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版拼多多」商業神話破滅 不是便宜就可以

博客文章

「美版拼多多」商業神話破滅  不是便宜就可以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版拼多多」商業神話破滅 不是便宜就可以

2024年03月18日 12:24 最後更新:12:30

「美版拼多多」Wish於2012年推出,比拼多多還早了兩年時間。這個原本有望成為美國下沉市場商業神話的公司,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破滅?

Wish創始人Szulczewski。

Wish創始人Szulczewski。

2016年底,廉價電商Wish的創始人Szulczewski蹭了一波特朗普的熱度:事實證明這個國家的精英忽視了「沉默的另一半」(invisible half)。

據公眾號「遠川研究所」,Wish主打廉價白牌商品,廣受美國下沉市場的喜愛,長期被各路分析師稱作「美版拼多多」,兩者的類似之處還有很多,比如都從移動端起家、注重算法推薦。

2017年,Wish斥資3600萬美元拿下洛杉磯湖人的球衣廣告,理論上勒邦占士工資裏有Wish的一份功勞。

勒邦占士的球衣。

勒邦占士的球衣。

2018年,Wish下載量超越亞馬遜,位居全球購物APP首位;2020年底,Wish用戶破億並成功上市。創始人Szulczewski聲稱,Wish將跟隨亞馬遜和阿裏巴巴的步伐,成為下一個萬億規模的電商平台。

Szulczewski要麽是高估了自己的水平,要麽是高估了美國五環外老鄉的能力。從2016年至今,Wish連虧七年,市值較高點縮水了99%,在今年2月被新加坡電商Qoo10以1.73億美元的白菜價打包帶走。

在整個2023年,Wish的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商品成交金額)只有21億美元——距離萬億夢想差了99.8%。

Wish上綫於2013年,比拼多多還早了2年。

在下沉市場的戰略上,Wish完全預判了拼多多的預判:Wish客單價僅有20美元,遠低於亞馬遜和eBay。平台上的爆品大多為「1+1」産品,即售價和運費都是1美元。高達75%的Wish用戶承認,自己就是喜歡便宜貨。

創始人Szulczewski曾引用過美聯儲數據,41%全美家庭掏不出400美元的現金,因此為「支付不起120美元亞馬遜Prime會員」的「鐵銹帶」老鄉打造一個電商平台,是Wish義不容辭的職責。

Wish的兩名創始人,Szulczewski與張晟。

Wish的兩名創始人,Szulczewski與張晟。

老鄉們的需求,自然需要性價比産品來滿足。為此Wish大幅降低了中小賣家的入駐成本和門檻:平台不收開店費用、也無需繳納保證金,賣家只要提供身份證就可以上架商品。

對Wish來說,全世界只有一個地方能滿足大規模的低價産品供應:2019年,Wish賣家數量突破100萬大關,94%賣家都來自中國,其中廣東賣家占27%。

珠三角賣家和鐵銹帶老鄉聯手打造了一個美國版的下沉市場商業神話——2018年,Wish下載量超越亞馬遜,成為全球下載次數最多的購物軟件,銷售額攀升至美國前三;2020年,Wish月活正式邁過了一億大關。

但降低賣家入駐門檻帶來的隱患,也在此過程中開始悄然暴露。

在疫情期間的2021年,美國電商市場增速超過26%,電商集體嗅到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彼時亞馬遜和ebay營收雙雙大漲。

Wish同樣想大幹一場,結果却被大幹一場:全年營收僅為20.85億美元,同比下降18%,就連用戶留存都出現了下降。

過低的賣家入駐門檻變成了一顆在2021年爆炸的定時炸彈,願意刷單換好評的都算金牌賣家;大量劣迹賣家發假貨甚至空包,等到投訴落地早已人去店空。

Reddit用戶發帖稱:「千萬不要在Wish上買厠紙」。

Reddit用戶發帖稱:「千萬不要在Wish上買厠紙」。

法國當局就曾多次對Wish進行調查,結果發現95%的抽查産品不符合法律標準,更有45%的玩具、90%的電器甚至帶有危險性,在Wish下單刺激指數堪比開盲盒。2020年,法國直接把Wish排除出了國內市場。

