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是中國古代的彈撥類樂器,被文人墨客視為高雅的代表,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如今,古琴的獨特魅力已傳至海外,從曲目、技藝到文化,都吸引著無數外國友人的目光。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大學開始接觸中國文化 親自來中國求學
在江西南昌,法國友人托馬(中文名詹子重),他滿懷對東方文化熾熱的憧憬,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學習古琴。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托馬在大學的時候開始理解中國哲學、中國文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琴棋書畫,琴棋書畫的第一部分就是琴,所以他開始學習古琴,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文化。古琴文化博大精深,但在法國只能靠書本學習理論知識,這對他來說並不滿足。2018年,托馬決定踏上中國的求學路,首站選擇了古琴興盛之地江西。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每個月都會學習古琴
每個月,托馬都會參加琴社舉辦的雅集,和古琴愛好者們圍坐一堂,一起交流琴技和古琴文化,「彈什麼曲子也不是隨便彈。這個曲子要學習它是從哪裡來的,是誰寫的,那時候他有什麼感覺,他想說什麼。」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最喜歡《神人暢》
托馬最喜歡的曲子叫《神人暢》,因為彈這個曲子的時候,真的可以感受到一個2000年前的人,我們現在古琴有七弦,但是《神人暢》只用五弦,因為以前的古琴只有五弦,「我覺得我們可以找到以前的感覺,以前的人他們是怎麼彈,我覺得它的歷史這麼大,我彈它的時候真的可以感受到中國歷史。」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托馬說,最初他為古琴文化而來中國,但他驚喜地發現,這片土地上的文化瑰寶琳琅滿目,遠不止古琴。「比如說我彈《流水》的時候,我喜歡看高山流水,所以要去江西的話,有梅嶺、三清山、武功山。」
成為江西女婿 在中國過春節
如今的托馬是一名大學法語教師,每天都可以接觸很多年輕人。在語言教學之餘,他也會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今年是托馬在中國過的第6個春節,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有了自己的小家,成為一名江西女婿。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托馬說,春節就代表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大家圍坐在一塊,共用美食、暢聊趣事、輕撫琴弦,這些看似平常的瑣碎日常,在他眼中,都是生活中最珍貴、最幸福的時刻,滿溢著家的溫暖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