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為何農民起義多失敗?劉伯溫「九惡」論說出了答案

歷史長河

為何農民起義多失敗?劉伯溫「九惡」論說出了答案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為何農民起義多失敗?劉伯溫「九惡」論說出了答案

2024年04月08日 10:00

中國歷代農民起義甚多,從秦末時陳勝、吳廣起義,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唐末黃巢起義以至太平天國起義多不勝數,但一般以失敗居多,成功者少。起義者剛開始無不聲勢浩大,一呼百應,但終難持久,原因何在呢?為何朱元璋以農民起義卻能夠推翻元代呢?這得從劉伯溫的農民起義「九惡」論說起。

明鐵瓦刀。殘長23,刃寬6 cm。農民軍武備多不精良,加上訓練不足,先天在質方面處於劣勢。(網上圖片)

明鐵瓦刀。殘長23,刃寬6 cm。農民軍武備多不精良,加上訓練不足,先天在質方面處於劣勢。(網上圖片)

這也是第六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的必答題題目之一,原來問題為︰以下哪項不是劉伯溫向朱元璋提出農民起義的「九惡」?可選的答案有A不敬孔孟 B為士者缺乏訓練 C農民懶惰,而不論A, B及C皆有可能是答案,但劉伯溫的「九惡」論主要是針對朱元璋所說的,自然不敢說出農民有懶惰的問題,因此答案為C農民懶惰。據說因為有劉伯溫的農民起義「九惡」論,使朱元璋成功建立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農民政權。

更多相片
明鐵瓦刀。殘長23,刃寬6 cm。農民軍武備多不精良,加上訓練不足,先天在質方面處於劣勢。(網上圖片)

明鐵瓦刀。殘長23,刃寬6 cm。農民軍武備多不精良,加上訓練不足,先天在質方面處於劣勢。(網上圖片)

相比之下,官軍的武備精良得多。圖為明鐵刀。長54.5,最寬處3 cm。(網上圖片)

相比之下,官軍的武備精良得多。圖為明鐵刀。長54.5,最寬處3 cm。(網上圖片)

明銅炮。長31cm。(網上圖片)

明銅炮。長31cm。(網上圖片)

朱元璋畫像傳世達12幅之多。多為惡形惡相貌醜版本。(網上圖片)

朱元璋畫像傳世達12幅之多。多為惡形惡相貌醜版本。(網上圖片)

這是明太祖朱元璋坐像,也是最廣為流傳版本,可見外貌經已作出美化,所謂成皇敗寇,從來如此。(網上圖片)

這是明太祖朱元璋坐像,也是最廣為流傳版本,可見外貌經已作出美化,所謂成皇敗寇,從來如此。(網上圖片)

清湘軍《克復金陵圖》。太平天國的失敗可謂教人失望,一惡「不敬孔孟,褻瀆聖人之道,敗壞天理人倫。」所致也。(網上圖片)

清湘軍《克復金陵圖》。太平天國的失敗可謂教人失望,一惡「不敬孔孟,褻瀆聖人之道,敗壞天理人倫。」所致也。(網上圖片)

相比之下,官軍的武備精良得多。圖為明鐵刀。長54.5,最寬處3 cm。(網上圖片)

相比之下,官軍的武備精良得多。圖為明鐵刀。長54.5,最寬處3 cm。(網上圖片)

所謂「九惡」者。一惡「不敬孔孟,褻瀆聖人之道,敗壞天理人倫。」二惡「攻伐無度,形同流寇」。三惡「時降時反,相互猜疑」。四惡「糧餉不能自足,臨陣不知兵法」。五惡「掠人妻女財產,只知取之於民,而不知養於民」。六惡「為將者心胸狹隘」。七惡「為士者缺乏訓練,作戰形同群毆」,八惡「勝時聚集,敗時做鳥獸散」。九惡「此義軍與彼義軍之間,相互猜疑,互相攻伐」。據說朱元璋在聽畢後,「聞之勃然色變」。劉伯溫有見及此,決定打蛇隨棍上,總結「九惡不除,雖稱義軍,實則草寇流賊。」

明銅炮。長31cm。(網上圖片)

明銅炮。長31cm。(網上圖片)

說到除「九惡」重要。先說第一惡「不敬孔孟」,也就是不重視讀書人。由於農民領袖多不是知識份子,而中國傳統社會最重視讀書人。最明顯的例子是太平天國「不敬孔孟」,未能爭取到曾國藩等傳統知識份子的支持,最終招致失敗。第二惡「攻伐無度,形同流寇」是指起義軍最大缺乏戰略思想,僅知攻佔一城便是一城,難成氣候。第三惡「時降時反,相互猜疑」是指義軍決心不足,歷史上最明顯是梁山泊之宋江,最終被朝廷招安,並在隨後一系列軍事行動中消耗殆盡。第四惡「糧餉不能自足,臨陣不知兵法」及五惡「掠人妻女財產,只知取之於民,而不知養於民」性質相似。農民起義的成因多在經濟困難,所以事成後難以維持軍隊紀律,只顧搶掠,民心盡失,更別談對於佔領區帶來經濟建設。

朱元璋畫像傳世達12幅之多。多為惡形惡相貌醜版本。(網上圖片)

