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拆解當年71遊行幕後乾坤 黎智英發功 激進派玩騎劫把戲

博客文章

拆解當年71遊行幕後乾坤 黎智英發功 激進派玩騎劫把戲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拆解當年71遊行幕後乾坤 黎智英發功 激進派玩騎劫把戲

2024年06月30日 21:46 最後更新:22:07

今年71又至,在「亂後」的平和時代,這一天料會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與過往每年舉行大遊行那種「動盪」氣氛大不相同。政圈朋友一直有留意多年來71遊行的情況,指這活動不僅是對抗陣營的一個「儀式」,更發揮着匯聚群衆、製造所謂「人民力量」的作用,藉此向北京和特區政府施加最大壓力。究竟背後的玩家,如何把遊行谷大?朋友拆解箇中幾個乾坤,其一是黎智英在台前幕後發功,其二是激進派擅用「借勢」策略,騎劫民怨,把群眾遊行操弄於股掌中。

每年的71大遊行,背後皆有政治玩家利用形勢操弄群眾情緒,並以「訴求大雜薈」招數充撐人數,製造聲勢,然後將遊行變成其手中的「政治武器」。

每年的71大遊行,背後皆有政治玩家利用形勢操弄群眾情緒,並以「訴求大雜薈」招數充撐人數,製造聲勢,然後將遊行變成其手中的「政治武器」。

先講黎智英。朋友翻閱黎的愛將、《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和控方在庭上披露的內情,可見到黎如何利用旗下傳媒作宣傳機器,全力催谷71等大遊行的人數,將鼓動效果最大化。控方指《蘋果日報》在2019年71遊行當日,在頭版刊出「惡法未撤回 林鄭未下台 今日再上街」的口號,並隨報附送《逆權六月》特刊免費派發,陳沛敏指「逆權」的意思就是反政府。

其實黎智英由6月初開始,就一步一步谷起遊行個勢,先是力推69反修例遊行,然後是71。他曾叫陳沛敏訪問聯署反修例的同學,「激發更多學生出來」,又指令社長張劍虹吩咐下屬「新聞做大啲,去催谷多啲人上街」,包括依董橋之計,訪問一批學者名人,登在頭版,而自己亦在《成敗樂一笑》專欄大聲疾呼,促市民不要慳幾個鐘時間,「一定要出嚟」。

黎智英在台前幕後發功,運用旗下傳媒全力催谷遊行人數,是多次大遊行的主要推手。

黎智英在台前幕後發功,運用旗下傳媒全力催谷遊行人數,是多次大遊行的主要推手。

當時林鄭宣布撤回《逃犯條例》,黎老闆顯然擔心群眾熱度下降,故下令陳沛敏繼續加強宣傳催谷,不要放軟手腳,表示「我們只好將行動日漸加劇,迎接詭計來臨」。

政圈朋友說,回帶看幾年前的情況,黎智英早在2013年時,已是71遊行的重要推手,當時「佔中」構想已出台,他與反對派盤算展開攻勢,加大力度爭取「真普選」。在遊行之前,他藉着其住宅疑受破壞的新聞,高調接受傳媒訪問,鼓動市民參加71遊行,表示當年的遊行人數可達到50萬,與2003年71的人數平頭。

他當日自己赤膊上陣,而李柱銘、陳日君、陳方安生等也全部登場,以製造聲勢。主辦遊行的民陣其後宣布有43萬參加,明顯報大數,但成功為翌年的「佔中」積聚了能量。

除了黎智英利用宣傳機器發功,反對派也有一套谷大71遊行的「秘技」,就是混雜各種訴求,各路參加者通殺,同時騎劫社會民怨,作為他們的籌碼,達成其政治agenda。

政圈朋友說,2003年71遊行雖以反對23條立法為主題,其實混合了沙士及經濟不景引發的民怨,後者鼓動力更大。到2005年以後,因經濟開始復甦,曾蔭權上台後政治也漸穩定,所以71遊行人數每況愈下,當年參加的市民少過2萬人,而2006年遊行人數也相約,場面迅變冷淡。

為了充撐場面,主辦者把囗號擴濶,提出「同一夢想,同一人權」,將少數族裔、同性戀者、法輪功、外傭,以至性工作者都「共冶一爐」,勉強湊成一支遊行隊伍,但人數未見增加,警方估計2008年71遊行的參加者僅1.5萬人。

政圈朋友說,因2012年舉行特首換屆選舉,激進反對派抓住這大好時機,於2011年的71遊行舉出「還我2012雙普選,打倒地產霸權」的旗幟,大打政改牌,加上「訴求大雜薈」效應繼續,結果參加人數回升,主辦者聲稱有22萬人遊行,警方估計高峰時約5.4萬人。

政圈朋友說,梁振英於2012年就任特首,反對派和黎智英有了發動71遊行的新目標,又因當時內地民運人士李旺陽自殺,他們乘機把矛頭轉向北京,令當年71遊行人數反彈,主辦者大吹人數達到40萬,警方則估計有6.3萬人。

