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獲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 2024 年度「全球最可持續發展企業」50 強。
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鄭志剛。(資料圖片)
該集團在環境、社會及管治(ESG)主要範疇,包括應對氣侯變化、節能減排等多個領域均獲得認可,成功從全球 5000 多間企業中脫穎而出晉身 50 強。
點擊看圖輯
新世界發展獲美國《時代》雜誌評為 2024 年度全球最可持續發展企業 50 強之一。
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獲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 2024 年度「全球最可持續發展企業」50 強。(新世界發展網站圖片)
是次評選由美國《時代》雜誌聯同統計數據公司 Statista 首度舉辦。對於集團榮登全球最可持續發展企業 50 強,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鄭志剛表示非常高興,認為這印證集團實踐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成績。「我們在房地產發展引入可持續發展模式,努力發展綠色建築、減少碳排放及能源強度,支持低碳經濟轉型,未來,我們會繼續為企業,以至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努力。」
新世界發展獲美國《時代》雜誌評為 2024 年度全球最可持續發展企業 50 強之一。
這次評選是先從全球各大企業中選出超過5000間具規模與影響力的企業,並根據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與評級、資訊披露情況和透明度,以及整體ESG表現等20項指標,包括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信息披露、能源和碳排放強度及女性領導力等進行評分,從中選出500間來自全球 3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企業。當中,新世界排名第43位,是唯一打入50強的香港公司。
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獲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 2024 年度「全球最可持續發展企業」50 強。(新世界發展網站圖片)
新世界一直積極推動ESG。集團高度重視項目生命周期的可持續發展,務求從規劃設計到營運管理均達致最佳實踐,盡量減低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集團的1.5°C科學基礎減量短期目標,已獲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組織(SBTi)批核,並承諾遵守SBTi的淨零排放標準制定長期減排目標。
另外,新世界亦制訂了可再生能源藍圖,期望於2026財政年度及2031財政年度前,於大灣區及大中華地區租務物業採用100%可再生能源,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集團亦會致力於新落成及現有項目中,盡量安裝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推動更廣泛的可再生能源市場發展。
保護生物多樣性。(新世界發展網站圖片)
同時,新世界亦將氣候風險管理措施納入物業發展之中,以加快減碳進程,率先支持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制訂並推行《氣候韌性指引》,並將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融入到設計、大規模翻新及建築等各個階段。目前,新世界已在香港、中國內地等多個地點,進行了初步的氣候相關風險評估,並對識別為潛在高風險的資產進行了更深入的調查,以進一步降低氣候風險。
新世界發展是香港積極推動可持續金融的企業之一。2018 年集團旗下物業 K11ATELIER King’s Road在榮獲《WELL建築標準》、《領先能源與環境設計》(LEED)及香港《綠建環評》(BEAM Plus)三重鉑金級國際建築標準認證後,獲得了香港首筆綠色貸款。此外,集團亦與星展香港攜手,達成了亞洲首筆與全球房地產可持續標準(GRESB)表現掛鈎的貸款。新世界亦是全球首個發行可持續發展掛鈎美元債券的發展商,並且是首家在公開市場上發行以美元計價的社會責任及綠色永續雙重債券的企業。
廢物管理。(新世界發展網站圖片)
在推動企業多元共融的進程方面,新世界發展董事會的女性成員佔比高達 35.3%,比例居於本地上市公司中前列位置。此外,集團還推行一系列關懷員工身心健康的措施,並積極推出多個社會創新項目等。
隨着環保意識提高,越來越多人選擇在日常衣食住行中實踐綠色生活。推動紡織、製衣和時尚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正是業界未來的重要發展方針。
環保水耕: 時尚未來研究所首個項目包括水耕棉花種植,不但減少對土地的依賴,用水量更大減九成。政府新聞網圖片
有見及此,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與非牟利機構合作,建立研發空間─開研,通過展示創新解決方案、建構全方位合作平台,以及就解決問題提供資源,為業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靈活的技術方案。
靈活創新
開研佔地兩萬平方呎,由時尚未來研究所和創研坊兩部分組成。前者是開發早期技術方案的組合研究空間,以模組化形式展示嶄新的構思。模組化設計具靈活優勢,有助開發可迅速調整且具彈性的技術方案,以配合高速變化的市場發展。
就地生產: 耕織計劃配備生產線,減少運輸過程產生的碳排放。政府新聞網圖片
中心期望時尚未來研究所可以展示新興和具前瞻性的研發概念,為新技術提供可擴大應用規模的平台,確保研究成果理論與實際兼備,適合市場採用。
環保製衣
時尚未來研究所首個項目是耕織計劃,由水耕棉花種植至紡紗製衣的生產線,模擬一條龍生產。
由於傳統棉花耕種耗用的水量甚高,開研採用垂直水耕,較傳統方法節省逾90%用水,而未被植物吸收的水分更可循環再用。
水耕也有效減少對土地的依賴,同時提供可控環境,有利農作物連續生長和採收。而水耕種植農場選址更可靠近城市,減少運輸過程產生的碳排放。
當棉花收成後,就會經過開鬆、拼條等多個工序,製成紡織用紗線,最後利用機器製成衣服。
分解重用: 創研坊利用水熱處理技術分離紡織品中的聚酯纖維和棉花,讓舊衣物可循環再造。政府新聞網圖片
高效回收
開研另一重點創研坊是一條升級回收生產線,採用人工智能技術,將回收的舊衣物分類,再透過一套纖維回收系統,利用水熱處理方式,分離織物中的聚酯纖維和棉花。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總監(業務拓展)陳念群提到,棉花和聚酯纖維混紡,是紡織品最普遍的成分,大多數衣服都採用這種物料。
她說︰「兩種材料混合對回收構成困難,將它們分離後,聚酯纖維可以重新製成紗線。」
回收物料製成的紗線可用於製衣,而棉花則分解成纖維素粉末,再作其他用途,形成循環生產系統。
中心指系統每日處理回收衣物量可達一噸,期望透過展示循環生產的可行性和效益,鼓勵業界採用類似做法,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
跨界合作: 陳念群希望開研作為一個平台,推動跨行業合作和社會各層面可持續發展。政府新聞網圖片
推動發展
開研於9月正式開幕,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形容開研的成立,是紡織、製衣及時裝業發展的重要里程,期望通過共享研究成果,推動跨行業合作,進一步促進社會各層面可持續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