朱元璋畫像傳世達12幅之多。多為惡形惡相貌醜版本。(網上圖片)

再說第六惡「為將者心胸狹隘」。或者這也是歷代君王的問題,怕臣下功高蓋主。比如新莽時代的起義軍領袖更始帝劉玄,因為嫉妒劉縯、劉秀兄弟威名,便誅殺劉縯,即為一例。第七惡「為士者缺乏訓練,作戰形同群毆」。這與農民軍出身有關,平時欠缺正規軍事訓練,往往各自為戰,不能跟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官兵相比。第八惡「勝時聚集,敗時做鳥獸散」。農民起義軍人數雖多,但多為官迫民反。他們的聚集或因為領袖的個人魅力,若然遇上軍事上的失敗往往只顧保命,作鳥獸散。

這是明太祖朱元璋坐像,也是最廣為流傳版本,可見外貌經已作出美化,所謂成皇敗寇,從來如此。(網上圖片)

這是明太祖朱元璋坐像,也是最廣為流傳版本,可見外貌經已作出美化,所謂成皇敗寇,從來如此。(網上圖片)

最後的第九惡「此義軍與彼義軍之間,相互猜疑,互相攻伐」,其實更多地與朱元璋當時的處境有關。元末群雄四起,除朱元璋外還有汴梁一帶的韓林兒及劉福通、武昌的陳元諒、高郵及張士誠、浙東的方國珍以及四川的明玉珍等人,為何朱元璋不選擇與群雄聯手推翻元朝,反而選擇先掃除群雄再集全國之力驅逐元帝呢?因為元室勢大遠較群雄為大,而群雄之間互相攻伐很難真正齊心合力,比如朱元璋據地在陳元諒與張士誠之間,容易遭到攻擊。最終朱元璋選擇先滅陳元諒再敗張士誠,隨後成功消滅群雄展開北划大業,驅逐元帝並成功開創明朝。

清湘軍《克復金陵圖》。太平天國的失敗可謂教人失望,一惡「不敬孔孟,褻瀆聖人之道,敗壞天理人倫。」所致也。(網上圖片)

清湘軍《克復金陵圖》。太平天國的失敗可謂教人失望,一惡「不敬孔孟,褻瀆聖人之道,敗壞天理人倫。」所致也。(網上圖片)

雖然有劉伯溫的農民起義「九惡」論可供借鑑,但清代民變一般不能成功,尤以太平天國的失敗最教人失望。可見農民起義受先天所限,即使有前人成功經驗可依,但要成功還是十分困難的。

Tags:

宋江

往下看更多文章

蘇秦狼狽回家 「引錐刺股」終成六國宰相

2025年01月06日 20:00

「引錐刺股」這個成語出自於漢朝劉所編訂的《戰國策》,當中的《秦策一》有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名叫蘇秦的人,他是史上有名的謀略官。可是,在他發跡之前,卻擁有一段艱苦的過往。

成語「懸樑刺股」是由兩個成語故事組成,即「懸樑」和「刺股」。前者是涉及東漢孫敬苦學一事,後者是我們這篇故事的主人公蘇秦勤學一事。(網上圖片)

成語「懸樑刺股」是由兩個成語故事組成,即「懸樑」和「刺股」。前者是涉及東漢孫敬苦學一事,後者是我們這篇故事的主人公蘇秦勤學一事。(網上圖片)

蘇秦的家裡本以務農為生,但蘇秦卻不甘於世代為農,於是早年便到齊國求學,並拜鬼谷子為師。他與同門師兄張儀跟隨鬼谷子學習數年後,終於學有所成。然而,比起師兄張儀的順水順風,學成後馬上就成為了楚相國的門下客,蘇秦的前路就顯得無比的崎嶇。

先是他前往秦國遊說多年未成,不但搞得自己聲名狼藉,在路上更是花光了盤纏,落得一身窮困潦倒。一事無成的蘇秦回到家後,家人不僅不安慰他,反而都譏笑不治生產,捨棄農務而去逞口舌之利簡直是捨本逐末。因此,蘇秦在家中可以說是沒地位可言,他的妻子不為他縫衣,他的嫂子不為他做飯,他的父母也不認他這個兒子。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見及此,蘇秦甚感慚愧,不禁感嘆道:「從師受教,埋頭攻讀,卻不能換來榮華富貴,讀再多書又有什麼用呢?」他放棄了學習鬼谷子之道,決定另覓出路。遍觀所藏之書後,他在書架上找到一本《周書陰符》,並日夜不眠不休地學習。可是,睡意總是在夜深人靜之時向他襲來,所以他會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在一次又一次的刺痛下,他終於揣摩出合縱連橫之術。儘管大腿上多次血流成河,疤痕滿佈,但他毫不在意,只想趕急憑此妙計遊說當世君王。

當然,蘇秦所流下的汗水沒有被辜負。他所提出的計策先被燕文侯所接納,然後出使趙國後也成功而歸。就這樣,蘇秦成功聯合了六國一起抗秦,並成為了六國的宰相。

風光亮麗、身穿華服的蘇秦。(網上圖片)

風光亮麗、身穿華服的蘇秦。(網上圖片)

後人憑著這個故事提煉出「引錐刺股」這個成語,意思是晚間讀書時想睡覺,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精神;即形容人學習非常勤奮刻苦。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