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路政署打造行人友善環境提升步行體驗 優化街道景觀為鬧市添色彩

社會事

社會事

社會事

路政署打造行人友善環境提升步行體驗 優化街道景觀為鬧市添色彩

2024年09月29日 16:04 最後更新:16:04

斑駁的瓦片屋頂、古樸的中式家具,昔日圍村風貌,如今以全新姿態在街道上重現。

政府一直致力通過美化公共空間和優化街道景觀等措施改善市容。由政務司副司長領導的地區治理專組,積極跟進落實各項地區議題,打造行人友善環境、提升步行體驗正是重點之一。

更多相片
觀塘區橫跨協和道的行人天橋將換上新裝,主要牆身未來會展現由沈雲山眺望飛鵝山和順利邨的景色。政府新聞處圖片

觀塘區橫跨協和道的行人天橋將換上新裝,主要牆身未來會展現由沈雲山眺望飛鵝山和順利邨的景色。政府新聞處圖片

林泳誼表示,路德圍的美化設計以荃灣圍村為主題,並取材自區內木棉盛放的美景。政府新聞處圖片

林泳誼表示,路德圍的美化設計以荃灣圍村為主題,並取材自區內木棉盛放的美景。政府新聞處圖片

路政署會重鋪全港40段合共長逾16,700米的行人路,為市民提供更佳步行環境。政府新聞處圖片

路政署會重鋪全港40段合共長逾16,700米的行人路,為市民提供更佳步行環境。政府新聞處圖片

吳楚翹表示,首階段的18區選定構築物翻新美化工程已展開,料今年年底前陸續完成。政府新聞處圖片

吳楚翹表示,首階段的18區選定構築物翻新美化工程已展開,料今年年底前陸續完成。政府新聞處圖片

路政署分兩階段翻新和美化全港18區選定的行人天橋或隧道等構築物。政府新聞處圖片

路政署分兩階段翻新和美化全港18區選定的行人天橋或隧道等構築物。政府新聞處圖片

其中,路政署選定荃灣路德圍、中環港外線碼頭、港鐵大圍站進行街道景觀優化工程,為鬧市增添色彩。

觀塘區橫跨協和道的行人天橋將換上新裝,主要牆身未來會展現由沈雲山眺望飛鵝山和順利邨的景色。政府新聞處圖片

觀塘區橫跨協和道的行人天橋將換上新裝,主要牆身未來會展現由沈雲山眺望飛鵝山和順利邨的景色。政府新聞處圖片

舊日情懷

熙來攘往的路德圍,由多條行人專用街道組成,是區內著名的「食街」,其原址為1960年代清拆的荃灣河背村。路政署以荃灣圍村作美化主題,為尋常的路燈燈柱、花槽等加以點綴,重現圍村建築特色和景致。

路政署園境師助理林泳誼說:「花槽貼圖設計模仿舊圍村一些裝潢和傢俬,讓行人仿如置身舊圍村庭院,回望屋內景象一般;而路燈燈柱貼圖,以圍村磚牆、瓦片頂和裝飾性天花作為設計概念。」

春天未至,抬頭卻可見木棉「盛放」,原來是行人天橋橋墩上的圖案。

林泳誼表示,路德圍的美化設計以荃灣圍村為主題,並取材自區內木棉盛放的美景。政府新聞處圖片

林泳誼表示,路德圍的美化設計以荃灣圍村為主題,並取材自區內木棉盛放的美景。政府新聞處圖片

林泳誼解釋,鄰近路德圍的港鐵荃灣站一帶,是已搬遷的木棉下村原址,現時仍有不少木棉樹每年在該處開花,吸引紅耳鵯和赤腹松鼠等小動物,遂將這道風景融入天橋橋墩和特色渠蓋,成為路德圍的「打卡位」。

另外兩項街道景觀優化工程同樣別出心裁。

聯繫市區和離島的中環港外線碼頭,透過淺藍色調展示南丫島漁村文化,又以「珊珊」李麗珊的風帆和長洲平安包等元素呈現喜悅慶典,牛皮廠和齒輪圖案則訴說着坪洲的本地工業歷史。

而在港鐵大圍站一帶,可見到在與吐露港相連河道常見的白鷺,以及在香港郊野出沒的果子狸和豹貓等野生動物的圖案,呼應城市河道和躍動郊野主題。

路政署會重鋪全港40段合共長逾16,700米的行人路,為市民提供更佳步行環境。政府新聞處圖片

路政署會重鋪全港40段合共長逾16,700米的行人路,為市民提供更佳步行環境。政府新聞處圖片

巧換新顏

路政署多管齊下美化街道景觀,未來全港18區也會陸續換上新面貌。

署方計劃分兩階段,為每區兩條行人天橋、隧道等構築物進行翻新和美化,包括修復老化構件、重新粉刷結構表面,以及提升扶手和照明等設施,令道路設施更安全、便利和舒適。首階段的18座構築物工程已展開,預計今年年底前陸續完成。

動工前,路政署根據構築物的地點度身訂造設計方案,突顯當區特色,例如觀塘區橫跨協和街的行人天橋以山野遊蹤為美化主題,便是從附近的沈雲山郊遊路線獲得靈感。

吳楚翹表示,首階段的18區選定構築物翻新美化工程已展開,料今年年底前陸續完成。政府新聞處圖片

吳楚翹表示,首階段的18區選定構築物翻新美化工程已展開,料今年年底前陸續完成。政府新聞處圖片

路政署園境師吳楚翹娓娓道來:「我們在天橋的主要牆身,展示由沈雲山山頂眺望飛鵝山和順利邨的景色,而在無障礙通道牆身,也會有連綿不斷的灌木和樹木圖案,配合郊遊主題,希望令更多市民認識到沈雲山這個獨特而珍貴的觀塘後花園。」

吳楚翹又舉例指,另一條位於沙田區、橫過沙田圍路的行人隧道,美化設計糅合該區歷史建築和地標的特色,例如曾大屋、瀝源橋,以及市民在城門河划艇、沿河畔踏單車等元素,構成動靜交織的畫面,體現沙田區傳統文化和都市活力。

第二階段的18區構築物翻新美化工程預計明年年初前開展,同年年中前陸續完成。

路政署分兩階段翻新和美化全港18區選定的行人天橋或隧道等構築物。政府新聞處圖片

路政署分兩階段翻新和美化全港18區選定的行人天橋或隧道等構築物。政府新聞處圖片

改善路面

此外,路政署已展開擴大重鋪行人路路面計劃,重鋪全港40段合共長逾16,700米的行人路,涵蓋中西區金鐘道、油尖旺區梳士巴利道等地,並根據整體路面情況規劃維修保養,為市民提供更佳步行環境。

往下看更多文章

路政署:赤柱峽道近馬坑監獄路段恢復雙線雙程行車

2024年09月23日 22:51 最後更新:23:34

路政署表示,受山泥傾瀉影響而一度需全線臨時封閉的赤柱峽道近馬坑監獄路段,已於23日晚約9時30分在整項斜坡鞏固工程迅速完成後,全線開通,恢復雙線雙程行車。

路政署

路政署

路政署fb圖片

路政署fb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