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渠務署鑄製特色渠蓋以圖案突顯地區風景 辦渠蓋設計比賽齊令「腳下生色」

社會事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社會事

      社會事

      渠務署鑄製特色渠蓋以圖案突顯地區風景 辦渠蓋設計比賽齊令「腳下生色」

      2024年09月09日 14:00 最後更新:16:27

      從渠蓋可以看出香港風土人情,渠務署近年鑄製一系列特色渠蓋,色彩艷麗,集功能與美觀於一身,其上圖案更反映當區特色。在林村的渠蓋畫的是許願樹;在大澳的渠蓋上是小艇和漁獲,更有棚屋和水道,一看便知當地人的生活離不了海。

      政府新聞處影片截圖

      政府新聞處影片截圖

      華麗變身

      渠蓋的功用是方便工程人員檢查和清理沙井、渠道,屬於實用性質的設施,原本毫不起眼,但近年渠務署卻為它們悉心妝扮,摒棄粗糙紋理,改用突顯地區特色的圖案,顏色也由純黑變為五彩斑斕。此舉既提升水務系統形象,也為市民和遊客增添打卡好去處。

      渠務署工程師溫志堅細說大澳特色渠蓋的設計意念:「我們把站在大涌橋上望向棚屋的風景濃縮在渠蓋上。」其上有小艇、漁獲、蝦膏和鹹魚,活現大澳漁民的日常生活。棚屋前直達小艇的木梯可謂點晴之筆,顯示出漁民的生活智慧。

      歷久常新: 由於渠蓋安裝在露天地方,渠務署特地選用室外專用的油漆,使色彩持久。政府新聞處圖片

      歷久常新: 由於渠蓋安裝在露天地方,渠務署特地選用室外專用的油漆,使色彩持久。政府新聞處圖片

      大埔林村名勝首推許願樹,當地特色渠蓋畫的也是它。渠蓋上的大榕樹樹冠茂盛,掛滿了象徵祝福的寶牒。這款渠蓋有兩個不同顏色的版本,一款由綠色、藍色、黃色和啡色交織而成,生機勃勃;另一款選用粉紫色、粉紅色、綠色和啡色,散發浪漫氛圍。

      香港本是漁港,鯉魚門特色渠蓋正好反映香江之美,將山、水、鯉魚、漁船、懷舊小輪、牌坊和燈塔等元素融入設計之中,其中山、水元素隱含鯉魚門村依山傍水之意,也代表渠務署興建的污水收集系統,以改善避風塘一帶的水質。鯉魚、漁船和懷舊小輪則代表鯉魚門區活躍的漁業活動,和以海鮮美食為賣點的旅遊景點形象。

      多姿多采: 大埔林村的特色渠蓋以許願樹為主題,有貼近現實的綠色樹冠版本,也有浪漫化的粉紅色樹冠版本,迎合不同打卡人士的喜好。政府新聞處圖片

      多姿多采: 大埔林村的特色渠蓋以許願樹為主題,有貼近現實的綠色樹冠版本,也有浪漫化的粉紅色樹冠版本,迎合不同打卡人士的喜好。政府新聞處圖片

      精心設計

      為了兼顧原有功能,特色渠蓋的設計避免採用大幅圖案,構圖也不能遮掩用作打開渠蓋的匙孔位置。考慮到方便維修保養,圖案線條不能太幼。渠蓋上不同方向的凹凸坑紋需保留,並要加強防滑。由於渠蓋安裝在露天地方,渠務署特地選用室外專用的油漆,使色彩持久。

      渠務署現時已在11個地點安裝逾200個特色渠蓋,除大澳和林村,還有蝴蝶谷道寵物公園、茶果嶺海濱、啟德河、昂坪、鯉魚門、翠屏河、土瓜灣海濱、海輝道海濱和梧桐寨。

      大澳之美: 溫志堅細心介紹大澳特色渠蓋上的設計元素,包括小艇、漁獲、棚屋和水道等。政府新聞處圖片

      大澳之美: 溫志堅細心介紹大澳特色渠蓋上的設計元素,包括小艇、漁獲、棚屋和水道等。政府新聞處圖片

      該署計劃在全港安裝更多特色渠蓋,而為慶祝成立35周年,署方正舉辦特色渠蓋設計比賽,勝出作品有機會被製成渠蓋,安裝在香港不同地方。

      《BP大平台》的博客文章指出,渠務署用機械人清理雨水箱型暗渠,助力解決荃灣海傍臭味。

      近日荃灣海傍臭味再度困擾該區居民,立法會議員陳恒鑌積極跟進此事。去年,荃灣海傍臭味已改善八成,但近期居民反映臭味再次出現。陳恒鑌議員致電政府有關部門了解情況,得知臭味重返的原因是政府清理箱型暗渠淤泥的工程。

      陳恒鑌議員視察荃灣海傍。《BP大平台》圖片

      陳恒鑌議員視察荃灣海傍。《BP大平台》圖片

      《BP大平台》圖片

      《BP大平台》圖片

      陳恒鑌在3月6日與荃灣海傍的居民實地視察周邊情況,居民表示「做到嘢」。

      渠務署代表向陳恒鑌及地區人士講解,政府目前正使用高壓水槍和遙控清淤機械人清理主要雨水箱型暗渠,包括大河道、大涌道及馬頭壩道的近排水口段。這項工程自今年1月開始,預計將於3月底分階段完成。大涌道雨水箱型暗渠近排水口段的清理工作已完成,目前正在清理馬頭壩道雨水箱型暗渠近排水口段和大河道箱型暗渠近大河道北段。

      渠務署用遙控清淤機械人清理主要雨水箱型暗渠。《BP大平台》圖片

      渠務署用遙控清淤機械人清理主要雨水箱型暗渠。《BP大平台》圖片

      《BP大平台》圖片

      《BP大平台》圖片

      渠務署用遙控清淤機械人清理主要雨水箱型暗渠。《BP大平台》圖片

      渠務署用遙控清淤機械人清理主要雨水箱型暗渠。《BP大平台》圖片

      《BP大平台》圖片

      《BP大平台》圖片

      為了緩解雨水渠出水口隔泥幕內的氣味問題,渠務署表示會適時安排吸缸車來吸取隔泥幕內的水體作為臨時措施,隔泥幕會在完成各箱型暗渠清理工作後逐一移除。渠務署代表亦指出,傳統清淤方法涉及高風險密閉空間工作,並且清淤前或需完成臨時排水改道,工作僅限在旱季進行。利用遙控清淤機械人能打破過往傳統清淤工作面對的限制,增加清淤工作的彈性及效能,亦讓工作人員更安全地工作。

      環保署則表示,荃灣海濱氣味已減少超過90%,硫化氫的平均濃度從2022年4月的36ppb下降至2025年1月的2.5ppb。自從渠務署在2024年第4季進行清淤工程以來,2024年第4季的硫化氫平均濃度為3.4ppb,比第3季減少了近一半。環保署將繼續收集監測數據以監察氣味的改善情況。

      《BP大平台》圖片

      《BP大平台》圖片

      《BP大平台》圖片

      《BP大平台》圖片

      陳恒鑌高度關注清淤工程的路段位置,並期望政府能對淤泥進行恆常性的清理。他表示,雖然在清理過程中可能會有臭味釋放,但工程完成後,相信將徹底解決海傍臭味的問題,有效改善居民的生活質素。渠務署會繼續使用無人機和新型的閉路電視密切監視暗渠內的積淤情況。

      想知更多社區資訊,請瀏覽《BP大平台》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