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西伯利亞現神秘坑洞之謎或解開 科學家:與氣候變遷呈正相關

大視野

西伯利亞現神秘坑洞之謎或解開 科學家:與氣候變遷呈正相關
大視野

大視野

西伯利亞現神秘坑洞之謎或解開 科學家:與氣候變遷呈正相關

2024年11月13日 15:20 最後更新:16:25

西伯利亞地區十年前出現了一個神秘的坑洞,科學家們花了數年時間試圖解開這些坑洞的成因,而在上個月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似乎找到了答案。

西伯利亞現神秘坑洞 

據CNN報導,自2014年以來,西伯利亞西北部的亞馬爾半島和格丹半島的偏遠地區已發現20多個巨型坑洞,這些洞穴大得像隕石坑,因此許多人曾認為這是隕石撞擊地球所造成的,甚至有人猜測是外星人的作品。

由氣候變遷和不尋常的地質條件共同作用

如今,由一組工程師、物理學家和電腦科學家組成的團隊表示,他們找到了一種新的解釋。在上個月發表的研究中,他們認為這些坑洞是由氣候變遷和該地區不尋常的地質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

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困在苔原下的氣體(包括甲烷)在地下堆積後,會導致地表形成一個土丘。當下方的壓力超過地面的強度時,這些土堆就會爆炸,噴出氣體,形成類似隕石坑的坑洞。

氣候變遷導致地球氣溫升高  冷凍層膨脹造成地面破裂

報導指,研究發現隨著氣候變遷導致地球氣溫升高,表層土壤正在融化,水分穿透永久凍土層進入冷凍層。問題在於,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多餘的水,導致冷凍層膨脹、壓力增大,最終造成地面破裂,形成裂縫。這些裂縫使深處的壓力迅速下降,破壞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固體形式),並引發氣體的爆炸性釋放。

表層土壤的水很難穿過冰密層深入冰層

對於這項研究,首席研究科學家Evgeny Chuvilin表示,儘管這一想法新穎,但他反駁了其符合該地區地質情況的主張。Chuvilin多年來一直在近距離研究這些隕石坑,他認為西伯利亞西北部的永久凍土層因大量冰和甲烷而特殊,來自表層土壤的水很難穿過這層厚厚的冰密層,深入到地下的冰層。

夏威夷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Lauren Schurmeier也持謹慎態度。她表示,雖然這項研究在理論上是有意義的,但「這些隕石坑仍然存在許多潛在的氣體來源」。

科學家Andrey Umnikov於 2020 年 7 月 16 日從直升機上拍攝的第一張 C17 隕石坑照片。(Andrey Umnikov圖片)

科學家Andrey Umnikov於 2020 年 7 月 16 日從直升機上拍攝的第一張 C17 隕石坑照片。(Andrey Umnikov圖片)

氣候變遷與坑洞的出現之間存在正相關

不過,大多數科學家一致認為,氣候變遷與坑洞的出現之間確實存在正相關,並可能導致未來這些爆炸性隕石坑的增加。Chuvilin指出,全球暖化「影響了地下冰上覆蓋著充滿氣體的空腔的冰凍岩石強度」,使得氣體更容易從地底噴出。他補充道,隨著氣候變遷的加速,可能會導致更多永久凍土退化、強烈的氣體噴發和新的隕石坑。

Schurmeier則表示,雖然這些坑洞釋放的甲烷對全球暖化的影響相對較小,但這是「北極正在改變的可怕跡象」。

科學研究已確認,有害化學物質對動物健康產生嚴重影響,這些危害不僅在多種動物體內被檢測到,權威期刊《Science》甚至預測,虎鯨因多氯聯苯(PCB)污染面臨族群數量急劇下降風險。

研究:殘留40年「有毒化學物」恐讓虎鯨走向滅亡

《Science》刊登一篇報告指出,多氯聯苯污染可能在未來一世紀內導致全球虎鯨族群崩潰。儘管美國於 1978 年禁止生產多氯聯苯,但這些化學物質仍在全球生產並殘留在環境中;由於多氯聯苯具有生物累積性,虎鯨特別容易受到影響;科學家警告,如果不有效控制污染問題,這些頂級掠食者將在未來百年內消失。

虎鯨。示意圖

虎鯨。示意圖

水獺體內被檢測出含有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

最近,英格蘭與威爾士地區的水獺體內被檢測出含有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這些發現表明周圍物種可能也面臨類似的污染風險。根據美國化學學會的最新研究,2014至2019年間死亡的水獺體內檢測到 2 種類型的 PFAS,且80%的個體肝臟中至少含有 12 種不同類型的化學物質。

水獺。示意圖

水獺。示意圖

化學污染進一步威脅北極熊生存

氣候變遷迫使北極熊面臨劇變的棲息環境,而化學污染進一步威脅其生存。根據英國的環保團體「海洋保護協會」指出,多氯聯苯等化學污染物的入侵會影響北極熊的行為與內分泌功能,削弱其記憶與感官能力,進而降低獵食與適應極端環境的能力。

北極熊。示意圖

北極熊。示意圖

感染性疾病成為港灣鼠海豚主要死因

在英國海岸擱淺死亡的港灣鼠海豚中,感染性疾病成為主要死因,特別是化學污染削弱了它們的免疫系統。根據海洋保護協會引述的研究資料顯示,有害物質的累積使港灣鼠海豚罹病風險增加 41%,面臨生存嚴峻挑戰。

鼠海豚。示意圖

鼠海豚。示意圖

有害化學物質對年幼個體的影響尤為嚴重

有害化學物質對年幼個體的影響尤為嚴重。2015至2017年,蘇格蘭科學家研究灰海豹幼崽,發現僅 18 天大的個體體內脂肪層已累積高濃度污染物;有毒物質可能影響新陳代謝與正常生長發育,降低物種在第一年的存活率,對族群繁衍造成威脅。

化學污染對全球海洋生態系統產生危害

化學污染對全球海洋生態系統產生危害,因此,減少有害化學物質的排放與使用刻不容緩;透過強化污染監測、限制高風險化學品的生產與應用,以及推動更嚴格的環保政策等措施,才有機會創造出永續環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