平江、賀勝橋,以及攻克武昌等戰鬥中,英勇善戰,屢破強敵,以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革命氣概鍛鑄了彪炳千秋的鐵軍精神。

紀念館內少不了文物的展示 (網上圖片)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以原葉挺獨立團的部隊和幹部為骨幹組成的部隊,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此後,原葉挺獨立團的部分官兵又參加了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和井岡山會師,開創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武裝鬥爭的新時期。

紀念館內的閱江樓始建於明代,是典型的廣東四合院式古建築。(網上圖片)

葉挺獨立團在中共黨史、軍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為人民軍隊的政治、軍事和組織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在後來人民軍隊的建設中得到了繼承和發揚,使人民軍隊不斷發展壯大,最後奪取了中國革命的勝利。朱德元帥說,葉挺獨立團是研究軍史的「老根」。三大起義創建了人民軍隊,葉挺獨立團是人民軍隊的前驅,它的光輝業績,已載入中國人民革命鬥爭史冊,流芳千古。

紀念館內還原了團部宿舍 (網上圖片)

紀念館內還原了團部宿舍 (網上圖片)

第一次國共合作後,在兩次東征和平定楊劉叛亂等戰役中,中國共產黨逐漸認識到掌握槍桿子的重要性,奠定了要建立由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隊的思想基礎。周恩來在中共廣東區委擔任區委常委兼軍事部長,他非常重視並派共產黨員掌握軍隊的指揮權。在他的努力下,一支由中共直接掌握的正規革命軍隊葉挺獨立團,於1925年11月21日在肇慶成立,團部駐閱江樓,樓前廣場是練兵場所之一。全團2000余人,幹部大多是共產黨員或共青團員,成立之初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二師第三十四團,1926年1月改稱第四軍獨立團。由於團長是共產黨員葉挺,故通稱葉挺獨立團。

團部設有政治處 (網上圖片)

團部設有政治處 (網上圖片)

葉挺剛從蘇聯紅軍學校學習軍事期滿回國,他根據中共廣東區委領導陳延年、周恩來的指示,到肇慶組建這支由中共掌握的革命武裝。葉挺10月到達肇慶,直接投入具體的組建工作。周恩來把中共掌握的鐵甲車隊大部人員編入葉挺獨立團,並從黃埔軍校選派了一批有豐富鬥爭經驗的共產黨員到葉挺獨立團,為葉挺獨立團成為中共掌握的一支堅強的革命軍隊打下了良好基礎。

館內的圖片展覽,並有「軍令如山」等昔日宣傳字句 (網上圖片)

館內的圖片展覽,並有「軍令如山」等昔日宣傳字句 (網上圖片)

葉挺獨立團駐防肇慶期間,進行了嚴格的軍事政治訓練,積極參與了各項社會活動,宣傳革命思想,維護社會秩序,打擊反動地主和土匪武裝,大力支援了西江地區的農民運動,使西江地區的農民運動出現了全盛時期。1926年5月,葉挺獨立團奉命擔任北伐先遣隊,在北伐戰爭中屢建奇功,在淥田、平江、賀勝橋,以及攻克武昌等戰鬥中,英勇善戰,屢破強敵,以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革命氣概鍛鑄了彪炳千秋的鐵軍精神。

葉劍英元帥題字「北伐先鋒」(網上圖片)

葉劍英元帥題字「北伐先鋒」(網上圖片)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以原葉挺獨立團的部隊和幹部為骨幹組成的部隊,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此後,原葉挺獨立團的部分官兵又參加了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和井岡山會師,開創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武裝鬥爭的新時期。

紀念館內少不了文物的展示 (網上圖片)

紀念館內少不了文物的展示 (網上圖片)

葉挺獨立團在中共黨史、軍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為人民軍隊的政治、軍事和組織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在後來人民軍隊的建設中得到了繼承和發揚,使人民軍隊不斷發展壯大,最後奪取了中國革命的勝利。朱德元帥說,葉挺獨立團是研究軍史的「老根」。三大起義創建了人民軍隊,葉挺獨立團是人民軍隊的前驅,它的光輝業績,已載入中國人民革命鬥爭史冊,流芳千古。

紀念館內的閱江樓始建於明代,是典型的廣東四合院式古建築。(網上圖片)

紀念館內的閱江樓始建於明代,是典型的廣東四合院式古建築。(網上圖片)

閱江樓築於西江北岸高約8米的石頭崗上,坐北向南,是典型的廣東四合院式古建築,占地約2000平方米。始建於明代,歷史上曾為鵠奔亭。民國期間,該樓屢遭日機轟炸,後樓、西樓破壞尤為嚴重。1959年,根據朱德的指示,閱江樓被辟為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紀念館。為此,人民政府撥出專款於1959年和1971年先後重修,現樓面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1959年3月,朱德在肇慶視察期間,指示要在葉挺獨立團誕生地建立紀念館。同年10月,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紀念館于閱江樓成立。1960年,朱德元帥為該館題寫館名。該舊址紀念館建立後,陳列《鐵軍獨立英雄團》展覽。展覽圍繞葉挺獨立團在肇慶的建立及其發展歷程來布展,分「肇慶建團」「軍政活動」「援助農運」「北伐先鋒」「武裝起義」「將星璀璨」6個主題,通過歷史照片、文物、雕塑、繪畫、模型、電視專題片等形式,再現葉挺獨立團的光輝戰鬥歷程。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往下看更多文章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徵兵歌《送郎當紅軍》

