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為何農民起義多失敗?劉伯溫「九惡」論說出了答案

歷史長河

為何農民起義多失敗?劉伯溫「九惡」論說出了答案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為何農民起義多失敗?劉伯溫「九惡」論說出了答案

2024年04月08日 10:00

中國歷代農民起義甚多,從秦末時陳勝、吳廣起義,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唐末黃巢起義以至太平天國起義多不勝數,但一般以失敗居多,成功者少。起義者剛開始無不聲勢浩大,一呼百應,但終難持久,原因何在呢?為何朱元璋以農民起義卻能夠推翻元代呢?這得從劉伯溫的農民起義「九惡」論說起。

明鐵瓦刀。殘長23,刃寬6 cm。農民軍武備多不精良,加上訓練不足,先天在質方面處於劣勢。(網上圖片)

明鐵瓦刀。殘長23,刃寬6 cm。農民軍武備多不精良,加上訓練不足,先天在質方面處於劣勢。(網上圖片)

這也是第六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的必答題題目之一,原來問題為︰以下哪項不是劉伯溫向朱元璋提出農民起義的「九惡」?可選的答案有A不敬孔孟 B為士者缺乏訓練 C農民懶惰,而不論A, B及C皆有可能是答案,但劉伯溫的「九惡」論主要是針對朱元璋所說的,自然不敢說出農民有懶惰的問題,因此答案為C農民懶惰。據說因為有劉伯溫的農民起義「九惡」論,使朱元璋成功建立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農民政權。

更多相片
明鐵瓦刀。殘長23,刃寬6 cm。農民軍武備多不精良,加上訓練不足,先天在質方面處於劣勢。(網上圖片)

明鐵瓦刀。殘長23,刃寬6 cm。農民軍武備多不精良,加上訓練不足,先天在質方面處於劣勢。(網上圖片)

相比之下,官軍的武備精良得多。圖為明鐵刀。長54.5,最寬處3 cm。(網上圖片)

相比之下,官軍的武備精良得多。圖為明鐵刀。長54.5,最寬處3 cm。(網上圖片)

明銅炮。長31cm。(網上圖片)

明銅炮。長31cm。(網上圖片)

朱元璋畫像傳世達12幅之多。多為惡形惡相貌醜版本。(網上圖片)

朱元璋畫像傳世達12幅之多。多為惡形惡相貌醜版本。(網上圖片)

這是明太祖朱元璋坐像,也是最廣為流傳版本,可見外貌經已作出美化,所謂成皇敗寇,從來如此。(網上圖片)

這是明太祖朱元璋坐像,也是最廣為流傳版本,可見外貌經已作出美化,所謂成皇敗寇,從來如此。(網上圖片)

清湘軍《克復金陵圖》。太平天國的失敗可謂教人失望,一惡「不敬孔孟,褻瀆聖人之道,敗壞天理人倫。」所致也。(網上圖片)

清湘軍《克復金陵圖》。太平天國的失敗可謂教人失望,一惡「不敬孔孟,褻瀆聖人之道,敗壞天理人倫。」所致也。(網上圖片)

相比之下,官軍的武備精良得多。圖為明鐵刀。長54.5,最寬處3 cm。(網上圖片)

相比之下,官軍的武備精良得多。圖為明鐵刀。長54.5,最寬處3 cm。(網上圖片)

所謂「九惡」者。一惡「不敬孔孟,褻瀆聖人之道,敗壞天理人倫。」二惡「攻伐無度,形同流寇」。三惡「時降時反,相互猜疑」。四惡「糧餉不能自足,臨陣不知兵法」。五惡「掠人妻女財產,只知取之於民,而不知養於民」。六惡「為將者心胸狹隘」。七惡「為士者缺乏訓練,作戰形同群毆」,八惡「勝時聚集,敗時做鳥獸散」。九惡「此義軍與彼義軍之間,相互猜疑,互相攻伐」。據說朱元璋在聽畢後,「聞之勃然色變」。劉伯溫有見及此,決定打蛇隨棍上,總結「九惡不除,雖稱義軍,實則草寇流賊。」

明銅炮。長31cm。(網上圖片)

明銅炮。長31cm。(網上圖片)

說到除「九惡」重要。先說第一惡「不敬孔孟」,也就是不重視讀書人。由於農民領袖多不是知識份子,而中國傳統社會最重視讀書人。最明顯的例子是太平天國「不敬孔孟」,未能爭取到曾國藩等傳統知識份子的支持,最終招致失敗。第二惡「攻伐無度,形同流寇」是指起義軍最大缺乏戰略思想,僅知攻佔一城便是一城,難成氣候。第三惡「時降時反,相互猜疑」是指義軍決心不足,歷史上最明顯是梁山泊之宋江,最終被朝廷招安,並在隨後一系列軍事行動中消耗殆盡。第四惡「糧餉不能自足,臨陣不知兵法」及五惡「掠人妻女財產,只知取之於民,而不知養於民」性質相似。農民起義的成因多在經濟困難,所以事成後難以維持軍隊紀律,只顧搶掠,民心盡失,更別談對於佔領區帶來經濟建設。

朱元璋畫像傳世達12幅之多。多為惡形惡相貌醜版本。(網上圖片)

朱元璋畫像傳世達12幅之多。多為惡形惡相貌醜版本。(網上圖片)

