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署署長黃恩諾表示,仍在檢討水費調整,但他看過水費的調整,對於節省用水的彈性而言,並非十分顯著,當局希望做到收回成本,用者自付,亦要顧及民生和經濟情況。他說,與一些用水量大的行業,例如賓館業界,餐飲業及建造業等商討過,大家都理解本港水費多年未有調整,希望即使加水費,最好循序漸進,不要一下子加太多。
水務署
黃恩諾在一個電視節目提到,水費問題一定要審慎思考,期望透過教育市民節約用水。港人的用水量,較疫情高峰時已下跌12%,署方已推出計劃,針對用水量大的用戶,提供節約用水的建議和支援。
針對水管爆裂的情況,黃恩諾指出,本港水管平均使用了20多年,但仍有1%至2%屬於「超老舊水管」,通常位處於較繁忙的路段或較近民居,為減少影響,往往會花更多更長時間去封路以檢查和更換水管。他說已成立專責小組,做好預防爆水管工作,例如提前向附近居民解釋,講解過程和工程的需要,希望加快進度。
水務署署長黃恩諾。
黃恩諾又表示,今年是東江水供水60周年,東江水佔本港食水的七至八成,隨著氣候變化及創科發展產業轉型,最重要是節約用水優先,其次是利用科技,監察用水及喉管情況,以多元佈局應對不確定性。
水務署表示,將檢視「風險為本水管資產管理計劃」的風險評估機制,加快老舊水管修復更換,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協調,減少對市民影響。
滴惜仔 Water Save Dave FB
署方在社交網站說,24年深水埗荔枝角道水管爆裂引致路陷,以及東涌翔東路的水管爆裂事故導致附近屋苑停水12小時,期間訊息發布顯示協調方面不足。就兩宗事故進行調查,並向發展局提交報告後,實施多項措施。
滴惜仔 Water Save Dave FB
署方說,檢視「風險為本水管資產管理計劃」的風險評估機制下,各風險因素的比重,並加大當中老舊水管物料以及水管出現事故後影響主要交通路段的風險因素比重,以加快進行這些地方的水管更換或修復工作,減少水管爆裂時對社會造成的影響。
滴惜仔 Water Save Dave FB
署方亦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由水務署署長督導,成員包括發展局、運輸署、路政署、警務處、環保署及民政事務總署等相關部門,商討及制定更換水管涉及的臨時交通安排、施工計劃等,加速處理老舊水管的更換工作。
署方又分階段擴大「智管網」監測範圍,至食水主幹水管及餘下尚未設有「智管網」的食水分配管網,並更新監測水管流量及水壓的傳感器,預計今年第二季起分階段完成,整項工作2027年完工;又強化供水事故應變管理,就緊急維修水管工作的消息發布機制更新內部指引,確保更準確發布預計恢復供水時間。
水務署。資料圖片
署方說,截至2024年12月,共約540公里長的水管已納入「風險為本水管資產管理計劃」,當中約235公里已完成更換或復修;另外,自2016年起為全港的食水分配管網逐步建立約2400個「智管網」監測區域。相關措施逐步取得成效,水管滲漏率由2000年超過25%下降至2024年的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