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周三發表,財爺仍小量派糖,面對未來巨大公共開支及基礎建設支出,在搶人才、搶企業的情況下,稅項難大增,只能透過節流控制赤字,未來當局相信有必要檢討公務員架構,及加強用者自付的原則,善用每一分財政資源。

財爺陳茂波與官員出席記者會,解說預算案。
特區政府去年公布財政預算案,預算今年度赤字為481億元,今年公布確實赤字為872億元,較原來預算多81%,不可謂不令人咋舌,財爺預計2025/26年度赤字670億元,財政儲備跌穿6000億元,連續6年錄財政赤字。
北部都會區的發展難以拖延,特區政府未來5年發債規模大增,由之前的1350億及950億,增至1950億及1900億,港府每年債券償還金額達1000億元以上。
發展創科及新質生產力,長遠有助香港發展,卻不能即時解決財政困境,看今年的預算案,可大幅增加收入的項目不多,財爺相當節制,不欲對市民尤其基層造成影響,傳說中的「富人稅」並沒有出現,事實上,要搶企業搶人才,就不能推「富人稅」,也難以大加利得稅,現在的增加收入措施,包括增加機場離境稅、各項入境計劃申請費、隧道和邊境管制站收費等,每項預計收入都是10億至20億左右,只有向年入逾7.5億歐元跨國企業實施全球最低稅和香港最低補足率,才在2027/28年度帶來約150億元的收入,這些對減低赤字幫助不大。
要減赤唯有節流,財政預算案提削減大學撥款,我贊成這項建議,八家大學儲備1393億元,其中111億元是過去各大學用剩的教資會撥款,原本就是政府的錢,現在政府退還40億亦屬合理。
相信「節省」最多的,是公務員、議員薪金及津貼凍結,看過專欄引述政府消息人士,以去年公僕加薪3%計,涉及開支達90億元,去年沒有凍結各級議員的薪酬及津貼,因此凍薪及凍結議員津貼,最終節省開支可能達百億元。此外公務員編制每年減2%,削減一萬職位,料可節省不少開支。
中長線而言,我認為港府要檢視收入和支出的架構,一直以來也有意見指香港以非經常收入支持經常開支,這種情況需要改善,港府或要全面檢討各類撥款架構、稅收架構,長遠應考慮擴闊稅基,此外公共服務收費其實也有調升空間,例如公眾游泳池,入場費僅17元,遠追不上營運成本,推動「用者自付」也可減輕政府財政負擔。
公務員的編制和薪酬機制也有檢討需要,公務員薪酬福利一般而言較不少行業的私人機構優勝,雖然或有助消費,卻也為企業帶來壓力,尤其是中小企業,事實上許多時候經營環境不算理想,薪酬調查結果卻是百分之幾的加薪。即使港府繼續沿用薪酬調查這方式來決定公務員薪資,也應檢討調查方法是否適合現在的經濟環境,會否一些大企業的數據扭曲了現實。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陳健平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