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再說劉禪 趁孔明彌留問他兒子安排 顯出大智若愚

歷史長河

再說劉禪 趁孔明彌留問他兒子安排 顯出大智若愚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再說劉禪 趁孔明彌留問他兒子安排 顯出大智若愚

2019年10月01日 10:00

劉禪know play。

後世都以「扶不起的阿斗」、「樂不思蜀」來形容一些懦弱無為、愚昧忘本的人。典故的主角三國蜀漢後主劉禪,經過《三國演義》的塑造,都難免令後世長時間都認為蜀漢江山陷落責任都屬於他,影視影像都喜愛將劉禪塑造成又肥又傻又弱智。

更多相片
影視中的劉禪與諸葛亮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劉禪與諸葛亮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劉禪與諸葛亮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劉禪與諸葛亮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劉禪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劉禪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姜維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姜維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劉禪與諸葛亮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劉禪與諸葛亮 (網上圖片)

不過,近代都有不少文章為劉禪平反,好像專欄早期所寫的《劉禪是不是完全懦弱無能?》以及《劉禪『樂不思蜀』實為生存智慧!》,都認為劉禪在三國亂世,不少做法都聰明。今次就講一講劉禪與彌留時諸葛亮的一些傳話,所蘊含的政治意圖,以及劉禪在孔明死後掌權,如何能夠維持蜀漢三十年。

三國蜀漢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八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據《三國志·龐統法正傳》載,諸葛亮曾經感嘆:「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翌年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自行取度。」諸葛亮涕泣說:「臣必定竭盡股肱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劉備又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

影視中的劉禪與諸葛亮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劉禪與諸葛亮 (網上圖片)

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病故於五丈原,享年五十四歲。據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載,孔明病逝前,劉禪派遣尚書僕射李福前來問候,同時詢問國家大事。李福與諸葛亮談話完辭別而去,幾天後又回來。向諸葛亮問誰能擔重任,諸葛亮先向李福說蔣琬適合,之後李福又再問蔣琬之後有誰?諸葛亮就說費禕。李福又問:「費禕之後?」諸葛亮再沒有回答。

其實諸葛亮躺在病榻上,李福還將劉禪一句話轉述給他:「你的兒子諸葛瞻如何安排?」諸葛亮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劉禪一點都不傻,劉禪擔心諸葛亮權力太大,他一死,諸葛瞻會像曹丕廢除獻帝那樣廢掉自己。劉禪如果是傻就不會問這樣的問題了。需知道,當時孔明之子諸葛瞻才八歲,劉禪現在不擔心他,但擔心的是多年後的事。

影視中的劉禪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劉禪 (網上圖片)

諸葛亮知道劉禪顧慮,於是留下一句話:家中八百棵桑樹能養活他。此話雖然沒有直接給劉禪下保證,但也明確表示諸葛瞻不會奪劉禪帝位。諸葛亮輔佐劉禪,穩定蜀漢十年基業,諸葛亮死後,劉禪真正掌權,他又將蜀漢維持了三十年。他一共在位歷時四十一年,是三國在位最長之皇帝。

諸葛亮雖然留下了大臣,可是真正作主的是劉禪。諸葛亮逝世後,劉禪立即廢除丞相制度,劉禪將諸葛亮原本的相權一分為二,最終鞏固自己君權制度,同時任用諸葛亮生前推薦一批賢才,蔣琬、姜維等人成為了蜀漢後期非常重要的人物。尤其是姜維,當初諸葛瞻還曾上奏,要劉禪拿回他的兵權,可是劉禪沒有聽,因為劉禪知道,當時蜀漢只有姜維一名將軍可用,沒了姜維,那麼蜀漢很快被滅。

影視中的姜維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姜維 (網上圖片)

另一方面,劉禪整理蜀漢內部,發展內部經濟,與民休養生息。就當時形勢而言,這是對蜀漢來說最好的解決方案,早在此前,就因為先父劉備的復仇行動,以及諸葛亮北伐,導致蜀漢幾乎被掏空。

劉禪是有可取之處,他在用人上非常有主見,可能他知道自己本事不大,一旦不用賢才,蜀漢很快就會亡國。對於君主來說,只要用人得當,也就可以穩定大局。劉禪最終都只是維持了蜀漢三十年,但絕非後世的印象般-「扶不起的阿斗」致蜀漢滅亡,更「樂不思蜀」。

往下看更多文章

漢章帝不欲「作捨道邊」 只命曹褒重制禮樂

2024年12月23日 20:00

「作捨道邊」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詩經・小雅・小旻》中的「如彼築室於道謀,是用不潰於成。」但它最廣為知的典故應是出自於南朝宋範曄所寫的《後漢書》,當中的《曹褒傳》有言:「諺言:『作捨道邊,三年不成。』」

東漢時期,有一個名叫曹褒的大儒。因為他的父親曹充修習慶氏《禮記》,因此曹褒自小也跟隨父親一同研究禮儀學問,漸漸也養成博雅疏通的性子。在研究禮儀制度時,曹褒常常會不自覺地感嘆朝廷制度不完備,然後晝夜不眠地尋求完善方法。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憑着這份堅定不移的學習之心,曹褒很快就得到朝廷的賞識,並出任圉縣縣令。在管治期間,他以禮儀道德教化民眾,讓百姓知禮守法。不用多久,圉縣盜賊絕跡,人們安居樂業。然而有一年,有五個小偷在圉縣作案時被捕。由於太守馬嚴非常痛恨偷盜行徑,所以暗示曹褒應馬上判小偷們死刑。可是,曹褒不應,甚至搖頭反抗道:「偷盜可恥,卻罪不至死。如果為了迎合您而殺掉不該殺的人,那麼是違反了我的處世之道。哪怕我因此而受到處罰,我也不會感到不憤。」後來,因為曹褒違抗上司命令,而被罷免了官職。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雖然曹褒被降為功曹,但因為漢章帝有意重制禮樂,所以便把曹褒徵召為博士。成為博士後,曹褒也不負眾望,一直上書章帝,向他陳述重制禮樂的意義,以及如何使之完善。久而久之,章帝也被曹褒一腔熱情所感動,便把他升為侍中,也即是皇帝身邊的顧問。

隨着時間的流逝,改制禮儀一事也被提上議程。有次,漢章帝向斑固查詢改制禮儀一事,班固心知皇上極為重視此事,也不敢馬虎地說:「皇上,改制一事事關重大。京城裡儒士眾多,應多與他們共商得失。」沒想到,章帝擺擺手說:「常言道:『在大道邊蓋房子,三年也蓋不起來。』也就是說人多嘴雜,容易意見不一,這樣一來改制一事只會遙遙無期。你看!當年堯帝制定規章,還不是夔一個人就辦好了嗎!」語音剛落,漢章帝就想起自己身邊的曹褒對歷朝禮儀十分有研究,所以他立即下詔,把改制一事交託給曹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曹褒接受任務後,便着手撰寫文章。最後,曹褒依據經典,一口氣寫了文章一百五十篇,從天子到庶民的冠禮、婚禮、吉凶、生祭都有所涉及。章帝考慮到曹褒所修訂《漢儀》可能引起眾議,於是直接接納,並不再允許相關官吏進行審查。

後人從這個故事中取出「作捨道邊」這個成語,原意是指在路旁築室,和過路人商量,即比喻人各有各的說法,難以成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