之後的幾年,「佔中」和反修例行動接連爆發,對抗情緒日高,激進反對派和黎智英抓住這形勢,進一步運用71遊行這「大殺傷力武器」,向阿爺和特區政府步步進逼。

政圈朋友說,物極必反,當時71大遊行被利用來「掩護」勇武派的暴力行動,結果他們攻佔立法會,大肆破壞,大遊行的「和平」性質蕩然無存,終於行到了盡頭,可謂自取滅亡。

71大遊行因受到政治玩家操弄,由象徵示威自由的「標誌」,變質為政治手段,更成為動亂之源,政圈朋友和我都搖頭嘆息,認為不值得懷念,就讓它在歷史中湮沒。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特朗普打關税戰愈打愈癲,有人比喻為21世纪的「越南戰爭」,美國深陷泥沼,正向下沉,不能自拔,而前財長耶倫將之形容為「美國史上最嚴重的自殘行為」,也極之貼切。耶倫說的是美國經濟,其實特朗普瘋狂蹂躪美國專上教育,同樣是嚴重自殘,一位升學顧問朋友傳給我一份最新報告,2024年3月至今年3月,就讀美國大學的外籍學生人數,勁減了11%,估計經濟損失逾40億美元,寫這報告的專家指,由於特朗普強力壓制大學,以縮減資助脅迫,加上收緊學生簽證,更多中國學生亦怕怕卻步,下學年留學生人數料出現懸崖式下跌,經濟損失將倍增。美國多年「留學王國」的根基,一朝被侵侵搞殘,日後恐難以挽回。

上學年留學美國的外國學生大減了11%,特朗普壓制美大學,以及收緊留學生入境,料將令下學年留學生人數跌勢加劇,他對專上教育「自殘」,造成的破壞將難以挽回。

上學年留學美國的外國學生大減了11%,特朗普壓制美大學,以及收緊留學生入境,料將令下學年留學生人數跌勢加劇,他對專上教育「自殘」,造成的破壞將難以挽回。

入讀美國大學,向來是外國學生的熱門選擇,對美國而言,也是一門可觀生意,連年帶來巨額順差,在2023至24學年,國際生對美經濟的貢献就達500億美元。但上述報告指,2024年3月底至今年3月底(包括特朗普就任的第1季),在美國就讀的外國學生由约115萬人,跌至約102萬人,減少了13萬人。

負責這報告的專上教育專家、波士頓大學教授格拉斯指,這減幅和跌速,都十分顯著,差不多到了新冠疫情時的低點。因為國際生縮少了逾一成,估計院校和整體經濟損失達40億美元。

特朗普於3月以後,接連耍出極辣政策,格拉斯教授預計外籍留學生人數的跌勢將加速,主要受兩個負面因素影響:1是當局大大收緊學生簽證,縮減入境學生人數,擺明閂閘趕客;2是政府大削學校科研資助,研究院難以給學生提供津貼,碩士課程所受影響最大。

關於當局嚴查申請留美的學生,早前已傳出消息,指各美駐外領事館已收到密令,全面搜查簽證申請者的社交媒體帳號,若發現「反美」和「反以色列」內容,就拒絕發出簽證,申請赴美升學的港生也不例外。這舉動已令不少外國生「怕怕」,寧願另揀他國。

至於當局鐵腕削院校資助,也極不利於大學招攬優質學生。據美媒報道,特朗普正以大棒子拷打頂尖大學哈佛,要求它廢除「多元、公平與包容」(DEI)政策,並減少「熱衷於激進主義」的教職員和學生帶來的影響,由於校方企硬不就範,政府已凍結給哈佛的22.6億美元(約175億港元)撥款和合約。

面對特朗普的脅迫,哈佛校長加伯不為所動,聲稱政府表面上是打撃「反猶」,其實是對思想和學術進行直接審查,所以不能退讓。

因哈佛財政底子厚,可以夠「吉士」硬頂,但其他院校很難不軟化妥協,目前已知有60間名牌大學收到特朗普政府的警告,其中被指為「反以」震央的哥倫比亞大學,已被撤銷4億美元(約30億港元),以作懲罰,哥大管理層面對強權,惟有乖乖聽話。

格拉斯教授沒有特別提及中國學生,但升學顧問朋友同我講,特朗普對中國的貿易戰正升級,部分華生簽證已被撤銷,在戰雲密布下,下學年留美中國學生必然大減,不但持續過去4年的跌勢,更會加速。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這句元曲名句,用來形容特朗普對美國大專教育的摧殘,實在貼切不過。正如格拉斯教授所說,外國學生紛紛望門卻步,不斷流失,對美國院校帶來的深遠影響,以後將難以挽回。

外國留學生大減,帶來的經濟損失達40億美元,下學年很可能倍增。

外國留學生大減,帶來的經濟損失達40億美元,下學年很可能倍增。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