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生醃海鮮可引致過敏,甚至感染寄生蟲。
內地一名女子早前進食泰式生醃蝦後,突然出現過敏反應,面部及雙眼變得紅腫,更出現心悸及呼吸困難情況。該女子隨即求醫,經醫生診斷後確認為細菌感染。食安中心曾表示,進食未經煮熟的海產,可導致食物中毒,甚至感染寄生蟲,因為在進食生海產前應留意3大注意事項。

女子食生醃蝦後出現過敏症狀。
該女子於近日在社交平台「小紅書」上發文分享,指自己當日與朋友到四川一間泰式小火鍋店用膳,期間進食一款泰式生醃蝦,並搭配一杯含有維他命C的飲品。她表示自己初時並無異狀,但過了約半小時後突然出現狂打噴嚏、咳痰、鼻塞症狀。再過10多分鐘後,眼皮更變得紅腫,甚至出現心悸及呼吸困難情況。女子於是馬上到急症室求醫,惟當時醫生未能診斷出病發的真正原因。

女子食生醃蝦後出現過敏症狀。
該女子翌日再到附近的診所求醫,經血液檢查後懷疑是進食不潔淨的生醃蝦,加上免疫力不足,導致細菌感染,最終經過打針食藥治療後,直至第三日情況才有所好轉。女子又表示,她認為自己病發是因為進食生醃蝦後飲含有維他命C的飲品,導致兩者相沖。女子最後以自身經歷為例,呼籲大眾少吃生醃類食物,避免細菌感染。
蒜頭辣椒不能消滅細菌病毒 安全食用貼士
根據食安中心資料,生蟹、生蝦等未經煮熟的海產可能帶有不同的病原體,例如霍亂弧菌及副溶血性弧菌、諾如病毒、衞氏並殖吸蟲(肺吸蟲)等細菌病毒及寄生蟲。即使用酒、醋、豉油、蒜頭、辣椒等醃製生蟹都不能消滅這些微生物。只有徹底烹煮食物,才可避免這些病原體引致的疾病。

女子食生醃蝦後出現過敏症狀。
食安中心又分享安全食用貼士:
留意食肆是否持有食環署的牌照和獲得有關售賣刺身及壽司的批簽。
品嘗刺身及壽司時,應注意食物是否新鮮,溫度是否適當。
免疫力較低的人、長者、孕婦及幼童患食源性疾病的風險較高,故不應吃生或半生的食物。
食生海產可感染 衞生署列症狀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寄生蟲感染的症狀及潛伏期取決於所感染的寄生蟲種類。人若進食了未經煮熟的受污染豬肉、牛肉或海產,便可能受感染,如感染小量的寄生蟲,可能會全無症狀。至於有症狀的患者,可能出現的情況如下︰
感染寄生蟲症狀︰
腹部不適及膨脹、嘔吐、腹瀉
體重減輕
肛門痕癢
如感染縧蟲,可在糞便中排出縧蟲節段
如患者體內有大量寄生蟲,可導致較嚴重的併發症,例如腸道阻塞、貧血、膽管阻塞及發炎

女子食生醃蝦後出現過敏症狀。
預防及治理寄生蟲方法
本港衞生署列出預防及治理寄生蟲方法:
預防感染寄生蟲方法
1. 保持良好個人衞生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處理食物或進食前,以及如廁後。
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20秒,用水過清並用抹手紙或乾手機弄乾。如沒有洗手設施,或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使用含70至80%的酒精搓手液潔手亦為有效方法。
定期修剪指甲。
勸喻小童不要吮吸手指或搔抓肛門範圍。
在田裏工作時須穿上鞋子。
2. 保持良好食物衞生
只飲用煮沸後的自來食水或出品自可靠商戶的樽裝飲品。
從衞生和可靠的地方購買新鮮食物,不要光顧無牌小販。
避免進食高危食物,例如生的或未經煮熟的肉類,特別是牛肉、豬肉及魚肉。
食物應徹底清洗。
確保所有食物徹底煮熟才可進食,尤其是以燒烤或火鍋方式烹煮食物。
處理食物時應遵從食物安全五要點,即精明選擇(選擇安全的原材料)、保持清潔(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生熟分開 (分開生熟食物)、煮熟食物(徹底煮熟食物)及安全溫度(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溫度),藉以預防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女子食生醃蝦後出現過敏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