再說第六惡「為將者心胸狹隘」。或者這也是歷代君王的問題,怕臣下功高蓋主。比如新莽時代的起義軍領袖更始帝劉玄,因為嫉妒劉縯、劉秀兄弟威名,便誅殺劉縯,即為一例。第七惡「為士者缺乏訓練,作戰形同群毆」。這與農民軍出身有關,平時欠缺正規軍事訓練,往往各自為戰,不能跟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官兵相比。第八惡「勝時聚集,敗時做鳥獸散」。農民起義軍人數雖多,但多為官迫民反。他們的聚集或因為領袖的個人魅力,若然遇上軍事上的失敗往往只顧保命,作鳥獸散。

這是明太祖朱元璋坐像,也是最廣為流傳版本,可見外貌經已作出美化,所謂成皇敗寇,從來如此。(網上圖片)

這是明太祖朱元璋坐像,也是最廣為流傳版本,可見外貌經已作出美化,所謂成皇敗寇,從來如此。(網上圖片)

最後的第九惡「此義軍與彼義軍之間,相互猜疑,互相攻伐」,其實更多地與朱元璋當時的處境有關。元末群雄四起,除朱元璋外還有汴梁一帶的韓林兒及劉福通、武昌的陳元諒、高郵及張士誠、浙東的方國珍以及四川的明玉珍等人,為何朱元璋不選擇與群雄聯手推翻元朝,反而選擇先掃除群雄再集全國之力驅逐元帝呢?因為元室勢大遠較群雄為大,而群雄之間互相攻伐很難真正齊心合力,比如朱元璋據地在陳元諒與張士誠之間,容易遭到攻擊。最終朱元璋選擇先滅陳元諒再敗張士誠,隨後成功消滅群雄展開北划大業,驅逐元帝並成功開創明朝。

清湘軍《克復金陵圖》。太平天國的失敗可謂教人失望,一惡「不敬孔孟,褻瀆聖人之道,敗壞天理人倫。」所致也。(網上圖片)

清湘軍《克復金陵圖》。太平天國的失敗可謂教人失望,一惡「不敬孔孟,褻瀆聖人之道,敗壞天理人倫。」所致也。(網上圖片)

雖然有劉伯溫的農民起義「九惡」論可供借鑑,但清代民變一般不能成功,尤以太平天國的失敗最教人失望。可見農民起義受先天所限,即使有前人成功經驗可依,但要成功還是十分困難的。

Tags:

宋江

往下看更多文章

二戰美國雜誌教你分辨中國人及日本人

2024年11月18日 10:00

自1937年至1941年,日本入侵中國陷入膠著狀態,耗費了大量資源之下,但幾乎無所寸進,各殖民地經濟也不見得好,所以日本就開始尋求其他地方的資源,去維持持久戰爭。日本為了截斷中國重慶政府與中南半島的國外軍援補給線,奪取更多戰略物資,於是日本便向緬甸和馬來半島進軍。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事實上日本很早已經了解到,英美荷三國在東南亞都有殖民地,一旦進軍中南半島,美國一定有所反應。1941年7月,美國先後要求日本撤出中南半島與中國的軍隊、禁止對日本出口包括石油及鋼等多項戰略資源、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於是日本也考慮到與英美荷開戰的可能性。結果,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主動出擊美國太平洋的前線基地珍珠港。最終「逼使」美國宣戰。

「偷襲珍珠港」中被擊沉的「亞利桑那」號 (網上圖片)

「偷襲珍珠港」中被擊沉的「亞利桑那」號 (網上圖片)

對於東方的日本,很遙遠,美國不太了解。美國宣戰之後,與日本長達四年的太平洋戰爭,促使美國人,急切地要很快地快速了解對這個東方敵人。期間,不少傳媒都製作不少短片及圖文等,好讓大家深刻了解日本。當時太平洋作戰地區,主要有日本及中國,一個是敵一個是友,如何分辨中國及日本人,對美國來說不能不認識。美國的《LIFE》雜誌,於1942年12月發表了一篇文章,圖文並茂去教美國人,如何從面相、身高等一些外觀方面,去判辨中國及日本人。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從上圖中顯示這一名是中國公務員,他代表了典型的中國北方人群。長長瘦瘦的面孔,少少鬍子。至於中國南方人的臉型普遍圓、寬,臉骨不像日本人那麼粗獷,而這些描述也可放於菲律賓人當中,所以有不少人將菲律賓人誤以為是日本人,只是菲律賓人膚色比日本人黑。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至於日本人典型的樣子如何,報道以當時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做例子:有濃密鬍鬚、粗獷的臉頰和頷骨。日本農民是「矮胖的蒙古人」,有扁平鼻。還有一個更好的線索是來自面部表情,中國人帶有寬容理智平和的表情,而日本人則表現出冷酷的神秘主義者的嚴肅緊張。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我們從以上的右下角圖片可看到一名中國記者,記者胸前標籤上寫明:「我是中國記者,不是日本人。」當時,中國記者要公開自己的國籍,才不致於被人誤以為是日本人,能夠獲取進入白宮記者招待會的資格。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報道的內容繼續教大家以不同表徵來分辨中國及日本人,雜誌以「身形又高又瘦削」來形容北方人,普遍身高五尺七寸,有部分更有六尺高。又指出不少到了美國的中國人,都是來自中國南方,包括廣東和上海,這一批人會比北方人矮小。等到中年發福後,看上來就像日本人。至於日本人的身高,就以日本海軍上將做例子:普遍特徵都是矮胖、敦實、長軀幹,腿短且壯。如果出現體現了高大、淺膚色、毛髮重的日本人,他們大概都是日本土著,好像當時的海軍軍官野村,他身高超過六尺。

除了《LIFE》雜誌,在1941年,《時代》雜誌也向受眾介紹,中國人及日本人的外貌特徵: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