2024年04月29日 10:00

從唐代杜甫詩《兵車行》的「耶孃妻子走相送,牽衣頓足攔道哭」,到近來解放軍徵兵的宣傳大片來看,歷來徵兵都不是易事。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江西,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紅軍為了招兵,流出《送郎當紅軍》一曲,「切莫想家庭,妹妹會小心」。

《送郎當紅軍》曲譜 (網上圖片)

《送郎當紅軍》曲譜 (網上圖片)

《送郎當紅軍》誕生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江西,在紅軍開始長征時迅速由江西傳播到相鄰的革命根據地,後又隨著紅軍長征流傳到了各地。這首歌謠是江西女性支持革命無私心聲的真實流露,表現了江西女性,尤其是紅軍妻子深明大義、無私奉獻、舍小家為大家的革命情懷和珍愛親人、關心親人、期盼團圓的革命柔情。

在中國傳統的農耕社會中,除了重利的商人,考科舉的學子,中國人很少有別離他鄉的。商人離妻別子,為的是賺錢養家;學子離鄉,為的是高中做官;平民百姓偶然別離,為的是人生的義務與責任。

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蠟像《擴大紅軍》(網上圖片)

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蠟像《擴大紅軍》(網上圖片)

分離在中國文化中是冷清與淒慘的,有無奈與不舍。文學作品中描寫分離的詩文,可以說是一字一淚,包含著離別人的無限情愫。其中的意蘊,只有別離人自知。民間諺語「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裡包含著別離的多少辛酸。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中國大地上,誕生了一支與眾不同的軍隊,人稱它為紅軍,在紅軍離別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一種與所有分離不同的分離,那就是妻子唱歌送郎當紅軍。

夫唱婦隨,革命道路上的農民夫妻。(網上圖片)

夫唱婦隨,革命道路上的農民夫妻。(網上圖片)

送郎當紅軍的隊伍中,有新婚燕爾的年輕妻子,有相濡以沫的中年妻子。難道她們不懂得分別的意味,不知曉分別的後果,不懂得夫妻一別就可能是永別?她們的丈夫是去參軍打仗,「要戰鬥,就會有犧牲」。

懂得,她們都懂得,而且她們懂得的比我們要多,但她們比我們要高尚。她們懂得只有割捨自己的小家才會有人民的大家,她們懂得只有獻身革命,才有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於是,她們以自己的毅力、膽識、決心、柔情,用純真的情懷唱起了《送郎當紅軍》,情感真熾,聽者為之動容。

江西瑞金有位名為陳發姑的老人,當年便是唱著《送郎當紅軍》送別紅軍丈夫朱吉梯。(網上圖片)

江西瑞金有位名為陳發姑的老人,當年便是唱著《送郎當紅軍》送別紅軍丈夫朱吉梯。(網上圖片)

江西瑞金有位名為陳發姑的老人,生於1894年,2008年去世。當時,她唱著《送郎當紅軍》送別紅軍丈夫朱吉梯。在其後的70多年中,她每天唱著這首歌,期盼著有一天她的丈夫朱吉梯能夠凱旋而歸。「革命呐成功啊,親郎回家庭」,這是一種期盼,一種希望,更是一種寄託。儘管青絲唱成了白髮,儘管明眸唱成了濁眼,但她依然在遙望、唱著這首歌、等待著她當年送走的丈夫能夠凱旋而歸。正是有了這些舍小家顧大家的她們,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現在解放軍的宣傳片有時用上明星 (網上圖片)

現在解放軍的宣傳片有時用上明星 (網上圖片)

不只是留在家中照顧老幼的女子們會唱《送郎當紅軍》,紅軍戰士也會唱。黃加棟老人是1933年參加紅軍的,當年的很多事情他已經淡忘了,可是那首《送郎當紅軍》卻準確無誤地留在了他的記憶裡。但無論誰唱,唱《送郎當紅軍》,就是唱紅軍與親人們的故事,唱《送郎當紅軍》,就會激起一種慷慨坦蕩的氣魄。

另一款解放軍宣傳片,主打「參軍報國,準備出發」。(網上圖片)

另一款解放軍宣傳片,主打「參軍報國,準備出發」。(網上圖片)

《送郎當紅軍》的民歌原型是《懷胎調》,這是一首真正原生態的江西民歌,沒有經過整理改編,基本上保持了原來風貌。當年,這首歌受到了各個進步劇團的青睞,在「擴大百萬紅軍」的宣傳中,每次演出都會唱它,每次演唱後人們都會深受感召,掀起一片參軍熱潮。其實,只要是紅軍生活或經過的地方,都有這種歌謠在流傳。現在流行的版本只是諸多版本中的一種。歌名相同,歌詞大同小異,曲調各不相同,附著在歌詞上的故事也不相同。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