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學在香港越來越備受重視。中醫診所成行成市之餘,有些名中醫更要提早幾個月預約,普羅市民對中醫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有賴於政府、高等院校和業界多年來積極投入資源發展中醫。香港在明年底將迎來首間中醫醫院,並以嶄新的中西醫服務模式營運。
一直以來,香港的醫療系統以西醫作主導,中醫師註冊制度在2000年才實施,及至2018年,政府才宣布將中醫藥納入香港醫療系統。過去20多年的發展「話長唔長、話短唔短」,今日中醫的普及程度來看,中醫藥學的確在香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香港中醫藥學界一向人才輩出,馮奕斌教授就是其一。他自2021年起出任港大醫學院中醫藥學院院長,並擔任中醫全科學士課程主考委員會首席主考,帶領港大中醫藥學院培育國際化中醫藥人才。馮教授連續7年獲全球知名數據分析機構科睿唯安(Clarivate)列為香港大學引用率最高的頂尖1%的學者之一。他其中一項研究發現,一種含有冬蟲夏草的中藥補充替代品和一款已上市的止咳中成藥可顯著提高長新冠患者生存質量,分別可降低患者疲勞,和改善新冠患者的上呼吸道併發症及轉陰時間,為優化未來藥物提供嶄新思維。
香港絕對有條件發展中醫藥學,除了人才雲集外,越趨成熟的中醫藥學教育系統亦是重點。目前有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和浸會大學開設中醫藥學院,招收全日制中醫藥全科學士學位學生,但學生畢業實習仍在國內,隨著中醫醫院即將投入服務,學生畢業實習則有可能在香港完成。
此外,香港的中醫藥發展最獨特之處,就是聯通世界、融合中西醫理論和研究,以創新中醫藥的評價體系,融會貫通,參考西醫藥學的研究和評價體系,但非搬字過紙,避免「不中不西」,相信中醫藥學進一步普及化指日可待。
Sebastian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