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山西省襄汾縣陶寺遺址博物館12日向公眾開放,展出230件文物,全面展示距今4300年至3900年的陶寺文化考古發掘與研究成果。
陶寺遺址面積280萬平方米 距今已有4100多年歷史
陶寺遺址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是堯、舜兩位聖帝時期的都城遺址,距今已有 4100 多年歷史。臨汾市堯都區是堯廟和堯陵的所在地。陶寺遺址面積 280 萬平方米,自 1978 年起已發掘約 3萬平方米。陶寺文化興起於黃河中游,繼承了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這兩個遺址都為研究早期國家和五千年中華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
展品文物230件 包括陶寺龍紋彩陶盤
陶寺遺址博物館面積約 5000 平方米,展出陶寺遺址文物 230 件,包括陶器、青銅器、木器、玉器及各類器物,代表了陶寺遺址的各類文物。其中一個著名展品是陶寺龍紋彩陶盤,這是一件對於研究中原地區龍崇拜的起源,和相關方面至關重要的珍貴文物。
龍紋屬社會階級象徵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高江濤說:「陶寺遺址的龍形象將各種動物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現實中不存在的新生物,這是中國龍的一個重要特徵。這件龍紋文物是從陶寺遺址的大墓葬中出土的,顯示它與當時的最高權力有關,龍紋是社會階級的象徵。」
29件樂器是貴族陪葬品
此外,陶寺遺址也出土了鼓、石磬、陶鈴等 29 件樂器,其中不少是貴族專用的陪葬品。除博物館外,陶寺縣政府正在加快推進陶寺國家遺址公園、陶寺文化藝術創意園等項目的規劃建設,以保護文物,展示文物的內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