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女在前夫離世後,得知前奶奶突發腦梗無人照顧後,主動前去醫院照顧對方。
影片截圖
女子和前夫離婚後獨自撫養2名孩子
綜合內媒報導,河北邯鄲一名女子裴曉茜和前夫育有2名孩子。6年前,2人因感情破裂選擇離婚。之後,她通過跑代駕賺錢養育2名孩子。
影片截圖
前夫不幸去世 女子主動照顧腦梗前奶奶
前夫不幸去世後,裴曉茜得知前奶奶突然腦梗發作,由於對方失去老伴和兒子,已無親人照顧。於是,她主動承擔起照顧前奶奶的責任。白天,她前往醫院細心照料前奶奶,協助她洗臉、刷牙,並陪她排隊接受治療,晚上則繼續自己的代駕工作。工作結束,裴曉茜又急忙返回醫院,繼續照料前奶奶。
影片截圖
前奶奶健康狀況有所好轉
裴曉茜說,儘管自己與前夫已經離婚,但前奶奶此前一直幫她照顧孩子,現在對方生病,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去照顧她。經過逾一個月的精心照料,前奶奶的健康狀況已經有了顯著改善,能夠自行活動。
影片截圖
河南男子因交通事故失去左臂,後來選擇成為小學生的獨臂教練,義務傳授球技和拼搏精神。
男子因交通事故失去左臂
綜合內媒報導,河北滄州一名53歲退休工人王勇自幼酷愛踢足球。1994年,王勇大學畢業工作後認識了一批球友,即使工作繁忙也經常抽空去踢球。然而,17年前一場交通事故,讓他永遠失去了左臂,自此變得沉默寡言,不願外出與人交流,「當時出了事故以後,我第一反應可能踢不了球了。當時記得清清楚楚,也不知道以後生活變成什麼樣子,覺得人這一輩子,坎坷、挫折挺多的,與其悲觀失望,不如順其自然」。
影片截圖
男子因為足球重拾快樂
經過一段時間的消沉後,王勇決定振作起來並多次往返天津安裝假肢,在這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中,他利用空閒時間觀看了多場足球比賽。踏入球場在座位坐定的瞬間,王勇感受到了那種久違的,純粹由足球帶來的快樂,「當時正好趕上天津泰達那一年第一次進亞冠,我買了三場小組賽主場比賽的門票。去現場看的時候,坐在激動人心的賽場里,感受周圍熱烈的氣氛。我的心情好了許多,暫時忘掉那些痛苦、不快樂」。
影片截圖
男子重回綠茵場與球友踢足球
隨著時間推移,王勇開始嘗試回到綠茵場上重拾這項自己熱愛的運動。由於外形酷似法國著名球星齊達內(港譯:施丹),當地很多球友索性稱呼他為「王達內」,簡稱「達內」。2019年,王勇參加了一場某足球俱樂部的球迷聯賽,此次經歷讓他備受鼓舞,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足球就跟一個老朋友一樣,每天都離不開它,更少不了它的陪伴」。
男子義務成為小學足球社團教練員
2023年4月,王勇因為一次偶然機會在網上得知滄州市新華區的車站小學新成立了一個足球社團。雖然失去了左臂,但掌握豐富足球知識的王勇,自告奮勇成為孩子們的足球教練員,「我想義務帶孩子們踢球,沒考慮其他的。我就想把足球的快樂帶給孩子們」。
影片截圖
學習專業知識和結合實戰經驗教學
由於自己沒有豐富的教練經驗,王勇一有時間就在網上看視頻或者看書學習專業的足球知識,然後結合自己多年來踢球的實戰經驗為孩子們制定訓練計劃、傳授技巧,幫助他們更好地提升足球水平,「看這些書,有的時候比較注重實踐,生搬硬套拿過來去教孩子們,他們有時候也接受不了。比如一些複雜的動作,把這些動作一步步拆開,讓他們一步步學,再組合到一塊兒,孩子們就比較熟練了」。
影片截圖
孩子們球技逐漸精進
經過一年半的教學,王勇與孩子們早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足球社團的大多數成員是3至5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每次放學後的訓練充滿期待。儘管校園內沒有專業的足球訓練場地,但是孩子們還是非常認真的訓練,並在王勇的指導下逐步精進球技,還收穫了足球帶來的快樂。
透過足球展現殘疾人在體育領域的潛能
每天結束學校的教學工作後,王勇就迫不及待前往滄州運河公園和球友們一起踢球,揮灑汗水,「能上場打球就是一種享受」。他表示,自己不僅熱愛踢足球,更希望能透過這項運動讓大家看到殘障人士在體育領域的無限可能,「我想接觸更多的殘疾人,我知道全國踢球的殘疾人還有很多,他們一直堅持踢球。有機會跟他們一起踢個球,一起去『村超』,參加一些大場面的活動。只要我能動,我能踢,我就堅持踢下去」。
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