面對用戶和監管的責難,Wish再度祭出昏招:加大罰款力度。

針對違規行為進行罰款無可厚非,但問題出在了Wish純粹用罰款代替了管理。

一方面,罰款並沒有杜絕劣迹賣家的存在。這些賣家一旦被罰,就會迅速用其他身份證另開新號,繼續投機套利,深得「敵追我跑」的游擊戰精髓。

另一方面,Wish在罰款中很難界定邊界,誤傷了大量的「守法」賣家——因為物流慢了被差評,背鍋挨罰的是賣家;有時甚至因為上架商品太便宜,商家也會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被罰。

曾有一位服飾類賣家稱,自己在2018年初貸款了100多萬用於擴大團隊,然而伴隨著Wish各項罰款愈加「離譜」,賬上的貨款迅速减少。最終自己辛苦奮鬥整兩年,淪落到賣房還貸的境地。

更加哭笑不得的是,由於Wish的母公司在美國,中國賣家想要討回罰款,還得去美國當地法院提起訴訟,維權的成本和難度都指數級上升。

眼看著隔壁亞馬遜賣家發家致富搬進了深圳灣一號,而自己却屢屢被Wish放血,以至於有賣家懷疑罰款並非Wish的管理工具,而更像是創收手段。

2019年初,Wish每月僅靠罰款就能進賬300萬美元。

Wish「亂罰款」現象一度震驚央視。

Wish「亂罰款」現象一度震驚央視。

一邊是平台罰款標準飄忽不定,另一邊商家却往往申訴無門,「劣幣驅逐良幣」如同教科書般上演:2022年,在一次跨境賣家抽樣中,仍然留在Wish的賣家僅有20%,已經選擇離開的則高達35%。

大量優質賣家另覓他處,反而「提純」了Wish的劣迹賣家含量,這就導致用戶體驗陷入了持續下降的惡性循環。

曾有一份針對超過1.6萬Wish用戶的調查問卷,其中有23%的人聲稱商品與預期相距甚遠。充斥社交媒體的負面言論,也進一步加速了用戶留存和活躍度的下滑。

Wish自己吞下了最後的苦果。到2022年末,Wish先是把月活跌到了僅剩2000萬,隨後是營銷開支跌了80%,最終連帶整體營收暴跌73%,全年虧損3.84億美元。

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Wish終於著手自救,但它的中國同行已經殺過來了。

2022年2月,Wish取消了賣家的自行注册,開始實行邀請制;在這之前又推出了「Wish Standards」計劃,從産品質量、客戶評論、退款率等多個維度,對商戶進行評估以進行流量分配。

Wish的策略是清晰的:上綫邀請制,堵住了低質賣家的繼續涌入;而「Wish Standards」計劃,則可以將用戶體驗不佳的賣家清理出去。

但這依然無法抵抗Wish螺旋下墜的重力。在最近一次2023年3季度的財報中,Wish季度收入僅為6000萬美元,不及去年同期一半;而平台賴以維繫的月活用戶,更是只剩下了1100萬。

多年高額的營銷支出化為烏有之後,Wish母公司選擇套現離場,已經成為了最後的止損。

wish活躍用戶數近年大幅下降。遠川研究所製圖

wish活躍用戶數近年大幅下降。遠川研究所製圖

Wish自誕生之日起,曾連續押中手機電商、推薦算法、下沉市場、社交流量等一系列的時代彩券,但最後的勝利者反而是拼多多。

2022年9月,拼多多旗下跨境電商Temu,携「全托管模式」登陸北美。根據SensorTower的數據,Temu全球月活在去年10月就已經來到了約1.3億。從這個角度來看,Temu僅一年時間就抵達了Wish未曾企及的高度。

Wish的低價,本質上來自簡單粗暴的降低賣家門檻,始終沒有脫離「撮合交易」的語境。但中國跨境電商的成本控制,實際上來自對供給端的深入與掌控。

全托管模式下,國內賣家發貨必須經由Temu國內倉檢驗,才會由平台發往海外。跨境電商長期存在的品控問題,由此被打上了補丁。

Temu國內倉。

Temu國內倉。

而更早出海的SHEIN,更是把從原材料採購、服裝設計,再到釋放訂單、履約售後等大量環節,牢牢攥在了自己手裏。

這種情况下,賣家承擔的職責無限接近於單純的生産和供應,大量的運營工作都被電商平台攬在手裏。而平台支付的成本也相當驚人,一份調研紀要顯示,Temu每天會用到1~3萬人來分揀打包。與此同時,國內的客服團隊也長期穩定在大幾千人。

無論是大規模倉庫和客服團隊的組建,還是針對數萬人團隊的管理,對Wish這家美國公司來說,屬實有些超綱。

在把人管起來這件事上,還是我們東亞人更在行。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Reddit

