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身為人父的朋友頻頻訴苦:「個仔學校成績成日都咁差,成日得六十幾七十分!IQ咁低,第日點算! 」
父母望子成龍,當然希望子女都是聰穎過人,高過 “Alpha Go”。然而,只根據成績表上的數字,是否可據以斷言孩子「智力低」、「唔聰明」?IQ係咪咁簡單?
美國心理學家 Howard Gardner 的《智力多元論》指出:智力是「一組」能力,而不是「單一能力」。現今社會的智力測驗和學校考試,偏重於「語文智力」和「數理邏輯智力」,較偏重於單一能力。其實人的智力結構除了語言和數理外,還有「視覺空間智力」、「音樂節奏智力」、「肢體動覺智力」、「人際交往智力」、「個人反省智力」、「自然觀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總共九種智力要素。
每個人都有相對獨立的九種智力,組成一幅獨一無二的智力拼圖。比方說,一個人可有相對低的「語文智力」,但同時有很高的「人際交往智力」。這個人可能不擅長對語言的掌握和運用,卻對他人的表情、說話、手勢動作卻有敏銳的理解,且能作出合適的回應。由於每個人智力的表現方式有異,甚至每種智力都可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一試定IQ」,無異於以偏蓋全。
成績表上的幾個數字,不能用來論斷你的孩子「是否」聰明、「如何」聰明。Howard Gardner指出:每個孩子根據其「智力結構」,會發展出獨有的「學習風格」。家長和老師要認識他們的「學習風格」,協助他們發揮所長,絕不是倒模生產「A+孩子」,用成績表上的數字去扼殺他們的多元才能。若我們認識到智力的多元性,便會明白:每人都可以是天才兒童。朋友!別再用爬樹的本領去評論一條魚。請仔細觀察,你將會發現,你的小孩是如何獨特,如何聰明。
香港樹仁大學
輔導及心理學學系助理教授周德生博士
樹仁心思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