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牽頭的智庫「香港願景計劃」,提出一項建議,建議把涉及國家安全的23條立法,及政改一併提出,認為這樣做可回應各方訴求,擴闊商討空間,通過機會較大。
今早聽曾生往電台解話,他的理據是:泛民反對23條立法的原因之一,是香港沒有民主政制,所以在推動23條立法時,同時重啟政改,讓香港有民主制度,兩件事一併討論通過的機會較大。
這兩件事確有一定的內在聯繫,但兩件難事加起來,確會變成一件易事嗎?
這裏不妨先回顧兩件事發生的歷史,基本法23條規定,香港須就分裂國家、叛國等行為自行立法,這是香港的憲制責任。香港回歸後,第一屆特首董建華在第一個任期內並未就23條立法,相信是擔憂影響連任,2002年他連任成功後,董建華政府始啟動23 條立法,結果引發軒然大波,當年剛巧遇上沙士,樓價大跌,民情借23條立法爆發,在2003年搞出數十萬人上街,最後23條立法難產,一直未再提出。
至於政改,則在2005年曾蔭權接任特首後第一次提出,經過一次失敗,其後在他第二任任期內,在2010年5月再提出,最後獲得通過,這次主要是改變立法會選舉方法,增加5席地區直選,及5席全港選民都可投票的超級區議會議席,最後在民主黨支持下,政改方案過關。
不過2014年再次推動政改,就再引發大騒動,阿爺先出「8‧31方案」,規定行政長官選舉必須先由提名委員會提名,才可以由全民普選產生,反對派發動「佔領中環」,推動無前提的普選,雙方僵持不下,結果政改無疾而終。
曾鈺成建議23條立法與政改一併推行,這其實是泛民的邏輯,建制派重未提過以政改作為23條立法的前提。但若要迎合泛民對政改的要求,普選特首必須不經提名委員會提名,這做法阿爺會接受嗎?
我聽熟悉中央思維的知情人士說,經歷佔中和港獨思潮冒升後,即使重提2014年有提名委員會的政改方案,阿爺都未必想再推動,怕即使有提名委員會的普選,也會失控,更遑論提出泛民接受的方案。若政府重提有提名委員會的普選方案,同時提23條立法,這只是把兩個難題疊加在一起,不但不會增加通過機會,還會把炸彈造大一倍,所以左諗右諗,都諗唔到曾生的方案有何現實可行性。
由於曾生是建制派出身,提出這方案,就引起外界許多猜想,猜度阿爺是否想重啟政改。我就看不到這可能性,覺得是曾生個人意見居多,真正的問題是以曾生之精明,為何看不出阿爺不會接受,還要提出這樣的方案呢?
這方案的副作用,是泛民會樂意接受。近日郭家麒一眾泛民人士,已上街示威,要求特區政府重啟政改,泛民希望有政改無23條,曾生的綑綁方案,肯定是泛民喜見樂聞,到特區再提出23條立法時,也可採用這樣的推論模式 : 無政改免提23條。
在港獨派的挑釁下,很難叫中央不推動23條立法。在現今世代,香港人做事就是任性,不考慮成事機會,只想博取掌聲。問題是香港立法不成,中央今次必會以基本法附件的方式,將她認定的法律在港實施,這個苦果就要由所有香港人來承受了。
盧永雄
沒有人能想像得到美國堂堂一個大國,推出重大政策可以如此兒戲。
三天之前在星期一的時候,白宮經濟顧問哈塞特接受訪問時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正考慮對中國以外的所有國家,暫停徵收90天的關稅,美股聞訊馬上大升。但其後白宮澄清所謂特朗普考慮暫停90天關稅是「假新聞」,美股應聲急跌。股市受美國官員南轅北轍言論影響,大起大落,已令人覺得十分兒戲。
不過兩天之後,這宗「假新聞」成真。特朗普在中國宣布反加美國商品關稅至84%時,再宣布增加中國商品關稅到125%,但其他所有國家如不反制,加所謂「對等關稅」先暫停90天,只加基本的10%。特朗普在宣布之前,還自己先在社交媒體發帖預告叫人入市買股,之後才宣布暫停對其他國家大加關稅,美股聞訊大升,納指最後升超過12%。相信特朗普背後有很多內幕交易者,在特朗普不斷發帖將市場舞高弄低時,斬獲巨利。美國如今已經變成一個完全不講規則的西部國家。