特朗普高調對全球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多番針對中國反制措施調高稅率,另方面又「朝令夕改」,「放生」智能手機和電腦等電子產品。4月13日英國《金融時報》以「China is well positioned to weather Trump’s trade war (中國有能力應對特朗普貿易戰)」為題,從3個角度分析指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注定失敗」。

文章作者為顧問佳富龍洲(Gavekal Dragonomics)創始合夥人兼研究主管克羅伯(Arthur Kroeber)。

《金融時報》刊分析文章,從3個角度指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注定失敗」。

《金融時報》刊分析文章,從3個角度指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注定失敗」。

文章指,特朗普幾乎對所有進口美國產品徵收至少10%的關稅,鋼鐵、鋁和汽車被徵收25%的關稅,而中國則被徵收145%的關稅,特朗普的團隊正忙於將關稅政策帶來的混亂「合理化」,作為建立聯盟擊敗中國的整體計畫,惟認為任何計劃都注定會失敗。

首先,文章指出,特朗普經常提到想透過關稅達到「打擊不公平的貿易行為、消除貿易逆差、實現美國再工業化、對抗中國」等目標,惟都站不住腳,而這些目標往往與其他政策相矛盾,或顯然無法實現。

文章認為,更好的解釋是特朗普的主要動機是「累積和行使權力」,而關稅是這種權力的最佳工具,他發動全面貿易戰的目的,是要消除全球經濟秩序對美國單方面行使權力、特別是總統行使權力的限制。

文章認為,特朗普關稅政策的主要動機是他個人希望「累積和行使權力」。AP圖片

文章認為,特朗普關稅政策的主要動機是他個人希望「累積和行使權力」。AP圖片

文章說,特朗普幾十年來一直認為,世界其他國家願意不惜一切代價進入美國市場;其次,或許更重要的是,在國會選擇阻止他之前,特朗普擁有無限的個人權力,可隨時以任何理由對任何國家徵收或撤銷關稅。 特朗普最想要的就是展現統治地位並迫使對方屈服。那些沒有積極抵制其關稅政策的國家,被寬容地免除更高的關稅,但敢於違抗他的國家,將受到殘酷的懲罰。

因此,文章認為,現在大多數國家都明白,特朗普顧問提出的各種經濟理由,都僅是「幌子」,只要特朗普普掌權,美國就不可靠,沒有理智的領導人會加入他反對中國的行動。

第二個美對華貿易戰「注定失敗」的原因是,上周美國國債遭投資者大量拋售,特朗普在「對等關稅」問題上即退縮,這表明債券市場決定了他的關稅大棒的大小規模,其實比他想像的要小得多,因此,特朗普在貿易談判中失去了籌碼,因市場反應不佳,特朗普不得不放棄高關稅,因為國債市場將再次暴動。

他預計,對於大多數國家領導人來說,其策略會是盡快達成一些表面上讓步、但缺乏實質內容的協議,換取特朗普降低關稅,這些國家不會在協議中寫入有關破壞自身對華貿易關係的承諾。

第三個原因對華貿易戰「注定失敗的」原因是中國本身。文章指,表面上看,中國現在的狀況似乎比美國更糟,因失去了最大的出口市場之一,而且似乎在外交上處於孤立狀態,但事實上,中國已經做好了與美國打一場經濟消耗戰的準備。

面對可能失去對美出口的損失,中國可透過拉動國內消費需求來彌補,認為中國已經開始認真拉動內需的準備。

另一方面,過往經驗證明「沒了美國進口,中國也能過得很好,長達五年的出口管制讓中國在沒有美國技術的情況下也能製造出好東西」。對市場擔憂人民幣貶值,文章認為,如果中國能推出令人信服的舉措刺激內需,將吸引資本流入,支撐匯率。

文章又認為,由於對中國消費品徵稅,美國面臨更高的通脹,因其對中國工業投入的依賴程度是中國對美國零件依賴程度的3倍,價格上漲已經對企業投資造成了損害。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約翰威廉斯近日表示,受川普關稅政策影響,預計美國經濟今年成長速度將降至1%以下,通脹率將升至3.5%至4%之間,失業率將升至5%。

文章說,中國存在需求問題,可透過更好的宏觀政策來解決;但美國面臨供給衝擊和可能的滯脹,則只有透過經濟體制變革才能解決。換言之,若特朗普對華發動新貿易戰的目的,是為讓北京屈服於美國的強權,那麼結果只會是沮喪和失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