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含豐富蛋白質、卵磷脂
健康又有益的豆漿一直深受不少港人喜愛,但有專家提醒不宜空腹喝豆漿,而且腸胃虛寒、手術、產後或大病初癒的患者亦不適合飲用太多豆漿。
豆漿可搭配早餐飲用。資料圖片
有營養師建議每日喝1至2杯。網上圖片
有營養師指,豆漿含豐富蛋白質、卵磷脂、大豆異黃酮等營養素,可幫助肌肉生長、提升記憶力、增加體內好的膽固醇以及協助體內抗氧化,建議每日喝1至2杯。
運動後飲豆漿,可補充高強度運動所帶來的蛋白質耗損。資料圖片
但營養師亦提醒市民,不宣空腹喝豆漿,因為豆漿若空腹下肚,會直接轉換成熱量,並減低健康效益,建議可搭配早餐,亦可在運動後,補充高強度運動所帶來的蛋白質耗損。另外,由於豆漿偏寒涼,因此腸胃虛寒、手術、產後或大病初癒的患者,可能因腸胃功能不佳而不太適合飲用。
運動後飲豆漿,可補充高強度運動所帶來的蛋白質耗損。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減肥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健康且簡單的方法是養成「慢慢吃」的習慣。慢慢進食有助於控制食慾,避免過量進食,同時促進更好的消化和營養吸收。
營養師:養成「慢慢吃」的習慣
據《朝鮮日報》報導,來自美國芝加哥的營養師薩馬爾·庫拉布(Samar Kullab)提到,當進食過快時,可能會不自覺地攝取過多的食物,因為從胃部到大腦發送飽足信號需要約20分鐘。如果進食過快,大腦尚未接收到飽腹感就可能已經吃過量。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薩馬爾建議大家從下一餐開始,將每一口食物細嚼慢嚥,並且在吃飯時放下湯匙,讓自己自然放慢進食速度。
有助於控制食慾 減少餐後零食的誘惑
慢慢進食的習慣不僅有助於控制食慾,還能減少餐後零食的誘惑,從而有效預防過量進食。英國伯明翰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咀嚼食物的時間越長,食慾會變得更低,並且能減少飯後對甜食或零食的渴望。這是因為咀嚼有助於提高體內的熱量消耗,尤其是能刺激身體的能量代謝。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研究也證實,慢慢咀嚼的過程中,身體消耗的熱量會比快速進食更多,這有助於提升新陳代謝,進而達到減重的效果。
改善消化功能
除了減少食慾和增加熱量消耗,慢慢吃還能改善消化功能。細嚼慢嚥不僅能將食物磨得更細,還會刺激唾液分泌,唾液中含有一種叫做「澱粉酶」的酶,這有助於分解碳水化合物並促進食物的消化。這種酶還能保持胃酸的平衡,從而預防胃炎或食道炎等消化系統疾病。
有助於提升記憶力和專注力
慢慢進食的另一個好處是對營養吸收有幫助。根據《臨床營養學期刊》的研究,當人們將食物咀嚼更多次數後,能夠更有效地吸收其中的營養成分。例如,將杏仁咀嚼25到40次的人,比只咀嚼10次的人吸收的營養更多。此外,慢慢進食對大腦也有積極影響,因為咀嚼過程能增加流向大腦的血液,提供更多氧氣,這有助於提升記憶力和專注力。
示意圖。設計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