首先分析特朗普的策略,是對世界分而治之。特朗普面對強手中國反加美國84%關稅,唯有硬撐,再將對華關稅增加到125%,否則他馬上輸了。其實大家加關稅加到這個境地,再加都意思不大,因為大部分貿易將會停止,而不停止的那部分,就是完全找不到替代渠道的產品,捱高關稅都硬要買,對關稅毫不敏感。所以中美兩國互加關稅到這樣高水平,已經到了一個飽和點。美國對不採取報復措施的國家,暫停加所謂「對等關稅」90天,但這個並不是什麼很大的恩惠,因為在90天之內都要先增加10%關稅的「基本稅率」。
內地自媒體「江寧知府」引用魯迅的文章,認為特朗普是在做預期管理,這的確是很好的形容。魯迅在《無聲的中國》中有一個著名的小故事,他說「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比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要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這也是特朗普的基本招數,先來一個極限施壓,為自己製造籌碼,然後跟每個國家各自談判,退一小步,爭取美國最大的利益。
如今很多國家都可能會覺得,10%基本關稅另加一些特定領域加稅,都勉強可以接受,其實他們的屋子早已經被美國開了天窗了,這就是特朗普所謂「交易的藝術」。特朗普近日在演講中大言不慚,說很多國家等著來跟美國談,他叫那些國家「來吻我的屁股」(Kiss my ass),大家就有商量了。一個大國總統,可以如此侮辱全球所有國家,都可以說成功樹立了一個暴君的形象了。
至於中國,當然不會吻特朗普的屁股,而是一腳踢在特朗普的屁股上。中美貿易戰就如一場真正的戰爭一樣,開打之後第一階段,雙方快速集結部隊,進行雷霆萬軍的攻勢,各自搶奪陣地,激烈駁火。但過了第一個階段之後,基本戰局會初步穩定下來,戰爭由1.0轉向2.0階段,這就是一個僵持的階段,這也是一場消耗戰。
對中國而言,佔中國貿易14.6%的輸美貿易,會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由於中國反徵美國關稅,靠美國入口零部件或者必需品的企業或者個人,都要蒙受反徵關稅的負擔。在這場血拼當中,大家就要一起捱了。當然,國家估計很快就會推出大量的刺激經濟措施,支撐經濟,減低痛苦。但是戰爭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大家要有心理準備,中國的準備,會做得比美國好。
反觀美國,雖然對絕大部分的國家,只加10%的關稅,未來這些國家只能夠硬食美國的加稅,產品繼續輸美。原先估計全面徵稅後美國的平均關稅會升到20%,美國一年可以收到7000億美元的新增稅款,現在先加10%的關稅,都等於每年收到3500億美元的稅款。這3500億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相信主要由美國的入口商和消費者來承受。
另外,來自中國的產品差不多會完全斷供,也會造成美國物價進一步飆升,所以即使其他國家的貨品加稅之後可以仍然輸入,但是中國貨斷供都會推升物價,上升的幅度可能比實質加稅還要高,因為搶購和通脹預期,會大大推高物價。此外,由於美國聲言要大幅增加中國船隻的泊岸費,很多船公司開始不肯報價將美國貨運出口,美國的出口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在這場特朗普製造的大混亂當中,美國人的痛感,相信會比中國人高,唯一愉快的就是那些跟隨特朗普指揮棒去炒股的內幕交易者。我們都要預備,未來是一個平衡宇宙,中美這場貿易戰,不會很快就打完,在陣地戰中互相消耗,大家都要為長期作戰做好準備。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